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會與宣教機構

華人教會和基督徒對穆宣工作負擔日益增加,上帝似乎在引導我們關注穆斯林這群體。但長期服事穆斯林的工作者也注意到其中有些亂象令人擔憂。本集邀請長期研究穆斯林宗教與文化,推動華人基督徒學習認識穆斯林群體的哈博士,來分享華人教會在投入穆宣時所面對的挑戰和常見對穆斯林群體的誤解。以及如何分辨激進、極端、甚至異端滲透的穆宣群體,也給要投身穆宣的教會和弟兄姐妹具體前行的建議。
宣教大會一屆屆火熱舉行,真正走出去的宣教士卻寥寥無幾。是什麼造成了這種落差? 神的教會,不是某一間堂會。宣教,不是一次性的活動,是神給全地教會的使命。如何能成為以宣教為本的教會?需要怎樣的結構性、心態上的轉變?資源不豐富的中小型教會能否做宣教?有什麼共同的難題?教會的增長是指教會內人數的增多,還是整體數量的增多?牧者要如何培養神國度的胸襟、眼光和使命感?來聽聽杜牧師的經驗分享吧!
宣教就非要親身去到窮乏的地方?Alex弟兄曾在北韓、中東等缺乏、受逼迫之地服事,在這樣的地方,信仰等同於性命。他用他的見聞講述,最難的服事不是去供給,生命和生命的相遇不是僅僅在主裡稱兄道弟,而是在苦難中認同我們是「一家人」,在窮乏裡不離不棄。苦難對信仰有什麼啟發?來聽聽Alex的分享吧!
詩人約翰遜.歐德曼(Johnson Oatman, Jr.)曾經提醒我們:「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主的恩典都要記清楚」(見《頌主新歌》三九七首〈數算主恩〉副歌)。是的,投身香港浸信會差會的事奉者,總應該數算主在我們中間的各種施恩作為......
「如果耶穌基督是神並且為我而死,那就沒有任何犧牲大至使我不願為祂作的了。」(If Jesus Christ be God and died for me, then no sacrifice can be too great for me to make for Him.)一句豪情壯志的話。今年和去年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的晚堂講員都先後引用了環球福音會(Worldwide Evangelization for Christ,簡稱WEC)創辦人史達德(C.T.Studd.)先生的這句名言,也是環球福音會的格言......
世界福音動員會(OM)始於一位美國女士的禱告。1950年,多夢西婭.克拉普(Dorothea Clapp)開始為她任教的高中學生代禱,求神使用這些青年人觸動世界。神應允了!她送了一本《約翰福音》給學生喬治.韋華(George Verwer)。韋華後來信主,往後更成立了OM......
宣教士在工場上合一與合作是多層面的。這可以包括相同組織內宣教士的合作,或與其他差會同工的合作,也可能是一名宣教士與當地教會各層次同工的合作。在許多工場上,我們看到有超過一家差會服侍,因此與其他差會宣教士的合一與合作也越顯得重要。為何要與其他差會宣教士合一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