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吉成(澳洲墨爾本華人宣道堂宣教部主任、墨爾本華人基督教常青大學校長)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約四35、36)
耶穌要門徒舉目向田觀看,才能夠看到更廣、已熟的莊稼需要收割。目前,全世界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已達六億,有六十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看到澳洲墨爾本(Melbourne, Australia)有許多年老的華人移民,過著與社會隔絕、無奈、孤寂的晚年。有人戲稱這群華人長者為「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為了把「灰色的莊稼轉為銀色收割的力量」,我們創辦了墨爾本華人基督教常青大學(下簡稱常青大學)。通過常青大學,讓區內的長者老有所學,豐富晚年生活,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實現老有所為,也得著福音的好處……在此闡述我們的一些收穫:
開拓新的精神境界,豐富晚年生活
社區內的一般長者剛從工作岡位退下,來到新環境,有些人感到空虛、孤獨。他們入讀常青大學後,通過學習,廣交朋友,豐富及充實了晚年生活,精神面貌發生新的變化。通過對一百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有五十名學員反映入讀常青大學後,有了新的目標,丟棄了憂傷及失落的情緒,生活變得豐富及有情趣,不但有事可做,而且學到早年想學而沒機會學習的東西,圓了上大學的夢。正如有的學員說:「早年沒有條件學,工作之年沒有時間學,花甲之年可以好好學。」他們培養了興趣及愛好,增強奮發向上的激情,煥發第二春。常青大學使學員多彩的學習生活更豐富,使許多學員結業後仍不願離校,他們學完這個課程又學那個課程,參加各項專題研討會。現在常青大學的學員絕大部份已成為社會上追求進步、追求知識、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好學上進、行為高尚、令人羨慕和敬佩的銀髮群體。
學到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
許多長者入讀常青大學是為了求知、求樂 、求保健,常青大學的課程能滿足這些要求。文化課的學習增長學員對中國文史的知識,使他們對唐詩、宋詞的興趣更濃;保健課的學習使學員懂得怎樣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在歌唱班,學員學習發聲、發音及唱做要領,能唱能做,歡天喜地,真高興;書畫班的學員從一撇一捺、用筆運筆學起,十年寒窗,刻苦磨練,終有所成,甚至舉辦書畫展;福音粵曲及開心粵曲班常到不同的社區老人中心、本地及外地華人教會演出,看到多處灰色的莊稼轉為銀色收割的力量。
增添生活樂趣,增進身心健康
許多學員入讀常青大學後,心理、體質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共同體會新的群體生活,激發潛能、智慧,喚起奮發向上的精神,增添生活樂趣和青春的活力,迎來了第二個春天,感到「不知老之將至」。有的學員原本疾病纏身,進了常青大學後,學到自我保健常識,終日習字學畫,既唱又跳,無暇顧病,不知不覺中增強了體質。有學員反映參與大學的群體生活和學習後,增強了身心、體質,減少到醫院的次數。學員普遍覺得自己現在腦筋比過去靈活了,精神比過去飽滿了,睡覺比過去酣了,身體比過去更健康了,喜悅的心情促進了健康素質,充實晚年生活,使許多灰色的莊稼轉為銀色收割的力量。
實現老有所為,為精神文明作貢獻
常青大學是長者學習的知識樂園,也使他們觸發餘熱發光,重新走向為社會服務的陣地。許多學員勤學苦練,把在校學得的一技之藝奉獻給社會,他們在社區老人中心、老人護理院、慈善福利機構義務為群體書畫、演出、教練等服務,受社區民眾稱讚。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常青大學為中國四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獻出一分心意,籌辦慈善演唱會,那日演唱會不但讓音樂愛好者大飽耳福,也籌得不少善款,由校長(筆者)親自送到四川綿竹災區。
得著福音的好處,有永生盼望
常青大學成立的另一目的是為了使更多長者得到福音的好處,長者晚年的黃昏不只西下,還有燦爛的黎明。常青大學的校訓錄自《詩篇》九十二篇十四節:「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神對常青大學有兩個期望,對社區內未信主的長者,我們要與他們分享福音,幫助他們澄清、解答人生及來生的問題。長者退休後,大多數會失去人生目標,身體又多有毛病,如果沒有耶穌的救恩,便沒有永生的盼望,那是很悲痛的事。另外,年長的信徒退休後,便覺得對社會的貢獻暫告一段落,教會為何不運用他們多年的經驗、才幹服侍神,使他們作得人如得魚的漁夫,等候主再來?讓我們一起把那灰色的莊稼轉為銀色收割的力量,將神不朽的賜福一代傳一代,阿們。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八二期,二○一一年二月號,第三十二至三十三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