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

本文探討教會在馬來霸權和族群分離中的回應。為了共善,需要抗爭。抗爭物件是種族主義政客,而非其他族群,目標是啟動底層族群的友誼聯結,達成共融願景。即使作為少數的基督徒無法直接參與上層的政治改革,但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友誼聯結,仍能見證上帝國的事業,而見證上帝國的行動即是一種宣教的新視野。
這集邀請到在《今日基督教》雜誌擔任中文校編負責人蔡怡庭傳道,他將從奧古斯丁的神學來切入,談談神學對他信仰實踐的塑造為何?以及在《今日基督教》雜誌服事的過程當中,他從後台閱覽的數據看到華人教會是怎樣的面貌和所關注的議題是什麼。
香港浸會大學郭偉聯教授他研究和實踐如何在一個對立撕裂的社會當中栽種和平,而他另一個研究項目則是研究華福運動過去四十八年的歷史,在這過程當中有何發現。這集他將和我們分享他的研究:栽種和平與華福運動這兩個主題的心得,以及這對今日教會的意義。
教會內性暴力事件頻發,似乎加害者更被體諒,受害者卻被禁聲而被迫轉向社會資源,尋求公義。當受害者只是咫尺之遙,如此的衝擊令人觸目。現就讀於台灣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的郭宇欣傳道,長期關注教會處理性暴力的現象,她將為我們分析不斷重演的劇本背後有何結構性、機制性的問題。解讀如何不弱化、不單純的信仰化、亦不常態化受害環境,做到防患於未然。來聽聽她的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