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堂

宣教,對很多教會來說也許不是新鮮事,沒有宣教,便沒有教會。踏入新的一年,我們將會回到教會建立的起源,一同進入宣教的世界,探討堂會教牧在事奉的歷程中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每家教會對此議題均以不同的態度處理,教牧在堂會的宣教事奉中擔當怎樣的角色?如何開始推動?怎樣繼往開來?如何擬訂宣教方針?
宣教士分享各地人群失喪可憐,需要基督福音的拯救時,同時挑起華基教會弟兄姊妹對失喪靈魂的負擔,亦加強他們對本地及海外福音事工的熱忱。故此,他們非常踴躍地作本土的個人佈道、領人歸主,又積極邀請未信者參加佈道會,促進教會迅速增長,「流淚撒種,歡呼收割」,真有說不盡的喜樂!
1990年5月,我應邀到德國,葛忠良牧師(Rev. Siegfried Glaw)帶我到各地拜訪及了解華人事工,當時西德的查經班、團契不足6個。當我來到東、西柏林交界,看見勃蘭登堡門兩旁矗立的圍牆,就開始對這兒有了負擔。圍牆的背後就是被困多年的鐵幕,我當時就有種感動:希望福音能傳遍東德......
「我帶著使命向前走,要喚醒沉睡的中國,縱然流血的時候,我也永不回頭。」1999年參加跨文化宣教士職前訓練時,神的呼召臨到我們,夫婦二人禱告等候,順服神的帶領。2000年,我們一家到斐濟作三週的短宣體驗,看到當地落地生根的華僑和合約華工的福音需要,清楚知道這是神帶領我們服侍的工場和群體,於是回應神的呼召......
2007年初準備在澳門植堂時,我們一家三口就面對第一個抉擇:教會以甚麼形式開始?如何作家庭關顧?教會若從臨街商舖開始,固然方便接觸人群,但經濟負擔便雙倍加重,同時我們需要更多額外時間照顧家庭,亦要顧及兒子的感受,於是我們禱告尋求。經過禱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