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發

僕人式領導帶來兩難境地。或許不同看法的最大舞臺聚焦在如何將異象型領導模式與僕人式領導連上關係。毫無疑問,部份教會推崇異象型的教牧領導,這帶來更新和教會增長。然而,強勢而專橫的領袖單方面作決定時沒有僕人心腸,導致出現受傷的會眾。另一方面,其他教會內的溫和式教牧領導得到高度評價,受傷的靈得到醫治,並帶來成長,因為這些領袖發現服侍比領導更容易......
最近我以電腦搜尋一家聖經學院的圖書館,逾五百本書關於「領袖」(leader)和「領導」(leadership);我以「僕人」(servant)和「成為僕人」(servanthood)作類似搜尋,卻只有四本。兩者相比,每120關於領導的書,才有一本關於成為僕人的書,足可證明關於「領導」的寫作遠超於「成為僕人」......
「我們的主有清晰的使命,若我們認真看待《聖經》,我們也應如此。」全球性異象為合乎《聖經》的門徒培育帶來動力,抓不住這世界性異象,我們只是遺憾地完成了門徒培育的運作,而失去了其神學上的託負。真正合乎《聖經》的門徒培育影響將及於全球,故別以微觀管理方式進行門徒培育......
教授站在管理課的學生面前,當課堂開始,他靜靜地拿起一個非常大的空瓶子,然後在瓶子裡放滿石塊。接著他問學生瓶子是否滿了,大家都同意。教授又拿起一盒卵石,倒在瓶子裡,輕輕地搖了搖瓶子。卵石跌進石塊間的空隙。然後他再次問學生瓶子是否滿了,大家都同意。教授接著拿起......
1933年,沃斯科.皮克特出版了一本前衛的書:《印度裡基督教群眾運動》(Christian Mass Movements in India),記述了他對3,947位歸信基督的人所作的研究。每位歸信者按其歸信基督的動機編入四個不同的類別。基於「屬靈」原因歸信的人為第一組,第二至第四組為「非屬靈」原因(社會地位、朋輩壓力、家庭傳統)。四組人都在接受浸禮後被給予嚴謹的門徒訓練。皮克特博士對他們作出仔細監測。皮克特博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