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與適應

回想70年代初為基督徒時,我覺得全時間事奉甚有意義,但當時只有教會的女傳道作為典範。在我眼中,她看來非常屬靈,十分親切,甚至犧牲自己關心別人,外表亦很敬虔。然而我很難想像自己梳了髮髻、身穿深藍色旗袍、手執大字《聖經》和長傘的模樣。在外表上,即使我嘗試打扮得像女傳道,但有感自己的性格及屬靈生命始終未達標,我便隨波逐流......
源於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現代的包裝下,成為世界各國體育佼佼者展現身手的舞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隨著全球化現象的出現,舉凡經濟、政治、科技、運動等都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朝著全球化邁進。奧運會如此萬眾矚目,乃是全球化帶來的影響,這個大趨勢正預告著福音全球化的來臨。今年中國北京主辦奧運會,其傳遞聖火帶來的象徵意義與基督徒的宣教工作一樣,傳遞福音聖火的異象也將在今年重新點燃......
上世紀90年代初,在養育子女方面,大部份作父母的亞洲宣教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20年後的今天,這批亞洲宣教同工的子女已長大成人,這些宣教家庭所經歷的種種成功和失敗,能夠成為今天要起步的宣教家庭寶貴的借鏡。同時,這些成人宣子(宣教士子女或第三文化孩子)能以第一身跟我們分享,他們作為第三文化孩子成長的喜樂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