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與佈道

神學教育的邏輯是什麼,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傳道人。假若我們打造出來的傳道人是持守某種取向,那麼他們就會牧養出那個方向的教會、門徒跟生態,彼此間是有著直接連帶關係的。假如失去以福音作為核心點,那它產生的會是什麼樣的傳道人呢?所以神學教育、牧者、教會門徒,三者互相緊扣,常會產生骨牌效應,這也是神學教育最後一哩路我們所要深思的。
萬力豪牧師強調教會應聚焦核心使命,重新思考門徒訓練與福音傳遞的方式。門徒訓練不在於吸引大量參與,而是專注於培養少數結合愛與信實的門徒,以清晰的認識論和聖經根基進行系統化教導,同時借鑒教會歷史的智慧。傳福音應融入每個主日訊息,而非依賴特定活動,讓每次聚會都能吸引新人參與。對於人數的追求,牧師認為其意義在於反映神託付的責任,幫助檢視目標與行動的一致性。最終,創新在於挑戰與豐富現有框架,而非單純打破常規,藉此實現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力。
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EA)指18至30歲間的年輕人,特徵為生活多變、專注自身、探索身分認同。他們面臨自我定位、人際關係和社會角色轉換的挑戰。陳保焜傳道建議以開放心態支持青年,透過聆聽與陪伴創造安全空間,並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提供更多元的嘗試機會,如短期宣教,幫助他們在行動中探索適合的角色。同時,需同理其文化適應的困難,陪伴其克服挑戰,支持他們在探索中成長。
宣教與佈道的工作,除了需要清楚掌握基督的福音是什麼,同時也要認識和了解我們的對象,認識他們的文化、處境和世界觀,才能更有效地溝通和引起共鳴。本集邀請到在台灣長大,北美生活十五年,現在在馬來西亞服事的莊智超牧師。他的博士論文研究題目是「台灣的宗教文化土壤」,並在理解後提出這對福音佈道的意義為何,也讓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反思自己處境,如何能在自己的處境中更有效地溝通基督的福音。
「如何牧養青年世代」是全球華人教會的大哉問。過去許多佈道和牧養青年世代的作法,這幾十年似乎陸續都碰到瓶頸。隨著今日世界人口的流動比以往更快速,今天青年人的世界觀及對生活、生命的看法為何?教會在今日的環境中,如何有效地做青年佈道與門訓的工作呢?本集邀請到長期在北美服事中國留學生和美漂中國青年的陸尊恩傳道,來分享他過去十幾年的觀察實驗和反思。除了分享青年牧養的常見「誤區」,也舉了許多對年輕世代佈道與門訓的內容實例,發人深省。
姜文琪老師在父親過世後才開始想了解排斥已久的基督信仰,雖然還不理解聖經和全部的信仰內容,卻因為經歷神的經驗使她重新決志、很想傳福音給身邊的人。在大量接觸人的過程中,理解到許多慕道友或初信者的想法和經歷,和自己過去排斥基督信仰的理由類似。在職場工作雖然忙碌,但使用教會的材料去一對一慕道友過程中,實踐整理出一套「從懷疑到相信」(簡稱懷相)的課程。姜老師的分享鼓勵了我們現在就走出去,為主得人!
約翰·派博牧師曾寫道「我們宣教,是因為萬國的敬拜還沒有發生」。「萬國」將會如何敬拜?只有我們熟悉的「讚美之泉」和Hillsong,還是各有獨一無二的方式?除了音樂,還有什麼藝術形式可以使人朝向神?藝術表達和生命轉化又有什麼關係?所有藝術是否都能為神所用、世界通行?各地教會該如何將藝術融入的宣教實踐中呢?「民族敬拜學 Ethnodoxology」將為您解答以上問題。 聖經說,我們要用「心靈誠實」敬拜,心靈的轉化才是宣教的核心。敬拜,當用「萬國」的心靈的語言!來聽聽潘傳道生動的分享吧!
訪談中鎮定自若的王長老小學時人稱「口吃大王」,常常自卑地躲開人群。有一次他在眾人面前做報告,竟然結巴到說不出一句話來。那天晚上,他做了一個禱告:「上帝啊,如果口吃要跟著我一輩子,那麼求祢讓我......」 故事的力量和它對一個時代的意義是什麼呢?想知道為什麼說一個好故事對基督徒而言這麼重要嗎?想知道說故事和門徒培育的關係嗎?那麼又如何說一個好故事呢?快來點擊收聽王長老的故事吧!
宣教士是種職業嗎?宣教只是靠1%的人衝鋒陷陣?吳牧師說門訓是帶出靈性、情緒、關係和使命的全人重塑,最終走向宣教。他的「門訓之旅」是帶著由廚師、魔術師、殯儀師等組成的短宣「師隊」,讓各人從自己專業獨特的角度與人連接,多元合一,全民皆兵,見證福音。一切職場皆禾場!來聽聽年近古稀宣教熱情卻絲毫不減的吳牧師分享他的經歷吧!
嘻哈傳教士李祺從未想過做歌手,甚至曾為信仰毅然放棄心愛的舞台。但當發現人們爭先恐後看街舞,對教會的免費大餐、福音小冊子卻避之若浼時,他帶著自創的《四律饒舌》重新站上教會去不到的舞台,高唱的正是被人冷眼的福音。 不入流的街頭文化「嘻哈」的精神是不受世俗禮教束縛,不被教條規矩左右,自由表達「真」我。而對「真」的強調和追求,正是基督信仰的本質。來聽聽李祺另類的故事吧!
談到「泡茶」,你會想到什麼呢?是茶葉淡淡的飄香,還是熱茶入口的溫順口感?是老年人的閒情逸致,還是歷史悠長的茶道文化?活水茶堂創辦人少龍傳道卻認為,「泡茶」可以開啟對話的空間,讓人自然而然開始各種議題與生命的深度對談。從無到有,一個空間、一杯泡茶、一個邀請,成全了週六的茶聚,也建立了福音聚會的場所。「活水茶堂」便是這樣的一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