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跨文化處境中,與當地人的緊密配合和前端溝通是Ruby所擔的重任。用兩年多建構起基礎模式後,往往要更長時間裝備、餵養和鼓勵當地人成為領袖。面對組織的年度目標、對捐贈者的交代的壓力,要有耐性、敏銳覺察當地人的真實需要。當新鮮感褪去,諸多挑戰、文化衝擊甚至自我懷疑的時刻,Ruby如何面對?如何能有意識地放下主觀判斷而換位思考?來聽聽Ruby的故事吧!
在文化差異與西方國家相距甚遠的非洲,到底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關係?面對對管理和架構沒有具體概念的當地人,該如何有智慧的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設立有效的機制一起同工?回報系統、年度預算控管、期待管理是否可以套用在非洲處境?從「為父的心」到實踐的操作,讓我們來聽王亞辰牧師的分享。
耶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同樣的問題觸動了當時年輕的莊育靖牧師。直到他在非洲短宣中親睹宣教現場以後,上帝再一次向他說:「沒有什麼,就是因為愛。」看見非洲禾場復興的趨勢和需求,育靖牧師不禁好奇到底這些人歸主後,是誰來訓練他們成為門徒呢?如果2050年福音的國度將從西方社會移向整個大南方,那非洲準備好了嗎? 年輕的他,在上帝的引領中,進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異文化世界,一晃十幾年。像嬰兒一樣重新學習語言、在完全陌生的環境重頭建立人際網絡、擔心孩子們的教育和適應、努力面對與他成長以來完全相異的文化處境。當發現自己竟然什麼都「不能」的時候,他體會到什麼?一切由零開始,心中充滿了無力感,甚至對異文化充滿的困惑和批判,他如何尋找突破? 回過頭來十幾年,作為前線的宣教士,他有什麼話想對跨文化宣教有負擔的年輕人說嗎?到底我們能不能才能打從心底去接納一個文化?為什麼這趟宣教歷程,竟然也是一趟悔改之旅?這一集,莊育靖牧師將敞開心屝,與我們分享他在宣教工場中生命和眼界的轉化。
初到工場不久,於一次宣教團隊會議上,當時的隊長竟說:「神喜悅多妻制!」之後他便娓娓道出所羅門和大衛既是大大的蒙神喜愛,兩人都是多妻制的奉行者……這制度在穆斯林群體中是需要的,因他們必須殷勤接待訪客,多位妻子才能應付!當時只有二十六歲的我,是剛到工場實習的宣教新丁,面對......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我們跟隨神的時候,祂往往會給我們驚喜和意外,有些是我們喜歡的,但有些卻會令我們不知所措......
作為中國人,當我聽到別人說自己從小到大使用的某些文字是屬偶像的時候,心裡不期然會覺得反感,言語、文字,是建構一個人的最根本,從小到大使用這些文字,不見得我的生命被偶像影響多少。事實上,當我們使用的文字被否定,亦即等於否定我們的傳統文化;甚至否定個人,當下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