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華福文庫

CCCOWE ArticleLib

Primary Menu
  • 首頁
  • 全球華人教會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 門徒培育
  • 教會發展
  • 職場使命
  • 電子書
世界華福中心
  • Home
  •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 普世宣教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馬來西亞華人新年是中華民族的農曆新年,被稱為春節,其慶祝方式也源自中國,是當地華人族群最重視與大肆慶祝的節日。農曆新年同時得到馬來西亞其他族群認同,並被國家列為重要的公眾假期......
2015-02-01
humphrey-muleba-dYqMMG6LdZs-unsplash

作者:余自力(馬來西亞怡保華人基督教衛理公會主理牧師)


馬來西亞(Malaysia)華人新年是中華民族的農曆新年,被稱為春節,其慶祝方式也源自中國,是當地華人族群最重視與大肆慶祝的節日。農曆新年同時得到馬來西亞其他族群認同,並被國家列為重要的公眾假期。

普遍的習俗與活動

  馬來西亞華人慶祝新年的活動多姿多釆,民眾一般不在乎其淵源及原來意義,只是沿襲一向的傳統習俗舉行活動,但基本上仍以農曆春節為本,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除舊布新的心境迎接新一年的來臨。茲簡介一些普遍習俗及活動如下:

  一.節前的準備:新年將臨前,許多華人家庭準備過年,除了辦年貨外,也積極清理居所。大則購買新屋、裝修或粉飾房子;小則將居所裡裡外外打掃乾淨,該換的東西就換,目的是以新環境迎接新一年到來。

  二.除夕團圓飯:除夕團圓飯是每個馬來西亞華人家庭看重的事情,也是全家最同心的時刻。每個家庭成員無論在外工作或求學,甚至遠在國外都會回家團年(若情況許可)。雖然會面對交通擠塞,但他們都想盡辦法在除夕夜趕回家,希望能與家人吃團圓飯及過新年。他們也不忘於當晚祭拜天地神明和祖先,祈恩祈福。所以每逢除夕日,馬來西亞的主要公路都大塞車,車龍甚至長達一百公里以上。

  三.守歲迎新:「除夕守歲」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因此大多數人在除夕夜徹夜不眠地守歲,心中期待舊歲至此,新一年將吉祥如意,萬事順利!午夜十二時一過,新一年就來臨。按過去的習慣,這時家家戶戶便會燃放爆竹和煙花,聲量響徹雲霄,展現一片喜慶歡樂的情景。雖然政府當局近年禁止人民燃放爆竹,但在此佳節期間,仍能聽到少許爆竹聲,與往年自由燃放的情況差別甚大!

  四.貼春聯:馬來西亞華人會在農曆新年時貼春聯,惟大多數人將之簡化,只張掛「春」、「福」等單字,或「萬事如意」、「恭喜發財」、「四季平安」等吉祥語於門框或牆壁上;甚至有人特意將「福」或「春」倒貼,取其「福到」或「春到」的好兆頭。一些華文學校裡,尤其華社私辦的華文獨立中學,師生尚有貼揮春的活動。

  五.講究意頭:馬來西亞的農曆新年有極濃厚的中華文化色彩,是個極講究意頭的節日。華人喜歡紅色,認為這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因此新年期間到處可見紅彤彤的色彩。公共場所掛上紅燈籠;家門掛上各種各樣的紅燈飾;男男女女穿上紅衣飾;凡與「桔」、「財」、「銀」和「旺」等有關的事物都會成為應節品。例如拜神的人燃點「黃梨香」、掛「黃梨燈籠」,只因閩南語「黃梨」與「旺來」發音相似;「送柑吃柑」成為重要習俗,只因粵語「柑」與「金」同音,「柑」就表示吉利、好運、發財等意思;「年糕」與「年高」同音,吃年糕就是希望得著祝福,年年高升之意。

  六.互相送禮:互相送禮也是華人慶祝農曆新年的習俗,藉著饋贈禮品表達對長輩及親友的尊敬與關愛。為了表示吉利,禮品數目必須是雙數,華人相信雙數才是好兆頭。

  七.正月初一:華人慶祝農曆新年的過程合共十五天。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許多人希望新一年大吉大利、萬事順意、橫財就手,這天必定會拜神與接財神,祈求賜福、賜財、賜平安、賜事業順利等;年長婦女聯群結隊到廟堂上香;拜年也是當天的重要活動,特別是青年男女,趁這天彼此拜訪,互祝新年新喜;左鄰右里、親朋戚友也互相拜年,「恭喜發財」之聲不絕於耳。

  八.紅包花紅:派「紅包」也是馬來西亞華人的新年習俗,基本上就是「利是錢」,也有祝福對方的含意,但其原意並不受重視。此習俗在當地到處風行,基本上由已婚長輩派給未婚幼輩。許多教會、宗教團體、慈善機構、社團及政黨也趁此佳節分派紅包給貧苦老弱,甚至前往孤兒院、老人院等派發紅包禮品。此外,公司若有盈利,雇主或公司會在除夕前派發花紅給雇員以示慰勞,數額相等於半月、一個月或數月的薪金不等,視乎公司盈利狀況而定。

  九.團拜:馬來西亞華人團體、社會領袖及政要也會趁新年舉行大團拜,在家中或會所預備各種美食款待各族友人,大家歡樂地聚在一起慶新年。近年政府有關當局也主辦全國華人新年大匯演,邀請達官貴人、社會顯要及各階層人士參與盛會,不但融合各民族的文化表演,同時也向外國旅客展現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特色,促進國家旅遊業。

  十.舞獅舞龍:馬來西亞華人新年的另一特色就是舞獅舞龍。舞龍並不常見,舞獅卻遍及各城各鎮。在華人心目中,獅是吉祥的動物,牠象徵和睦、強勁、忠義、勇猛、正直和公平,因此舞獅團於新年期間逐戶登門賀歲,有帶來吉祥之意,為一般華人所接受;再者,舞獅團若為社會慈善機構或獨立中學籌募經費而「採青」,更廣受華人社會支持。

   十一.賀年卡與手提電話短訊:由於科技進步,手提電話普及,民眾多以手提電話短訊取代賀年卡向朋友賀年,這在馬來西亞也非常普遍,成為近年佳節必備的活動。

  十二.七彩魚生:「七彩魚生」是馬來西亞華人新年的獨特食品,新年期間各大小酒樓皆有供應,簡稱「撈生」。大夥兒圍在餐桌前,一起用筷子以「撈」的方式將食物攪拌,希望新一年能在各方面「撈」得風生水起。

  十三.新年歌:播放或演唱「新年歌」是馬來西亞華人新年的風氣,廣播電臺、電視臺、各大小商場,甚至街頭小販都爭相播放大家耳熟能詳、悅耳動聽的新年歌,這也算是當地華人新年的一大特點。

  十四. 元宵節:馬來西亞華人新年的最後一天是元宵節,被稱是「中國情人節」,也是當地華人普遍慶祝的日子。北馬檳城(Penang)有「拋柑」的習俗,未婚青年男女將一粒一粒的柑拋到海或湖中,祈求新一年能遇到另一半。此習俗已漸漸普及至其他地區,深受青年人喜愛。

教會的回應

  教會作為神向世界宣教的工具,期望世人信靠耶穌基督,敬畏神,故不能無視週遭的處境。當馬來西亞華人熱烈歡慶農曆新年的時候,教會該如何融入其中,潛移默化地實踐神的道,促使華人新年基督化?

  關於這方面,本人曾在「基督化華人新年」(註)一文探討幾個要點,惟馬來西亞華人慶祝新年的方式與意念,實在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教會探討與回應,於此再提出幾點淺見,希望能抛磚引玉,讓教會領袖、學者及有識之士能引領我們作更進深的探討。

  一.新春感恩禮拜:教會在正月初一舉行新春感恩禮拜是必要的,因為華人慶祝新年的習俗──獻祭拜神是重要的事情。長者早在節期前將神壇布置一新,準備於正月初一在家燒香拜神,祈求神明賜福,保佑一家平安。有見及此,教會在世人面前應更有見證,積極鼓勵信徒以身作則,凡事以神居首位,全家在新年的第一天到教堂敬拜神,感謝神過去一年的保守和看顧,獻上感恩的奉獻,作個得恩感恩的基督徒。既然我們在新年時派紅包給幼輩,贈禮給長輩,怎能不數算主恩,以感恩的心奉獻金錢給神呢?目前約半數以上馬來西亞華人教會在正月初一舉行新春感恩禮拜,而且從初一至十五,信徒皆可獻上新春感恩奉獻,這是美好的現象。

  二.舉行團拜:拜年是華人新年的良好習俗,惟教會要在此時逐家登門造訪,姑勿論是否費時費力,但要在這各有各忙的時刻,動員弟兄姊妹逐戶拜年非常困難,最好就是安排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時間,在教會舉行團拜,鼓勵信徒不但帶領全家參與,還邀請未信主的親友、從外埠回鄉過年的子弟,甚至社會人士前來參加,節目盡量多姿多采,新年氣氛越濃越好。大家樂也融融歡聚一堂,豈不是教會的好見證?除了團拜外,教會也不妨多辦幾個不同年齡層面的團拜,例如樂齡團拜、姊妹團拜、青年團拜、兒童團拜等,特別是青年團拜,大可安排在元宵節舉行,因元宵節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相信華人社會能感受到教會也在熱烈慶祝農曆新年,從而產生認同感。

  三.破除迷信、忌諱、宿命論:馬來西亞華人新年期間,普遍出現迷信、忌諱和各種各樣的宿命論。社會媒體(如報章、廣播電臺、電視臺)本應任重道遠,負起建立民眾正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責任,但事實剛好相反,近年馬來西亞媒體成為迷信與宿命論的推動者,在資訊媒體中談論的命理風水資料層出不窮,不斷侵蝕民眾的思想與信念,相信一切皆是命運使然,因此期望藉著改命改運,獲得安穩與豐厚的物質生活。教會應當盡力勸導信徒遵守《聖經》正道,盡力宣揚神的真理,破除迷信與宿命的信念,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信仰,向世人宣告我們每天的日子都是神所賜,都是最美好的。神知道我們的需要,祂每天引領我們。若我們能遵行神的道,就是領受神的恩典,有祂的同在就是福氣。

  四.善用手提電話短訊:當今市民都使用手提電話短訊代替賀年卡,教會更應不甘後人地善加使用,建立全面的「手提電話短訊聯絡網」,將所有人包括信徒、信徒親友、教會佈道對象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手提電話號碼作完整記錄,方便在華人新年時發短訊向他們賀年,而且在其他日子也可使用,省時又省力!

  五.創作基督化「新年歌」:無論在敬拜或生活上都不可缺少詩歌!馬來西亞華人在新年期間到處播放或演唱新年歌,無可否認有其影響力。若沒有新年歌,整個華人新年的氣氛就顯得失色。教會若能深入探討「新年歌」受到普羅大眾喜愛的原因,從而得到啟發,以歌曲作為向社會宣教的接觸點,相信有助宣教事工。過去在教會中,有人改編「新年歌」,雖然歌詞基督教化,但終究不是原詞,給人感覺不太實在。教會應當自創「華人新年歌」,盡量鼓勵有音樂創作恩賜的弟兄姊妹,編寫動聽悅耳而有意義的新年歌,不但在教會使用,也要推廣到整個社會,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曲,從而建立正確的思維與信仰,促進宣教事工,使基督教融入華人文化。

  綜觀馬來西亞的華人農曆新年,各種各樣的慶典或習俗給人熱鬧非凡的印象,而且展現色、聲、味,但其內在主要本質卻包含除舊更新、感恩、新年新期望等內涵,這些都是基督徒所能接受的信念。因此,從馬來西亞華人族群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藏神的道。教會應藉此佳節多辦應節活動,將神的道發揮、廣傳,促使基督教信仰內涵融入華人文化中,讓華人能對基督教產生認同感,達至宣教之效。

註:

  1. 余自力:「基督化華人新年」,《南鐘報》,二○○七年第一期。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五期,二○一五年二月號,第二十六至二十八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此文:
Facebook電子郵件Google+WhatsApp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鼓勵第二代華裔投入普世宣教|麥振榮
Next: 在主恩中迎難而上──略談香港浸信會差會的成立和發展|連達傑

相關文章

li-yang-oS2MSW5ipH0-unsplash
  • 普世宣教

全球移民潮中的福音使命——香港移民與散聚宣教的新視界|譚文鈞

2025-01-15
地圖
  • 普世宣教

散聚宣教契機 ——全球移民中的挑戰與跨文化福音機會|王欽慈

2025-01-13
Podcast 改版 - S4 (16:9) - 28
  • 普世宣教

全人投入「好玩的」宣教路!

2024-08-01
Search for:

熱門標籤

何智雄 人際關係 三一神 Alex Sophia Chen 中國文化 何仁豪 世界觀 Jimmy 亞洲 中南美 以色列 何珍好 今日華人教會 dailyprompt-1845 dailyprompt 10/40之窗 于迦勒 何伯昌 u 何漢榮 于慕潔 何俊明 Joseph Chean 何世川 Paul Stevens 中國教會 何玉峯 人性 中美洲 何建榮 中亞 丁聖材 中東 中國心 任克達 三一神論 Patricia Lau vu Harold Chan 何瑞芳 中國 何俊文 何有義 Ray Lin

熱門文章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宣教神學 1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2010-12-03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sippakorn-yamkasikorn-dcR19WRRobU-unsplash 2
  • 普世宣教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2014-06-19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masjid-pogung-dalangan-DBsQFuIbXg4-unsplash 3
  • 普世宣教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2012-06-16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rock 4
  • 普世宣教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2011-07-07
重新想像教會的未來! 12 5
  • 教會發展

重新想像教會的未來!

2022-06-16
德國華人宣教經歷|吳振忠、溫淑芳 michael-pohl-L9dcnU9izHY-unsplash 6
  • 普世宣教

德國華人宣教經歷|吳振忠、溫淑芳

2012-06-01
栽種和平的行動與思索 EP111 7
  • 神學教育

栽種和平的行動與思索

2023-05-18
10th_CCOWE_KV_1200_Artlib
全球華人教會 編輯推薦

第十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董家驊

2025-03-25
rirri-z4KhbVhPP7s-unsplash
教會發展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2025-01-17
marvin-meyer-SYTO3xs06fU-unsplash
教會發展

教會真的要做媒體嗎?|崔文青

2025-01-17
North Borneo Sabah, Malaysia
神學教育

抗爭與共融 ——馬來西亞公共神學的思考與踐行|張俊明

2025-01-16
florian-weichert-95flJvpA5Iw-unsplash
神學教育

從關係看基督信仰中的和平之道|郭偉聯

2025-01-16
li-yang-oS2MSW5ipH0-unsplash
普世宣教

全球移民潮中的福音使命——香港移民與散聚宣教的新視界|譚文鈞

2025-01-15
  • 全球華人教會
  • 神學教育
  • 普世宣教
  • 門徒培育
  • 職場使命
  • 教會發展
Copyright 世界華福中心 CCCOWE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