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

華人教會投入跨文化宣教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也漸漸累積一些正面及挫敗的經驗,一代一代華人宣教士循著歷世歷代宣教士的榜樣,並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往前行。這集很高興邀請到長期投入在偏鄉、委身在少數民族地區,並創辦西宣學院的黃大熊宣教士,和我們聊一聊長年服事少數民族群體,對他們之間一些共性的體會,在宣教和裝備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過程當中,遇到的困境及如何回應,還有這對今日教會的門徒訓練和牧養的啟發。
「團隊建造」和「領袖培育」對堂會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重要性。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牧者看到,透過「教練(Coaching)」可以作為培育門徒和建造團隊的重要工具,突破傳統作法的一些瓶頸。本集我們邀請到曾是企業教練,現在是台灣繁星教會的主任牧師陳建宏牧師來跟我們分享,「教練(Coaching)」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善用這個工具來培育領袖、建造團隊。
穆斯林不是絕對不會接受福音,只是他們沒有機會聽到福音而已。記得在美國修讀神學時上了一門宣教實習課程,上課的地點從教室搬到泰國清邁。教授在早上教導課程內容,邀請宣教士來分享,並且每天有實習的作業,兩星期中學生每三人一組下午到市區實習教授規定的作業。第一個星期......
「是主恩,侍主殷」,透過我倆在海外教會、福音機構的牧養培訓及巡迴(支援)宣教的實地作戰體驗,作實錄見證。分辨在宣教工場的不同處境的獨特需要,融入其文化中服侍;與當地同工配搭,一起參與、設計和拓展不同傳福音的服侍模式,再配合領袖與信徒生命的訓練裝備,加上資源的調配匯聚,最終將福音對象帶進教會群體,形成整全福音配套,以求完成整全福音的使命。
宣教,對很多教會來說也許不是新鮮事,沒有宣教,便沒有教會。踏入新的一年,我們將會回到教會建立的起源,一同進入宣教的世界,探討堂會教牧在事奉的歷程中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每家教會對此議題均以不同的態度處理,教牧在堂會的宣教事奉中擔當怎樣的角色?如何開始推動?怎樣繼往開來?如何擬訂宣教方針?
銀行界的文化使我這位初生之犢楞住了。從業員活在物競天擇的環境中,大家互相猜忌,不易相信他人,只相信自己;有些人則見利忘義,為了「生存」、「上位」而不擇手段;且迷信風水、命理,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銀行界是百業之母,每當經濟起跌,必首當其衝。風光時就意氣風發,名成利就;失意時便頓失所依,見盡人情冷暖......
自從中國大陸開放以來,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以不同身分湧至海外,在這些留學或移居海外的中國人中,不少人會透過不同渠道接觸基督教,繼而信主。這些信徒又會在不同時候返回中國大陸,作短期或長期的停留,無論回歸中國大陸或長留海外,他們應是教會的生力軍、神國的精兵......
甚麼原因促使我們離開住了十九年的美國,前往亞洲重踏宣教之路呢?當時俊明是差會副總主任,專職工場督導,因此必須經常到宣教工場探訪宣教士及參與一些事奉。俊明越參與其中,對工場的呼聲就越嚮往,覺得宣教工場的事奉比後防更具挑戰性及逼切感。在其中一次行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