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安(非洲內地會宣教士)
服侍背景
去年三月,我和所屬團隊一行九人到了肯亞薩布魯區(Samburu District, Kenya),在一個叫賈桂(Lchakwai)的偏遠郊區開始非洲內地會(Africa Inland Mission, AIM)的宣教外展訓練。該計劃是讓宣教士在福音未及之地透過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參與學習與實踐並行的宣教訓練課程。
賈桂的薩布魯人大抵仍依循著傳統過生活。每戶人家都擁有牛、羊、驢或駱駝等牲畜,說牧養牲畜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並不為過。孩童自兩、三歲起便會成為各個家庭重要的人力,加入照料牲畜,即使到了就學年齡,每戶人家也僅送一兩名小孩上學;但家長往往在孩童三或四年級時要求他們離開學校,成為牧童。因此,即使肯亞這個在非洲中發展上數一數二的國家,這土地上的人大多不識字,交談時也是用他們的薩布魯語(Samburu),而非官方所屬意的英語或史瓦希利語(Swahili)。
為著這緣故,學習薩布魯語和建立人際關係成為我們自踏足賈桂的第一天便緊繫在肩的首要任務。友善又好客的薩布魯人令我們在那個只能指手畫腳的時候,也是以歡笑充滿每次的參訪,而非稀薄尷尬的空氣。所以在參訪後回家的路上總是能開心地細數在每戶人家神所賜予的恩典與福氣。
西方人文化的挑戰
還記得在工場約半年後,有位訪客對我那六個月多的生活開玩笑地下了這註解:安安沒有因薩布魯文化感到驚嚇,衝擊她的是團隊中的西方人文化。我們那九人團隊中有六位土生土長的西方人,此外還有華裔北美籍以及在非洲成長的宣教士子女。雖然我是受東亞文化所薰陶的產物,但自大學階段,我開始有在歐美國家打工、求學、旅遊等不同的經驗,所以用英文溝通或與非華裔人士交流對我來說早非新鮮事。
我也因著那些美好的回憶而自以為能夠迅速地和大家打成一片。或許是神想警醒我不當犯下驕傲的罪;和兩位女隊友在兩間直徑約六公尺的圓筒屋共度幾星期的生活後,緊張的氣氛便三不五時(編案:臺語,意經常)瀰漫著那狹小的空間。雖然主教誨坦然溝通的必要(參太十八15~17),但對將以和為貴的中華文化深植心中的我來說,這常常是個挑戰。
在過去一年半以來數次的溝通後,我們理解到即使大家所說的都是英文,但各人對於句子的解讀仍會因文化背景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語言下深層的涵義是常未被察覺的爭執導火線。譬如:「你吃飽了嗎?」這句話是臺灣人碰面時一種温暖的問候;然而,假使在遇到北美人時,我們也用英語表達這句話,可猜想不懂得臺灣文化的他們雖然會直接地告知答案,但心裡或許會質疑:「為甚麼這朋友只關心我有否吃飯,而不在乎我今天過得好嗎?」在這些時候,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只是能否對於相異性抱持包容的態度。
在不少的團隊討論中,我感受到八票對一票的絕對少數孤單狀況,可是也有許多時質疑自己的腦袋神經迴路是否異於常人。為這複雜難解的結感嘆的同時,亦更加思考到二千多年前耶穌從慈愛、憐憫的天父身邊降臨到那充滿醜陋、罪惡的人世時所感受到的「文化衝擊」,那遠超乎我所感、所想。迥異的文化背景令這團隊有時候呈現多頭意見並存的情勢,不過因著我們那單一的召喚,總必須、也往往能夠在主裡和解。如同保羅教導我們當「懷著敬畏基督的心,彼此服從。」(弗五21,〈中文標準譯本〉)
當地文化的差異
敬畏神是傳統薩布魯文化中相當值得人學習的地方之一。例如:與人道別時說:「和神一起走。」患病時說:「是神令我生病。」重病時請許多人前來家裡,以同聲向神祈求療瘉。獨自看家時說:「不是只有我一人,還有神與我同在。」以祈禱詞為各個團體會議劃上句號,且與會者重複低聲地呼喚:「神、神、神。」雖然已經和薩布魯人一同生活了一年半,但我仍時常因他們凡事倚靠神明的態度感到驚歎,進而反省我是否依舊仰賴自己的本事勝於相信神能透過我所做的工祝福別人;我也嘆道,若能帶領這些對神祗抱有敬虔態度的薩布魯人認識全能真神,並脫離盲目崇拜未知神的泥淖,這會多令人喜悅呢!
薩布魯人互助、互相倚賴的團體生活型態也值得在現代化社會、處於漸趨薄弱的人際關係裡的我們效法。大部份薩布魯人的家庭物質生活常是相當缺乏;然而,若在市集能以販售動物得來的錢購買糖或玉米粉等食物時,他們仍會將其實不多的分量分成小包與鄰居分享。每次看到他們這樣慷慨的舉動,我都會想更加深深藏起我和室友每三星期到小鎮採購回來的各種食材。我們能大方地分享糖和茶葉,但未能分享我們三人為自己準備的三星期蔬果和麵飯。對我們來說,若分量少了,我們就可能要買當地人味道單調的食物,例如玉米粉或以大豆加菜;對當地人來說,他們若品嘗過白人的食物就會著迷,便會有常常加入飯桌的潛在可能。這種種令我們感到恐懼,我們往往直接推回當地人伸出來乞求的手,說:「沒辦法給。」相對於我們探訪薩布魯人時被慷慨地詢問:「是否要吃玉米粉糕呢?」我這樣做是對的嗎?這問題一直窩在心裡,而我的答案是以薩布魯人的方式回應:「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不過在這些耀眼的文化特質下,許多屬傳統的賈桂的薩布魯人所保留的傳統習俗其實是罪惡的,諸如一夫多妻制及割禮。即便被告知神不會為此喜悅,他們仍以讓(男性)個人家庭能獲得最大發展及讓牲畜得到最好照顧等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行為。看著這個成年男女比例不均的社會及佔去大半個庭院、活蹦亂跳的牲畜,就能意會賈桂特殊的風景解釋了許多被堅守的習俗。可是,就如不能因夏娃被蛇誘惑便說她沒罪一樣,人要為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做的決定負責。看著每個人臉上掛著燦爛、無邪的笑容,我對在天家和他們一同歡享主的陪伴的心願愈來愈強烈。為此,除了求神開啟他們的眼、請聖靈在他們心裡做工及於每次探訪努力地分享關於耶穌的好消息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些甚麼。
一年半來服侍的感想
轉眼一年半就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除了薩布魯語能力的進步外,我對當地文化也有更深層的認識,而我和他們的膚色差異也愈來愈小。在僅餘下六個月的宣教外展訓練中,願神能透過我在賈桂撒下更多的種子,令來自耶穌的平安和喜樂能早些布滿這美麗的土地。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九期,二○一五年十月號,第二十至二十一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