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分享

宣教,對很多教會來說也許不是新鮮事,沒有宣教,便沒有教會。踏入新的一年,我們將會回到教會建立的起源,一同進入宣教的世界,探討堂會教牧在事奉的歷程中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每家教會對此議題均以不同的態度處理,教牧在堂會的宣教事奉中擔當怎樣的角色?如何開始推動?怎樣繼往開來?如何擬訂宣教方針?
當初感召回到座落在深水埗的母會事奉,那是最多新移民聚居的地區。既然神愛世人(參約三16),祂愛世上每一個人,筆者不其然問一句:教會作為基督在地上的燈臺,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呢?我們常常說愛自己的同胞,眼見擺在眼前這些來自國內同胞的福音需要,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嗎?
感謝神,過去三十年,我們看見華人教會一家接一家投入了宣教行列,或直接差派宣教士,或間接支持宣教機構,甚至每年派出短宣隊進行訪宣及短宣,這都是令人興奮的現象。可是若再看清楚,其實有很多教會仍在宣教門外,沒有實質參與......
現代華人教牧同工(尤以中小型教會牧者),通常是集牧養、領導、教導(包括講道)和佈道於一身,被眾多教會事工壓著肩頭,經常會落在疲於奔命仍無法滿足各種要求的窘境,對於宣教,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主耶穌基督留下的大使命卻包括宣教在內,非做不可,身處兩難之間,該怎麼辦?
20年前,宣教及佈道會大多以教會為中心,由全職牧師或傳道發起、籌備、執行。然而一九九二年臺北第一屆社青宣教大會中提出「職場傳道士」的概念,推動「雙職傳道」、「職場即禾場」的異象,鼓勵在職弟兄姊妹於自己的職場傳福音,以落實職場宣教的使命,開啟了職場宣教的新一頁......
離開凡事講求時效的臺灣、踏上宣教之路後,嫁了一位軍旅出身、步調極快,例如探訪結束禱告後,我才跟受訪者說:「再見,耶穌愛你。」他已不見人影。同時進入步調遲緩的泰國文化,他們喜歡說:「沒關係,慢慢來!」這以泰北山區的族群尤甚。這十多年真沒白熬,不但學會快跑地與領頭的丈夫並肩急行軍,更學會慢條斯理地與本地人溝通和同工,急徐自如......
在為期兩天的華人宣教士甄選、輔導及關顧論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一群前線宣教士、差傳領袖、資深牧者、神學教授和心理專家,在基督裡無私至誠地分享,在聖靈裡有笑有淚地交流,使我這位年輕人在一班差傳長輩中,豐豐富富地領受天父的慈愛與接納。從是次大會主題中,經過兩天的深入探討和學習,我心中浮現一句話:「一切從甄選宣教士開始。」
「宣教教育越早越好!」華人基督徒可能難以明白這句話。就臺灣而言,許多教會的牧長或個別信徒還停留在這樣的困惑當中:「到外國宣教?我們在本地傳福音還來不及呢!」好一點的基督徒,漸漸醒覺要推動宣教,或者認為宣教工作可促使堂會蓬勃發展,甚至有趕時髦之虞......
一家健康增長的教會必定有持之以恆的門徒造就;同樣,宣教工場上的得勝也有賴宣教工作的薪火相傳。當愈來愈多教會和牧者開始關注從小跟隨父母上教會的第二代信徒的屬靈成長時,不少牧者也在思索,如何抓著今日的事奉,堅定這些第二代華人信徒對基督的委身,裝備他們參與宣教,為教會明日的宣教事奉添薪加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