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會與宣教機構

二百年來的中國宣教歷史充滿了西方宣教士來華宣教的血淚。他們遠渡重洋來到陌生的中國,帶著愛中國人靈魂的心和充滿佈道熱情的心情,進入與他們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及思想方式都很不同的中國傳福音。他們經歷了文化震撼、語言障礙、生活上的不適應,以及飲食的大挑戰,試著用他們在本國習慣的方式向中國人佈道,效果可想而知,當然......
韓國宣教學者文相哲(音譯,Steve Sang-Cheol Moon)曾如此評論由韓國教會差派出去的宣教士:「許多韓國宣教士在二十多三十歲時花時間去完成他們的大學教育、軍隊服役、神學訓練和宣教職前訓練。這一個留在家鄉的冗長預備期實在不利於跨文化的適應、學習和創意思維,因為以上幾種素質是要在年輕的時候才容易掌握得到......
神頒布大使命給門徒,預備了兩個地上組織完成大使命。這兩個組織相輔相成,就能完成神的使命。第一個組織是地方教會(所謂靜態使命架構),第二個組織是差會(所謂動態使命架構)。蒙恩得救的信徒應有大使命的負擔,就像近期常用的「使命教會」(missional church) 觀念。
因著教會向不同群體宣教的負擔下,不少差會和機構相繼成立,彼此配搭及合作推動差傳。猶記得十年前,筆者的母會開始關心猶宣工作時,仍需香港以外的差會協助,但神沒有忘記祂的選民,在神的恩典,以及選民事工差會國際總幹事的支持下,選民事工差會香港分會(CPMHK)於2007年在香港成立......
在為期兩天的華人宣教士甄選、輔導及關顧論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一群前線宣教士、差傳領袖、資深牧者、神學教授和心理專家,在基督裡無私至誠地分享,在聖靈裡有笑有淚地交流,使我這位年輕人在一班差傳長輩中,豐豐富富地領受天父的慈愛與接納。從是次大會主題中,經過兩天的深入探討和學習,我心中浮現一句話:「一切從甄選宣教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