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使命

這集邀請到在《今日基督教》雜誌擔任中文校編負責人蔡怡庭傳道,他將從奧古斯丁的神學來切入,談談神學對他信仰實踐的塑造為何?以及在《今日基督教》雜誌服事的過程當中,他從後台閱覽的數據看到華人教會是怎樣的面貌和所關注的議題是什麼。
這集邀請到長期在宣教機構服事,同時也用文字推動宣教的袁瑒老師,從一個歷史的維度一個常被忽略的視角來談宣教——「女性宣教」在宣教歷史中的角色和貢獻。並且應該避免走向性別的極端,讓男女宣教士可以彼此對話,成全回應福音的大使命。
這集邀請到劉利宇牧師,他過去曾在歐洲華人神學院擔任院長,現在則任職澳洲City to City亞洲事工主任。我們將探討以福音為中心的神學異象及宣教使命與教會合一,為何不應該被分開理解,而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向。並且教會應致力於建立一個健康的福音生態系,讓教會彼此的合一成為美好的福音見證。
華人教會所熟悉的宣教典範,大致上是近三百年英美教會的宣教典範,然而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洪流中,基督的教會在不同時期曾有不同的宣教典範,在不同時代傳揚和見證福音。今天我們邀請到中華福音神學院的宣教學老師邱顯正老師,請他來和我們分享過去兩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宣教典範,我們也特別談到近年在全球宣教工作中,愈來愈被看重的穆斯林宣教工作,又有哪些穆宣的典範值得我們參考借鏡。
回顧兩千多年的基督教歷史中,基督徒使用空間的方式,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和典範變遷。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的王緯彬博士,他是專業的建築設計師,參與了三百多項各種大小型態的教會設計工程,不單曾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也在哈佛大學和香港伯特利神學院研讀神學,近年更是致力推動和實踐教會及宣教群體空間的轉化,強調「使命空間」的概念。 來聽聽「使命空間」究竟是什麼,以及這如何更新我們對空間使用的想像!
今日的教會重視實用性,忽視神學教育,正面臨缺乏足夠的信仰反思,無力對抗世俗化的重重危機。長此以往,將失去異象、視野和價值觀層面的影響力和與時代對談、為神發聲的話語權。而扭轉乾坤的關鍵,在於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人才要重拾文化使命,加入神學的投入性反思,建立智庫,進而重塑文化。一起來聽聽林老師語重心長的分享吧!
Isaac入行IT業十餘年,卻轉戰不通網絡、水電的東馬來西亞山區,跨文化服事原住民。他見證了跨文化的合一始於先踏出服侍的那一步,不是由高向低伸出援手,而是平起平坐並肩攜手。甘心降卑成為對方的樣式,委身同行,如基督道成肉身。他展示了塑造生命的門訓,乃是以為父的心腸陪伴青年人,以生活的點滴和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教導。來聽聽Isaac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