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華福文庫

CCCOWE ArticleLib

Primary Menu
  • 首頁
  • 全球華人教會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 門徒培育
  • 教會發展
  • 職場使命
  • 電子書
世界華福中心
  • Home
  • 從願景看未來教會的領袖需要甚麼質素——由兩段視頻談起|盧士傑
  • 教會發展

從願景看未來教會的領袖需要甚麼質素——由兩段視頻談起|盧士傑

未來教會的領袖需具備使命驅動與適應力兼備的特質,帶領教會在吸引模式與使命模式之間尋求平衡。黃偉仁牧師強調「為散而聚」,要求教會深入人群,擺脫節目化和數字化思維,轉向生活化的福音實踐。疫情揭示了教會對實體聚會的依賴與脆弱性,而未來的教會需訓練門徒在社區和職場中服事,體現基督道成肉身的精神。萬力豪牧師則提出領袖需反思對門徒訓練、福音主日及數字的迷思,應強調連貫性和長期執行神的異象。綜合來看,未來教會領袖應具備靈活適應、堅持使命及跨越社會階層的胸懷,實現教會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延續其使命的願景。
Published: 2024-11-21 | Updated: 2025-02-12 1 min read
黑暗中的光

作者:盧士傑(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加拿大聯區)


關於未來教會的領袖需要具備甚麼質素這個問題,我嘗試分兩個步驟去思考:

(1)教會領袖對未來教會有甚麼願景?(2)對未來教會的不同願景怎樣啟發「未來教會領袖需要甚麼質素」?

第一步,我參考了兩位教會領袖於2024年5月13日至16日由世界華福中心在沙巴亞庇舉行的未來教會峰會中分享的兩段視頻:黃偉仁牧師主講「為散而聚的使命群體」、 萬力豪牧師主講的「充滿盼望認清教會的現實」。

在第一段視頻中,黃牧師對於未來教會, 提出了「為散而聚」的概念。首先,他分析過去幾年疫情對教會的影響:

初期反應與適應:疫情對傳統教會活動造成了重大衝擊,教會領袖從實體聚會轉向虛擬平台的過程中,感到準備不足和不知所措。揭示了教會一直過度依賴實體空間和傳統計畫的脆弱性。

從恐慌到生產力的轉變:隨著疫情發展,教會領袖從恐慌轉向更有效的模式,開始嘗試線上服務和新的參與方式。這段時間充滿了快速學習和適應,教會領袖嘗試保持與會眾的聯繫,並在新的環境中繼續事工。

疲憊感的出現:儘管如此,教會領袖和會眾都出現了顯著的疲憊感。這種疲憊不僅來自線上服務的實際需求,更來自在應對疫情和維持事工及社群過程中,所經歷的情感和精神壓力。

教會及信徒由開始的慌張,然後繁忙,最後感到疲累。簡單地說:慌、忙、累。從教會及信徒的反應,基督徒要問:在疫情中沒有會堂與節目的時候,我們還是基督徒嗎?疫情可能反而讓我們看見以往的假象,去問:忙的基督徒就是愛主的基督徒嗎?

黃牧師提出教會事工可以有兩種模式:

吸引模式:這模式側重通過程序和活動去吸引人參加教會。這種方法強調教會作為聚集場所的重要性,並依賴教會的吸引力。疫情期間,這一模式因為無法舉辦實體活動而面臨困難。

使命模式:相對而言,這模式重視將人們派遣到社區中去實踐信仰。它強調教會賦能個別的人去服務和參與世界的角色。這種模式與「教會作為影響社會的催化劑」這理念符合,而非僅僅是一個聚集的中心。

以上兩種模式不是完全對立的,每一間教會或多或少也需要有這兩種模式的一些元素並存。問題是我們的焦點放在哪一種模式?若我們的焦點放在吸引模式,就容易產生消費者心態,當疫情聚不到人進堂會,沒有林林總總的節目,便手足無措。使命模式則不同,所問的是我們應該出去做什麼,強調進入人群、社群。

可惜很多教會把重心放在前者卻忽略了後者,吸引模式是「為聚而散」,著重資源及組織性;反之,使命模式的出發點是「為散而聚」,著重小組、肢體團契、進入人群,在人群當中能夠感到自在,能夠體驗基督的道成肉身,在逆境中能屈能伸。福音不應該被節目化,而是應該更生活化。

正如馬丁路德金在著名演說中提到「我有一個夢想」,黃牧師對未來教會及領袖也有一個夢想:教會的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不再把焦點只放在主日崇拜有多少出席者?會堂是否擠滿?而是更多信徒願意在社區及職場中默默服事有需要的人。信徒及領袖不留在同溫層:教會不是上流社會圈子的教會,不是中產人士的教會,也是病患者、 窮困者、被社會拋棄者的教會。教會願意出去,進入人群中,陪伴有需要的人。如此,將來就算有疫情或其他危機,或受到逼迫,令教會再次關閉,教會牧者、領袖、信徒都不必慌張,因為大家都實踐了「為散而聚」的目的,體現了基督道成肉身的道理。

在第二段視頻中,萬牧師指出幾個普遍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思維,但其實是需要反思的:

1. 我們以為門訓方式與內容應該要更有創意去吸引更多人,其實可能教會連小部分人亦沒有接受過完整的門徒訓練。教會不能只強調更有創意的門訓去吸引更多人數參與,而是需要有系統教導更完整的門徒訓練。

2. 我們以為特別的福音主日是我們傳福音的最好方式,其實舉辦福音主日並非不好,問題是聽了福音的人會否繼續回來?情況就像去餐廳吃了一次很好的菜式,假如餐廳不能重複提供同樣的菜式或水準你還會再去嗎?理想的情景,應該是每個主日的訊息都與福音結合,每個主日都成為傳福音的機會。

3.我們以為數字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重質不重量。其實我們心底十分在意數量。否則為何每週都統計主日崇拜人數?其實量度數目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的核心是我們錯誤地數量化:仿效他人的數字,套用他人的方式,卻沒有運用數字去反省現狀、策略、異象是否一致?

4. 我們以為一定要找到一個偉大的新異象去帶著我們走,我們經常聯想主任牧師是一位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能夠經常為教會提供新的偉大異象、新的方向。其實主任牧師是否更加應該是一位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能夠忠心地執行神託付的異象,持守一些簡單的原則,持之以恆,並不需要每年都構思出新的異象。可能這才是教會最需要的主任牧師。

綜合以上兩位牧者對未來教會的願景,令人想到未來教會究竟需要怎樣的領袖去帶領教會走向這些願景?以下圖表,拋磚引玉,嘗試推敲一些關鍵的領袖特質。在此邀請讀者利用以下現狀與未來狀態的對比圖表 (current-to-future state map),作為思考的工具,在圖表餘下的空間,填上更多你認為未來教會領袖需要的特質。

相關影音:

1.2024未來教會@KK黃偉仁牧師——為散而聚的使命群體:https://youtu.be/of7Qbpzk7V8?si=zppRxkuELjvKrKGj

2.2024未來教會@KK萬力豪牧師——充滿盼望認清教會的現實:https://youtu.be/iBJtJcgBtP4?si=65t0FkCUOTf06Pca

文字編輯:呂昀嬪姐妹


本文原載於《加國華人教會》newspaper.cccowe.ca 第六十五期,二〇二四年十一月新版,第五頁。

分享此文:
Facebook電子郵件Google+WhatsApp
Tags: 傳福音 宣教策略 影響力 教會發展和堂會管理 疫情 門徒培育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撕裂世代中的盼望:栽種和平,華福更新
Next: 多重身分中的忠心:公共神學的日常實踐

Author's Other Posts

華人牧者的職場認知與建議方針 門訓

華人牧者的職場認知與建議方針

2025-09-30
2025 華福華人職場信徒靈性和牧養研究 未命名設計

2025 華福華人職場信徒靈性和牧養研究

2025-09-30
第十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董家驊 10th_CCOWE_KV_1200_Artlib

第十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董家驊

2025-06-17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rirri-z4KhbVhPP7s-unsplash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2025-03-20

相關文章

rirri-z4KhbVhPP7s-unsplash
  • 教會發展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2025-03-20
marvin-meyer-SYTO3xs06fU-unsplash
  • 教會發展

教會真的要做媒體嗎?|崔文青

2025-02-20
quokkabottles-G04E4W9MI3I-unsplash
  • 教會發展

同行始於了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青年基督徒的特質和挑戰|許家欣

2025-05-13
Search for:

熱門標籤

三一神 Ray Lin 中亞 中國文化 中國心 Joseph Chean Patricia Lau 10/40之窗 Alex Paul Stevens Jimmy 三一神論 世界觀 中國教會 Harold Chan 中南美 中國 中東 Sophia Chen 丁聖材

熱門文章

如何以國度思維建造地方堂會? 14 1
  • 教會發展
  • 門徒培育

如何以國度思維建造地方堂會?

2024-01-09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sippakorn-yamkasikorn-dcR19WRRobU-unsplash 2
  • 普世宣教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2025-02-18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宣教神學 3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2025-02-18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masjid-pogung-dalangan-DBsQFuIbXg4-unsplash 4
  • 普世宣教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2025-02-20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rock 5
  • 普世宣教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2025-02-20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humphrey-muleba-dYqMMG6LdZs-unsplash 6
  • 普世宣教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2025-02-18
德國華人宣教經歷|吳振忠、溫淑芳 michael-pohl-L9dcnU9izHY-unsplash 7
  • 普世宣教

德國華人宣教經歷|吳振忠、溫淑芳

2025-02-20
門訓
職場使命

華人牧者的職場認知與建議方針

2025-07-25
未命名設計
職場使命

2025 華福華人職場信徒靈性和牧養研究

2025-07-22
10th_CCOWE_KV_1200_Artlib
全球華人教會

第十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董家驊

2025-03-25
rirri-z4KhbVhPP7s-unsplash
教會發展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2025-01-17
marvin-meyer-SYTO3xs06fU-unsplash
教會發展

教會真的要做媒體嗎?|崔文青

2025-01-17
North Borneo Sabah, Malaysia
神學教育

抗爭與共融 ——馬來西亞公共神學的思考與踐行|張俊明

2025-01-16
  • 全球華人教會
  • 神學教育
  • 普世宣教
  • 門徒培育
  • 職場使命
  • 教會發展
Copyright 世界華福中心 CCCOWE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