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

基督新教自馬丁路德所引發的宗教改革以來,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宗派,而在不同區域的發展,有些地方界線模糊、或有可能因宗派立場的原因教會不能合一;甚或宗派已經是過去的歷史,如今談論宗派已不再重要?本集我們邀請到中華信義會神學院的蔣伊鈞傳道,請他和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信義宗神學的當代價值,並談談宗派與教會合一到底是相對立的,還是可以互補,甚至帶給我們另一種對合一的想像。
舊約聖經中的雅歌書,常常是許多人在讀聖經時感到尷尬的一本書,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一對男女戀人的故事,書中書寫這對男女戀人的描述與互動也非常露骨。本集我們邀請到過去長期在美國正道福音學院教授舊約,現任富勒神學院舊約教授的謝挺老師,請她來和我們分享,我們該如何閱讀和詮釋舊約聖經中的雅歌書,並延伸談論該如何看待舊約中唯二的兩卷上帝缺席的書卷:以斯帖記和雅歌書,以及這對散居各地華人基督徒的意義為何。
華人教會深受宗教改革之後的基督新教傳統影響,在詮釋聖經時看重「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並傾向以如何解決「罪疚」的問題,以及如何在上帝的審判面前能被判為無罪等焦點來理解福音。本集邀請到香港學園傳道會的陳義生總幹事Patrick,請他來分享,從一個新約研究的角度,honor-shame culture(榮譽與羞恥的文化)如何幫助我們詮釋聖經,以及目前這些努力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高銘謙博士是印尼華僑,出生成長於香港,1997年大二時蒙召全職事奉,起初在學園傳道會擔任校園同工,畢業後擔任傳道。其後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神學詮釋學及歷代志的音樂敬拜神學,先後獲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舊約)學位。他深入淺出的分享了以基督為中心的釋經對話原則,不只是單向的解釋真理而是生命的互動與轉化。釋經同時是牧養的基礎,是教會核心信仰的綱領,也是群體的宣認,主導教會走向跟隨基督的方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研究舊約的高老師也帶領我們看見聖經人物經歷的一切,也映照著我們面對未來的一些態度與方向。最後高老師也提出神學教育中的傳承和改革,發人深省。
過去幾千年,來華傳教士作光作鹽,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客死他鄉,將一生奉獻給中國,正如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他們不僅是用文字,乃是以生命和行動翻譯信仰。當今,華人文化置身於西方思潮和中國哲學傳統的碰撞、真理和世俗化的博弈中,今天的宣教工作可以從歷朝歷代的西方傳教士身上學到怎樣的洞見?這樣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持,做蒙召的「使命門徒」見證福音?又該如何將福音地道地翻譯進華人文化?快來聽聽梁博士的分解吧!
由世界華福中心發起的第二次MDW圓桌會議於2022年4月7日舉辦完成。本次會議依然榮幸的邀請到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主席及創辦人、維真神學院職場神學退休榮譽教授保羅.史蒂文斯(Dr. R. Paul Stevens)為我們講論「在職場中經歷屬天的福樂」的觀念。史蒂文斯博士目前也作為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Institute for Market Transformation,簡稱IMT)的主席及創辦人,持續地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文章介紹職場神學的各個面向......
青少年流失是全球華人教會所面對的共同挑戰,在美國亦然。跨代的差異、言語的隔閡、世界觀猛烈的衝擊,新一代的孩子活在資訊爆炸的世代,後現代思潮讓各種各樣的事情看來似是而非、尖銳的社會議題讓許多家庭關係撕裂。漸漸,兒女的心仿佛轉向了世界。 作為第一代移民的鄭立新牧師擁有20年牧養美國第二代年青人的經驗,他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不把精力放在下一代,我們便會完全失去他了。」世界觀如同暴風一樣猛烈的把新一代從真理中拔起,這一集,鄭牧師將與我們從「面對世界觀」的角度出發,談談信仰與真理如何主動出擊,迎戰世界尖銳的提問。而面對這些衝擊,在家教育又是否一個出路?家庭、教會、教育,如何能一同造就信仰的傳承?我們來謙卑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