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宣教

教會的宣教,始於上帝自己的宣教。華福文庫中「普世宣教」的分類,收錄關於宣教神學、宣教策略、宣教實踐、宣教對象、宣教見證、和個人與堂會如何參與宣教事工的文章,期盼華人教會能透過這彼此學習和相互啟發的交流平台,在宣教的路上同行。

一次會議中,候任宣教士周成牧師分享他到臺灣宣教的異象,我很高興聽到有人關心臺灣人的靈魂得救,願放下一切,與家人到異地回應主的呼召。那時開始,我就學習參與關心、支持宣教士及宣教工作。我的性格十分害羞和膽小,記得有一次,周成牧師回香港述職,我遇見這位常在禱告中記念的宣教士,也不敢跟他打招呼。想不到在2002年,神的恩召同樣臨到我身上,我到泰國宣教,有機會跟周成牧師一起事奉......
「基督最後的命令,我們首要的關注」──這句話道出信徒在世的優先次序。無論我們身在何處,職業是甚麼,生活情況如何,都要像保羅所言:「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因為「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近年,華人在宣教上已經猛然醒覺,到外地宣教不再是西方宣教士的專利。由亞洲出發的宣教士,或僑居外地的華人及亞裔信徒紛紛興起,矢志要接福音的棒,遵照耶穌基督的大使命,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急速發展的亞洲國家中,負起廣傳福音的重任。然而,華人信徒要承擔跨文化宣教,仍須不少的破碎與重建......
在宗教受限制的地區宣教,我們一般稱之為「創啟地區宣教」。顧名思義,在這些地區宣教,必須具備極佳的「創意」。不但宣教士,就連差會、教會及神學院也須具備這種「創意」,建立「立體鐵三角」,才可以屹立不倒地成為黑暗世界的明亮燈臺。可惜在過去的一些日子,我們看到的多是差會與宣教士的無限創意,卻鮮見教會及神學院的配合和參與......
據統計,現時世界人口約六十六億,基督徒佔二十一億,即31.8%;回教教徒十三億多,佔19.7%;佛教教徒三點八億,佔5.75%,而佛教教徒大多是華人,因此佛教也被列入「10/40宣教之窗」的東半部,全世界差不多一半人口聚居於此,其中的居民或多或少都受佛教影響,特別是東南亞的華人......
曾有一段日子,有些亞洲地區的福音門戶漸漸關閉,例如:中南半島數個國家,可是今天的情況已有很大改變。有些國家雖然仍是不大自由,可是比起以前已大大不同。對那些可以自由傳揚福音的國家,我們真要抓緊機會,努力傳福音,因為不知道福音的門何時再關上......
上世紀90年代初,在養育子女方面,大部份作父母的亞洲宣教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20年後的今天,這批亞洲宣教同工的子女已長大成人,這些宣教家庭所經歷的種種成功和失敗,能夠成為今天要起步的宣教家庭寶貴的借鏡。同時,這些成人宣子(宣教士子女或第三文化孩子)能以第一身跟我們分享,他們作為第三文化孩子成長的喜樂與挑戰......
自巴別塔事件起,人類分散世界各地,產生多種民族、社會文化和語言,導致民族之間交往困難,也產生不少溝通障礙和誤解。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趨勢下,跨國公司和組織已增加不同民族移居或移民的潮流,華人移居異地也不例外。不論在亞洲、非洲、歐洲、南北美、俄羅斯(Russia)、太平洋群島等地區都找到幾代華裔......
臺灣2300萬人口中,442萬是客家人,屬第二大族群。整個臺灣的基督徒比例約佔3%,客家人信主的比例卻只有0.3%,他們可說是臺灣的未得之民。為了尋求客家宣教的突破,2005-2014年間,臺灣的客家教會推動「客家十年倍增運動」,我們除了努力培訓客籍本地同工外,也呼籲本地及海外更多華人能成為近文化(M2)宣教士,尤其是呼籲臺灣本地非客籍同工,投入臺灣客家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