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2022年推出的ChatGPT讓全球都開始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並探討背後帶來的挑戰。除了人工智能,另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也正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那就是生物科技的進展。今天我們邀請到在美國長期行醫,同時研讀生物倫理的陳振威醫師,來和我們聊聊當前生物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怎樣的挑戰並探索基督徒在今天這個時代到底該如何回應。
ChatGPT 由 Open AI 發布以來,影響甚鉅,人們已從一開始的震驚,隨著許多科技公司的加碼投資,與愈來愈多的使用方式在網路上流傳,似乎已漸漸接受這個趨勢。ChatGPT 讓我們不只看到這個技術,更是 AI 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本集節目邀請到長期關注教會新媒體發展的神學人邱慕天,來談談 ChatGPT 在表面話題的背後,真正我們該關注的議題是什麼!
在教會裡講「效法基督」是老生常談,卻少有人在婚姻問題上覺得應該效法。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似乎是順理成章。華人文化說「血濃於水」是靠姻親界定家庭。然而教會應是「水濃於血」,突破血緣的群體── 因洗禮的水從四方歸入神家,在基督裡建立比姻親血緣更加親近、寶貴、永恆的關係。 耶穌為何沒有娶妻生子?神為何創造婚姻、家庭?「倫理」和福音到底有什麼關係?來聽聽多年鑽研家庭神學的黃國維院長怎麼說!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報業風氣惡劣,甚至淪為政治工具。一群新教牧者組織起來,就責任、公正、公平、尊嚴等價值觀激發討論,引伸了1923年美國報業自律公約的出現 (後來稱為「新聞業者倫理信條」(Canons of Journalism))。100年後的今天,新媒體大肆興起,一群中國基督徒在2014年提出了「中國基督徒互聯網公約」,呼籲信徒在網絡中謹慎言行,見證上帝,多達30萬人聯署。 隨著科技的推進,社會進入了人人皆媒體的時代,而教會也越來越注重媒體性和公共性。面對漫天散播、海量般真假的資訊,新媒體仿佛危機滿佈,卻又是不得不進的重要領域。兩份公約相隔100年,卻都見證了教會如何透過參與公共倫理建構來影響媒體與社會。這一集,安平牧師將帶領我們重新思考教會在建構與使用媒體的角色。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又該以抱著怎樣的心態與倫理觀念來擴展新媒體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