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梁楚蓓
繼上兩期與大家探討過「教牧如何推動宣教?」及「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這兩項議題,差傳事工經過了「宣傳」和「培育」後,我們再向前走一步,與大家討論差派宣教士的模式。堂會若要差出宣教士,可以有不同的差派模式,例如堂會獨力差派、多家堂會聯合差派、經宗派差會差派,又或與超宗派差會合作差派等。在不同的差派模式中教牧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本期主題為「教牧看不同模式差派宣教士」,筆訪了來自澳洲(Australia)、新西蘭(New Zealand)及美國(U.S.A.)的教牧同工,從堂會牧者角度分享他們在教會的宣教事工上所扮演的角色,還有當中的所見所感、甜酸苦辣、期望與展望。本期受訪教牧為:
陳鈞智牧師:澳洲悉尼華人宣道會希伯崙堂(下簡稱希伯崙堂)主任牧師
吳恆堅醫生:澳洲悉尼華人宣道會希伯崙堂長老
吳文瑞牧師:新西蘭台福基督教會(下簡稱台福教會)牧師
吳克定牧師:加拿大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差到何處做甚麼?
陳鈞智牧師及吳恆堅醫生一同介紹希伯崙堂的差傳事工。希伯崙堂隸屬澳洲宣道總會,是由加拿大(Canada)宣道差會在二十一年前差派到澳洲植堂而成立。希伯崙堂秉承宣道會傳統教導,致力推動差傳事工。他們介紹說:「希伯崙堂直接參與差派過四個單位宣教士。他們是在西非塞內加爾(Senegal)沃洛夫族(Wolof)宣教的前任英文堂牧師薛樂恆夫婦、曾在巴拿馬(Panama)宣教的創堂牧師葉白華牧師夫婦、在泰北(Northern Thailand)工場的會友林蘭芬姊妹及在澳洲墨爾本(Melbourne)從事學生工作的會友羅毅輝夫婦。我們也間接透過每年澳洲宣道總會大使命信心認獻來參與及支持澳洲宣道總會所派出的宣教士。現時澳洲宣道總會約有七位宣教士分別在菲律賓(Philippines)、蒙古(Mongolia)、柬埔寨(Cambodia)及世界各地作不同的訓練及參與福音事工。」希伯崙堂的宣教士在工場上參與牧會,神學生及門徒/領袖訓練,學生、婦女及兒童事工與福音工作。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則曾在會眾當中挑選、鑒定及差派七個單位,共八位宣教士,吳克定牧師講解了他們及其他非會眾宣教士在差派模式、各地的分布及現時事奉情況:一.六個宣教士單位透過國際性的宣教信心差會差派──五個單位屬西差會,一個單位屬華人差會;最後一個單位完全由堂會與聯會合力差派。二.三個宣教單位參與牧會教導事奉、一個單位參與領袖培訓與種族復和計劃、一個單位在東亞創啟地區的伊斯蘭教少數民族中作英語老師、一個單位在東亞創啟地區任職業治療師服侍殘障人士、一個單位作開荒植堂、一個單位在巴拿馬植堂牧會。三.其中分別曾在日本、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海島國及南非(South Africa)事奉的三個單位宣教士已離開工場及岡位,他們屬提早夭折的宣教士。
台福教會的差傳模式主要以聯合堂會合作的方式進行。吳文瑞牧師現在服侍的台福教會與另外四家堂會一同成立的聯合差傳中心,目前已有五位以上的同工完成神學裝備並投入全時間事奉。台福教會會聯合其他教會差派短宣隊到海外及偏遠地方,特別在新西蘭暑假期間招募大專青年,由傳道輪流帶隊回到臺灣鄉間作短宣服侍。
差派模式又如何?
希伯崙堂的宣教士大都是透過澳洲宣道總會或與一些超宗派差會合作的差派模式差派到宣教工場。選擇這種差派模式背後有一種強烈的信念,陳牧師和吳醫生介紹說:「教會可以和宣教機構或差會緊密合作,完成基督吩咐我們的大使命。以上兩種差派模式都有專人負責蒐集工場資料,推動事工,如每年安排宣教士參與宣教晚會、差傳主日,提供各地的宣教士最新資料,安排差派前的甄別及籌備工作,以及在工場上的照應等。教會只是配合總會或差會的安排,鼓勵弟兄姊妹參與,在財政及禱告上作出承擔。但亦有些信徒自己對某些事工特別有負擔,經過祈禱後,與教會領袖分享,最後選擇某些合適的差會,而教會也樂意與不同的差會成為合作伙伴,去完成及實踐大使命。」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的差傳事工主要由加拿大華人基督傳道聯會聯同屬下各堂合作參與。另外,宣教士出工場則由差會主導,他們都是自選宣教機構及工場,由教會籌募金錢及祈禱支持,在差傳年會差遣禮中差派出去。吳克定牧師解釋:「因附屬宣教機構,本堂基本上很少參與監管。其中五位宣教士本人曾親身往工場探望,了解事工及加以鼓勵,有二位述職期間亦有安排在母會事奉。另一位現被差往巴拿馬植堂的宣教士,教會多次出動短宣隊(每年至少四次)支援與合作,以鞏固事工。」
要了解台福教會的差派模式,就要先介紹他們的差傳事工背景。台福教會在新西蘭共有五家自立堂會,集中在人口最多的城市奧克蘭(Auckland City)。吳文瑞牧師說:「為甚麼要提到目前有五家台福教會的設立,因為當初美國台福總會踏入一九九○年代前,就看見此地華人移民潮福音廣傳的需要,就此在一九九○年三月選召同工在本地組成事奉團隊,關懷探訪傳福音,設立教會,並輪流從總會差派傳道人到此作短期牧養訓練,有數週、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當第一家教會逐漸穩定,我們看到福音外展的負擔,為此我們經過禱告尋求傳遞,選召有負擔的同工團隊向外擴展植堂宣教。以此模式運作到一九九九年時,我們分別在奧克蘭東區、中區、北區各有一家堂會。感謝神在這時候感動熱心差傳事奉的同工,傳遞差傳事奉的服侍,三家教會就此一起組織『聯合差傳中心』,成立委員會、制訂組織章程,並推選黃亮宇弟兄擔任總幹事,舉辦第一屆聯合宣教年會,傳遞並期待能以更多實際行動來回應差傳的使命……我們固定週期一起為普世宣教事工禱告,每年舉辦聯合宣教年會傳遞分享差傳事工,並呼召願意委身的信徒(有代禱者、奉獻金錢、短期服侍、願全時間事奉主的……)。」
這種差派模式面對甚麼困難?
問及希伯崙堂在其差派模式差派宣教士有何困難的地方,陳牧師和吳醫生在談及困難前先提到直接由堂會差派模式的正面效果:「對於由希伯崙堂直接參與差派的宣教士,因為他們多是教會多年的會友或同工,他們與教會信徒關係密切,對希伯崙堂差傳事工產生積極的影響,故此信徒更樂意在禱告及金錢上作出支持,減輕教會對宣教士所需的負擔。」相對之下,間接透過每年大使命信心認獻來參與及支持澳洲宣道總會所派出的宣教士的支持則遜色得多,也是他們感到困難的一環,困難的地方是教會信徒普遍對總會的宣教士欠缺個人認識而感冷漠或疏離。
為克服這困難,教牧同工也有對策,透過提供宣教士資料,如通訊及祈禱冊拉近距離。希伯崙堂每月盡量安排一次宣教焦點(Mission Spot)在崇拜中介紹宣教士及事工,冀望信徒能更認識宣教士。總會也定時安排宣教士回澳洲述職、到各教會主領聚會,讓信徒能與宣教士建立個人感情,使宣教士獲得教會更大的支持。
吳克定牧師表示教會需面對差會與堂會脫節的困難,為此也感慨嘆。他說:「那些宣教士是自選工場及與差會合作,由差會監管,當然在受訓與甄選過程有差會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的薰陶,但卻與堂會稍為脫節。堂會要非常刻意地與受差的宣教士保持聯絡,以達至關心、鼓勵與支持;否則久而久之,宣教士容易被遺忘。較早前派出的三位,都因種種原因而夭折,即提早離開工場或不再在全職宣教岡位事奉。有兩位已回到一般社會工作,至為可惜。」
此外,吳克定牧師提及獨力差派宣教士要面對的問題:「本堂未曾嘗試完全由堂會監管宣教士,所以要制訂財務預算、釐訂與當地生活水平調和的薪津、協助宣教士子女教育及學校安排,差傳部及人力資源部執事更要費神籌劃定期事工報告與遠景計劃,與及發薪報稅時如何符合加拿大政府的規條等,實踐過程中有很多新穎的學習。」不過面對這些困難,造就了更大的祝福,因為解決這些問題時,更能令全教會由上至下,從教牧團隊、執事會、差傳部以至全會眾有更多參與、討論與制訂,產生更多的代禱與支持,誠然是全教會在提升宣教使命感上的一大祝福。
吳文瑞牧師則精要地列舉聯合差傳中心三點需要檢討的地方:一.宣教事工資源過度集中於聯合中心。二.堂會選擇宣教禾場時必須遷就聯合差傳中心。三.若沒有積極傳遞聯合差傳中心事工目標,會影響大多數會眾對宣教的熱忱及共識。
教導、果效、優點?
各種差派模式雖帶來不同的困難,但堂會選擇的模式也必定有其優勝之處。陳牧師表示:「作為差派教會的牧者,特別是在強調宣教事工的宣道會中,我們深信支持總會的差傳事工或與一些超宗派差會合作差派宣教士,都對會友在差傳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我們正在默默地教導及深化會友對差傳的重視及認識,與超宗派差會合作讓會友更體會到福音的超越性。
「參與總會或與一些超宗派或差會合作的模式,教會無疑省去了個別尋找工場資料及行政方面所要付上的時間和資源,但亦受總會或差會已有的規定限制。無論是任何模式,牧者對所差派的宣教士要有足夠的支援,以至宣教士在宣教事工上得到合理的支持,不是孤單上路,因得著母會及差會背後的支援,無後顧之憂地在前線為主作工。所以無論在工場前的準備、工場中的需要及在宣教工場的生活,教會牧者及領袖都要參與其中,與差會作出適切的安排,以至宣教士獲得合理的保障。」
吳克定牧師則申明宣教士若了解堂會治會理念,有助他在海外參與植堂事工,他以一個案例加以說明:教會最新派往巴拿馬的宣教士夫婦,主要由堂會作經濟支持,聯會亦有參與,這屬於海外植堂的初步嘗試。過往三年堂會不斷派出短宣隊到這小城鎮,從零開始作開荒佈道,漸有成績,一批新葡剛受洗。而這位受差的宣教士既有南美洲拉丁文化的事奉經驗,又曾在堂會參與事奉,才被差出去作長線牧養及建立教會。吳牧師說:「這個模式的可取之處,在於宣教士對本堂治會理念已有一定認識,對當地文化有認同感,對本堂短宣隊隊員及當地信主新葡都有親切感,比較容易建立默契、共識與合作。又因較早前曾有巴拿馬基督教華人教會巴京堂給予支援,堂會與當地傳道人有同工及合作經歷,促進了彼此守望互助的精神。」
吳文瑞牧師繼續談到聯合差派的好處:一.統合各教會的人力、物力、經費等資源,可補小型教會資源的限制。二.透過一起禱告、構思計劃、同心分工、彼此連結,可磨合差傳事工的理念。三.可彼此激勵並學習彼此的宣教熱忱。四.可擴大實質的回應行動。
結語
吳克定牧師在分享的結尾強調身教的重要:「作為主任牧師,我親身到工場作觀察、具體事奉、帶隊體驗、建立團隊、給宣教士打氣,回來後作匯報,帶領執事會及差傳部制訂方向,都是重要的責任。最重要是以身教影響全教會成為關懷全人、胸懷普世的教會(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提到聯合差傳,吳文瑞牧師則節錄了《傳道書》四章十二節的一段經文:「……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他總結:「小型教會能以共同理念,同一心志在差傳事工上聯合,深感是件美事。不但能彼此激勵,使差傳事工得以擴大延續;即或存在上述聯合差傳的問題,但依然能經過同工的檢討而取得共識。例如:目前我們五家教會依然秉持聯合差傳裡念,以『集中點、擴大面』繼續加強落實行動。我們同心投入中長期宣教服侍,聯合差派同工輪流進入同一宣教工場作『集中點』;同時各堂會也加強各自具負擔及固定宣教地區的工作,為『擴大面』。祈願如此聯合差傳事奉帶動會眾宣教的心,來回應宣教事工的使命。」
雖然不同的差傳模式皆有其優、缺之處,願眾教牧同工在檢討過後,處理不同的差派模式時,制訂更理想的事工方針,一同進發,讓眾同工有更好更美的配搭,繼續差派宣教士到水深之處,得著更多的魚群!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七期,二○一一年五月號,第二至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