宣教士培育

教運動的發展受八個重要因素影響:歷史處境、資訊擴散、神學突破、屬靈動力、教會與機構、宣教架構、關鍵人物和領導形態,這些因素均指向神學教育和訓練。然而,神學教育與宣教運動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本文嘗試從數個宣教運動個案,探討神學教育和訓練對宣教運動的影響及兩者的互動關係。
現代差傳史以1949年為關鍵的分水嶺。近年在全球化影響下,差傳工作變得更多樣化而富挑戰性。在《今日華人教會》2009年8月號的宣教篇中,朱昌錂博士以「萬千世界中的不變使命」指出六個宣教新趨勢,本文將從華人宣教角度,嘗試分享華人教會可參循的七條主要發展路線和事工走向......
在為期兩天的華人宣教士甄選、輔導及關顧論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一群前線宣教士、差傳領袖、資深牧者、神學教授和心理專家,在基督裡無私至誠地分享,在聖靈裡有笑有淚地交流,使我這位年輕人在一班差傳長輩中,豐豐富富地領受天父的慈愛與接納。從是次大會主題中,經過兩天的深入探討和學習,我心中浮現一句話:「一切從甄選宣教士開始。」
Y世代群體——他們在1976年後出生, 活於少受社會風浪衝擊的環境中,有著獨特的素質,一方面滿有活力與聰敏,容易吸收新事物,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強,滿有理想,對電子科技掌握得特別快;另一方面也因為自信心強,他們處理人與事較性急,甚至傲慢,當工作未能滿足他們追求的生活形態......
「宣教教育越早越好!」華人基督徒可能難以明白這句話。就臺灣而言,許多教會的牧長或個別信徒還停留在這樣的困惑當中:「到外國宣教?我們在本地傳福音還來不及呢!」好一點的基督徒,漸漸醒覺要推動宣教,或者認為宣教工作可促使堂會蓬勃發展,甚至有趕時髦之虞......
香港宣教士以中年人為主,平均年齡是四十七歲,未來十年將有至少四份之一的香港宣教士退役,問題相當嚴峻。這不但是宣教人力招募與培育的問題,更是急需檢討的宣教觀念與政策問題。香港教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怪現象:就算年輕人有志踏上宣教之路,我們卻總把他們「拖」至步入中年,才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