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

這集邀請到香港超窮教會的黃志誠牧師,牧師強調福音就是主耶穌的大能,福音是讓人生命改變的,對不同的群體要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要用他們的文化進入他們當中,另一方面我們用生命活出主耶穌的大能,成為福音的見證人。
「貧窮」對你來說,是怎樣的樣貌和概念?今天在世界許多大城市絢麗的表面之下,不同形式的貧窮人與我們的距離其實並不遠、只是我們是否願意去正視它。本集我們邀請到在香港成長,移民美國後讀完神學,又回到香港服事基層人士,香港禧福會的會長劉達芳博士來和我們分享,她是怎麼被呼召走入基層人群中,以及過程中上帝如何讓她看見基層人士的尊嚴和價值。
城市貧富差異的悲哀、第三國家遍地貧窮的傷痛,這一幕幕的情景搖撼了怡涵的心,聖靈從此把她的心與非洲繫上不解之緣。 在台灣出生長大,到香港讀語言學,畢業後卻沒有留在城市發展。一個九零後女生,毅然前往非洲,上帝於是為她開了一條與別不同的路。她投入關懷非洲婦女的愛女孩計畫,隨著計畫規模成長,最終發展成「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Love Binti International)。從教導當地婦女製布衛生綿到翻新學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致力從農業、健康、教育各層面服侍非洲婦女。 一個在物質豐裕地方成長的年輕女生,如何能跨越地理、種族、語言,從熟悉的範圍跨進全新而充滿挑戰性的旅程?是什麼原因讓她能突破自我限制和攔阻,以行動見證基督的愛? 這一集,她將與我們訴說展開服侍的心路歷程。也同時分享她走過臺灣、香港、英國、非洲等多個城市的文化與信仰反思。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在身心靈方面貧窮與弱勢的百姓,總是心生憐憫。祂不僅停下來服侍他們,更回過頭來鼓勵祂的門徒:加入我的服侍、與我一起同工!回想祂憐憫貧弱百姓時,祂總是說:莊稼熟透了、做工的人少、你們給他們吃、問瞎子要我為他們作甚麼?……這些話句句言猶在耳,更是今日教會無可推諉的愛神愛人大誡命。
「Hey, Joe!」無論我到甚麼地方,菲律賓人總是叫我Joe,有時我會直說:「我的名字不是Joe,而是Mark!」這是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菲律賓人對美軍的稱呼,時至今日,已成為他們對白種人或美國人的一種嘲笑的稱號。無論在菲律賓多久,我的他加祿語總帶有美國人的口音,而且仍然犯錯誤,特別當我疲倦時,腦袋糾結,本想說「將你的心打開讓主進入」,竟說成「將你的貓打開」......
照著《聖經》的記載,末世的末期臨近時,世界肯定會面臨更多痛苦與災難。按照世界人口危機委員會於一九八七年在一百三十個國家中所作出的國際人類痛苦統計調查,顯示世界69%人口的人生或高度痛苦中。1 為此在這末世末期,當人類的災難與痛苦指數掀升,信徒除了自己敬虔與謹慎度日,還必須具備怎樣的心態來面對末期時代的宣教挑戰呢?
在歷史中,神選召教會完成祂的大使命。耶穌基督升天前便吩咐門徒,得到聖靈的能力後,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細讀《使徒行傳》便發現,初期教會在眾多窘迫中仍集中力量,在地中海沿岸城市實踐主吩咐的宣教使命。踏進21世紀,全球城市數目不斷增加,城市不斷興建大型賭場時,初期教會的宣教模式能否應用在現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