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勞伯祥(美國基督教角聲佈道團總幹事)
經濟衰退下的宣教機遇
近年來我一直思考教會佈道事工,其中之一是教會必須改變危機切入的思維方式。雖然人只在危機中才會抓緊信仰,在平安的日子便對信仰漠不關心,我們的佈道行動自然地利用這種情況,使不少身處危機的人信主。但這削弱了教會對佈道事工的全盤策略、思考及部署,讓佈道事工變得短視,只是不斷回應個別需要而無法有全盤收穫。我並非不贊同趁目前的金融危機把福音傳開,而是處理時應小心有投機之嫌,策劃佈道事工時應注意長線及全盤計劃。
把握機會與投機的分別在於前者願意不惜代價幫助受眾,並把他們放在主要位置,而不是放在教會事工項目中。換言之,正確觀念應是:金融海嘯衝擊全球,使許多人失去工作,卻因而激發我們憐憫的心,叫我們積極地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有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就明白,人面對危機時,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協助解決他們的危機,而不是急於傳福音。希望讀者不要誤解我的用意,傳福音永遠是最重要的,正因這緣故,我們要更加小心,務必把傳福音與投機分開。以下的獻議就在這樣的前提下產生:
設立援助基金,救助社會需要
教會應被這金融危機帶來的裁員潮提醒,設立特別援助基金,幫助社區中的失業者渡過難關。同時,那應該是長線和適合一般需要的機制,而不是單單為了眼前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
經濟援助是教會關懷待業者的最具體表現。雖然現今社會福利制度已十分完善,需要經濟援助的人不多;對弟兄姊妹而言,即使有需要時,通常也不太想向教會申請援助,因為彼此關係太密切了。其實不管弟兄姊妹會否用這些援助,若教會有這樣的安排,他們會心存感激,並更投入教會生活。
這基金不一定是無條件捐獻,它可以是免息貸款。事實上,若設立這類基金,雖然弟兄姊妹不一定申請,卻讓他們有機會向同樣失業的同事提及,使他們未信的朋友獲益。當未信的朋友從教會中得到經濟援助後,必然對教會另眼相看,教會也成為他們的患難之交,這種關係確實有助帶領他們信主。
其實這種救助行動是初期教會的事工之一,而且證明是好的,因為教會明顯地得眾民喜愛,主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在美國紐約(New York, U.S.A.)的韓裔教會及社區中,這種救助很普遍,他們主要幫助新移民同胞創業。通常受過恩惠的人走過困境後,也願意捐獻給基金,所以類似的基金將會愈來愈雄厚。教會不但幫助了一些人,也因這基金的設立而蒙恩,受助者也愈來愈多。也可以說,這慈惠事工具生命力,可以不斷發展,幫助教會達成佈道與見證的使命。
開辦就業講座,表達真誠關懷
教會可開辦就業講座,提供就業及裝備的機會,但最重要的是鼓勵弟兄姊妹從旁協助,以示關懷。
一般國家在這種非比尋常的裁員狂潮中,都會舉辦許多就業講座與各種課程,所以教會不難取得有關資料,幫助待業者渡過難關。此外,教會也可舉辦「導航」性質的活動,讓待業者獲得資訊及愛心的指引。整個計劃的重點是:我們必須鼓勵弟兄姊妹踴躍投入,隆重其事地表達真誠的關懷,不但對教會的待業者,還要開放大門,讓社區大眾可歡喜地參加。
對教會的待業者而言,教會可動員他們到各服務機構擔任義工,最好是全教會性的關懷社區行動,讓其他弟兄姊妹可投身義工行列,深入社區各階層作見證。筆者服務的基督教角聲佈道團正計劃推動義工登記行動,目的是灌輸當義工的觀念,並且訓練及引導他們投身不同的社會機構擔任義工。如果成功,將來大家發現到處都有基督徒的足跡,而且踴躍地服務大眾。我深信這種義工觀念的建立與推動,不但有助建立美好的社區形象,也擴闊基督徒的社交圈子,認識更多未信主的朋友,就不愁邀請不到新朋友參加佈道會了。
提供屬靈幫助,為失業者解困
教會可提供屬靈幫助,例如讀經會、查經班或代禱支援等,幫助待業者渡過難關。
向失業者或有被裁危險的人給予堅定信心的信息十分重要。資料顯示,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那些仍然富有的人也不像以往那麼物質化,大概他們認為,此時不應亂花錢吧!經濟危機反而使人更重視心靈的需要。
目前我服侍的福音機構剛進行加建工程。起初我覺得這重大計劃好像生不逢時,金融海嘯實在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後來我明白,人在經濟危機中正需要一個可帶給他們生活及精神支持的地方,故在計劃事工時,我們邀請了市內聯禱會的教牧同工合作,在大樓建成後推出專門為關懷上班族而設的「清晨牧養」事工。由於我們的會址位於公路旁,剛好在兩個路口中間,是進入華人社區的必經之路,上班族均可在大樓前停下來參加晨更會,為自己的靈命禱告加油。
在危機中,除了提供實質幫助,讓他們因神的道重新得力外,教牧人員的約談也很重要,因為待業者最需要的可能是願意關心和聆聽、與他們同行的人。這種最簡單的關懷讓我們知道待業者的真正需要,故應是所有關懷行動中最重要的部份。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三期,二○○九年八月號,第十九至二十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