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思想

馬克思提倡「唯物主義」,尼采認為「上帝已死」,哲學與基督信仰水火不容?讀哲學就會被世俗的思想擄走,稍有不慎便引火上身? 哲學與聖經有什麼關聯?為什麼了解哲學思想和理解神學著作息息相關?歷世歷代的神學家其實都是優秀的「跨文化宣教士」,這又從何說起?生活無處不滲透著哲學,與其置身護教「攻防戰」,不如將哲學看作是基督信仰與形形色色的世界觀、價值觀、宗教觀溝通的橋樑。教會發聲不應只是真理的「獨白」,而是要知己知彼,看見影響著人類社會文化和公共空間的是什麼思想。哲學幫助神學活用一切知識,神學透過哲學與處境對話。來聽聽江牧師的分享吧!
從龍的傳人到主的門徒,從無神論者到教會的牧者,從共產主義者到福音主義者── 他,是海外宣教士結出來的屬靈果子。自稱來自紅色國家、紅色家族的龍降恩牧師,是中國家庭教會85後的牧者,17歲在大學認識基督,被主寶血洗淨,及後在中國大陸牧會、念神學,再到香港和美國深造。 這一集,他將與我們分享三地在神學教育方面的差異與洞見。他透過學習反思和自身經驗的文化衝擊,指出東西方在神學、教會、信仰核心所面臨的危機。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影響底下,龍牧師觀察到世界各地年輕人的特質愈趨同化,社會衝擊、心理疾病與家庭缺失導致青年流失,已成為普世教會所面對的共同議題。 面對世代與社會的種種挑戰與危機,基督門徒該如何堅穩信仰、昂首面對? 「真正的神學家被塑造是因着生與死的考驗、印着火一樣的試煉,而不只是思辨和學術。」龍牧師在訪談中引用路德的提醒,寄予普世教會以生命跟隨基督,決心擺上一切!
1975年越共執政時期開展,基督教完全失去了法人地位,一年之間連最後一家神學院也被關閉了。然而,上帝的工作從未停歇,越南教會從當時5萬多信徒,奇蹟性翻倍到今天120萬人,神的作為讓人驚訝。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形態變化,今天的越南教會卻出現了一個迷思:「每三個人決志只有一人留下在教會,而留下的三分之一人後來也失落了,到底為什麼?」 這一集,陳良棟牧師將與我們淺談越南教會的發展史。在面對當代信徒的流失,陳牧師認為:「洗禮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門徒的生活形態應是持續的敬拜,才可成為有力見證,領人歸主!每個時代都有挑戰,讓我們一同細聽慢想,今天的越南華人教會該如何往前?
現代差傳史以1949年為關鍵的分水嶺。近年在全球化影響下,差傳工作變得更多樣化而富挑戰性。在《今日華人教會》2009年8月號的宣教篇中,朱昌錂博士以「萬千世界中的不變使命」指出六個宣教新趨勢,本文將從華人宣教角度,嘗試分享華人教會可參循的七條主要發展路線和事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