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使命

全球華人散居各地、落地生根,卻彼此疏於連結互助,華人教會如是。1974年,為了聯繫眾海外華人教會合一推動福音差傳,上帝興起了「華福運動」。走到了今天,「華福運動」依然與時並進、與我有關嗎?這一集,我們邀請到連任兩屆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的陳世欽牧師前來訪談,他擁有約四十年在世界各地服事的經驗,將與我們鳥瞰全球華人教會的概況、細思慢想「使命」與「門徒」的一體兩面。在 “If everything is mission, nothing is mission”的迷思底下,到底「使命門徒」和傳統宣教士的角色如何被理解和取得平衡?而當提到對華人教會最迫切的關注,陳牧師引出了「領袖危機」的議題。這一集,從過去談到現在、從東談到西、從內在談到外在的生命素質,讓我們一同從中聆聽、反思、學習。
此處所謂的「多元教會」是指在語言、文字、民族上是多元性質的教會。余有幸在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會全職事奉有七年半的歲月,如今雖已退休回臺灣,但在那些年的時日裡,我們夫婦已與長執及眾肢體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如今回憶起來心中仍常湧出感恩與懷念之情......
基督宣講者或事工領袖,因承擔推動者角色,無可避免及在潛意識作祟下,每每將《聖經》「應用」在自己委身的服侍中,因而產生不少冠名式的道理及教導。不幸地,宣教也被誤列其中;當坊間充斥相當的宣教《聖經》基礎書籍時,其重要性反而被沖淡了......
三十多年前,教會於成立十多年後開展了差傳事工。三十多年來足跡遍及中國廣東省十多個地方,並直接及間接資助十多家教會建堂;差出的宣教士,遠至歐洲;每年設差傳奉獻,支持十多家差傳機構;又有差傳主日及差傳主日學;偶然還會安排差傳講座,教導差傳理論及講解《聖經》。我們本以為已......
主耶穌昔日升天前向門徒頒布大使命 (參太二十八16 ~20),給他們很清楚的吩咐和教導。這吩咐亦給二十一世紀的信徒明確且清晰的指引,特別在傳福音和宣教事工上。這大使命對每一位教牧亦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和牧養教會的方向,對教牧在宣教中的角色亦有很清楚的導向,筆者願與大家分享對以下三方面的角色的體會......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上習慣稱「傷殘人士」為「殘廢人士」,近年來則改稱為「傷殘人士」。 「傷健」一詞最早源用於香港傷健協會,「傷健」二字原為傷殘人士及健全人士的簡稱。傷健融合(PHAB Integration),則用作描述兩個群體的共融。傷健融合的概念實有著深遠意義......
當初感召回到座落在深水埗的母會事奉,那是最多新移民聚居的地區。既然神愛世人(參約三16),祂愛世上每一個人,筆者不其然問一句:教會作為基督在地上的燈臺,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呢?我們常常說愛自己的同胞,眼見擺在眼前這些來自國內同胞的福音需要,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