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華福文庫

CCCOWE ArticleLib

Primary Menu
  • 首頁
  • 全球華人教會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 門徒培育
  • 教會發展
  • 職場使命
  • 電子書
世界華福中心
  • Home
  • 當好人遇上壞事|曾金發
  • 門徒培育

當好人遇上壞事|曾金發

在世受苦有原因嗎? 1994年1月6日星期四下午2時35分左右,在美國底特律,蘭茜·克列根完成了她的全國花式溜冰錦標賽練習。比賽於翌日開始。這位「冰公主」是大熱門。走向其更衣室途中,蘭茜停下來和一位記者談話。在後面的一名襲擊者突然抽出金屬棒......
2019-12-29
苦難

作者:曾金發(孫以靜譯)

在世受苦有原因嗎?筆者從《約伯記》提供《聖經》的洞見。

1994年1月6日星期四下午2時35分左右,在美國底特律(Detroit, U.S.A),蘭茜·克列根(Nancy Kerrigan)完成了她的全國花式溜冰錦標賽練習。比賽於翌日開始。這位「冰公主」是大熱門。走向其更衣室途中,蘭茜停下來和一位記者談話。

在後面的一名襲擊者突然抽出金屬棒,擊打她的右膝。所幸的是,那棒子落在膝蓋上方幾厘米的位置。即便如此,因為擊打太重,整形外科醫生得從她的膝蓋位置放出二十立方厘米的血液。這次襲擊由嫉妒她的競爭對手坦雅·哈定(Tonya Harding)唆使。

蘭西受襲時,她的父親但·克列根(Dan Kerrigan)衝到女兒身旁,顧不了自己剛剛動過手術的脆弱背部,抱起他的女兒,他聽到她心碎的哭訴:「爸爸,我的腳受傷了。我好害怕。為何是我?為何是現在?」

憑著與其勇氣相配的決心,蘭茜·克列根返回了花式溜冰比賽。然而她的問題仍未得到解答:為何好人要遇上壞事?

蘭茜的苦難絕非最悲慘。但引用其故事作例子,是要闡明一個事實,苦難不僅是疼痛的問題。這基本上是涉及意義的問題,因此我們會問的是「為甚麼」。我們嘗試令人的苦難有意義,但對人類的思維來說,這太令人困惑了。因為我們認為好人遇上好事正常不過,我們也能理解壞人遇上壞事。當壞人遇上好事時,我們或會有點困惑,但還能接受。然而當好人遇上壞事,我們無法理解。正如蘭茜·克列根一樣,我們在極度痛苦中喊叫:「為甚麼?」

艾倫·納爾遜(Alan Nelson)在其著作《適得其所的破碎》(Broken in the Right Place)中將尋求意義比作整理房間。他的眾子在媽媽的幫助下,將自己的東西都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具放在特定的膠箱,衣服放在衣櫥,書本放在書箱。即使房間凌亂,也有人可以如何快地加以整理,因為每樣東西都有其位置。但是你如何處理沒有指定收藏處的東西?你拿著它站在房間中央,感到困惑,不確定這東西如何被放置在那些整齊的箱中。

我們有許多人這樣處理苦難。它無法被放置在預設裝載其他物品的箱子。那些箱子不能使它得著意義。你如何使那些不預期會發生的事變得有意義······比如當好人遇上壞事?

在苦難中尋找意義由來已久。很可能是《舊約》中最早寫成的《約伯記》,以既引人入勝又具啟發性的方式處理這深奧的議題。為甚麼好人會受苦?察看《約伯記》的每個角色,可以加添我們的視角。他們每個對苦難都有其見解,但惟有神擁有真正的答案。

撒但說的是:苦難顯露出人類有多脆弱

人──即使是虔誠的──遭遇苦難時會離棄神。因此撒但使約伯在一次較一次嚴重的三次攻擊中受苦。撒但先摧毀約伯的財產,接著殺死他的兒女,最後破壞他的健康,飽受極大的肉身痛苦。這些攻擊的主要目的是令約伯對神失去耐心,並隨後離棄神。從撒但的觀點來看,苦難是使人對神斷絕信心的手段。

約伯妻子說的是:苦難是棄掉神的原因

眼見丈夫承受極大苦難,約伯的妻子告訴他:「你棄掉神,死了吧!」當她試圖為這看似不公平尋找意義時,邏輯告訴她「棄船」而非繼續在苦難中。對她而言,這呼叫不僅是放棄生命;其根本是不要再相信神。

約伯朋友說的是:苦難是罪惡的懲罰

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以整整一週做了最值得讚揚的事。他們靜靜地與約伯同坐了七天。他們的陪伴對苦難中的朋友帶來充足的安慰,但只限於他們能保持靜默。

然而約伯的苦難使他們困惑,他們不能為這苦難找到任何意義。遭遇這種患難總該有個原因。終於他們假設了一個對苦難過分簡單的觀點:約伯飽受苦楚必定是他犯了重罪。就他們來說,苦難是犯罪的結果。

以利戶說的是:苦難是驕傲的結果

當約伯的三位朋友無法說服他,年輕的以利戶請求長輩容許他陳述其觀點。他假定約伯受苦不是因為其惡行,而是因為他以自己的正直而驕傲。因驕傲而受罰是他受苦的原因。

約伯說的是:人類受苦沒有原因

可憐的約伯全然困惑。如約伯般忍耐(證實了這句古老諺語的真實),儘管他在苦難中已筋疲力盡。他求神證明他無辜,並且當上天沉默不語,他挑戰神為其困境給予意義。在約伯看來,人類遭遇苦難沒有任何原因。對於約伯,這不只是理性上的操練。苦難是個人的經歷,而他正身受其苦。

神說的是:苦難試驗你的敬拜;不因神所能做,只因神的所是

當神來到舞臺中央,只有祂擁有苦難問題的真正答案,祂沒有提供答案!這似乎是指出不同角色所熱切尋求的苦難意義並非《約伯記》的重點。

《約伯記》的主旨非關苦難;相反,它是關於在苦難中與神的關係。那是要信靠神的呼召。因此,《約伯記》以另類方式揭露了兩個普遍的謬誤:第一個謬誤指如果你真的愛神,並準確地處身在神的旨意中,你不會受苦。第二個謬誤指苦難問題會有簡單的答案。

儘管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明白為何受苦(至少不在永恆的這端),我們得著安慰因神確實可信。我們思想好人遇上壞事時,我們可以定睛在為我們受死的基督。當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受苦留給人類神聖的信息——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

你與神的關係如何?這關係能變得更深,並非在受難本身,而是因著苦難,在受苦的時候,你能信靠神。

編按:原文摘錄自曾金發教牧導師所著[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新加坡聖約播道會。出版和翻譯經由新加坡聖約播道會許可。

分享此文:
Facebook電子郵件Google+WhatsApp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真實地面對神|曾金發
Next: 神聖的渴望|曾金發

相關文章

Podcast 改版 - S4 (16:9) - 21
  • 門徒培育

什麼是「多元知識觀」?如何為「青少年事工」走出一條新路?

2024-06-10
Podcast 改版 - S4 (16:9) - 6
  • 普世宣教
  • 門徒培育

面對移民流動,教會應該追求什麼?為何要培育門徒的跨文化視野?

2024-03-28
EP124
  • 門徒培育

破解門徒培育的瓶頸

2023-08-17
Search for:

熱門標籤

于慕潔 以色列 何伯昌 人性 中國 Jimmy 于迦勒 何漢榮 Patricia Lau Alex 何有義 Joseph Chean 中東 何世川 丁聖材 何俊文 人際關係 中亞 dailyprompt-1845 何珍好 dailyprompt Harold Chan Paul Stevens 何玉峯 中美洲 Ray Lin 三一神 何仁豪 世界觀 u 任克達 中國教會 Sophia Chen 今日華人教會 何瑞芳 中南美 vu 何智雄 亞洲 三一神論 何俊明 10/40之窗 何建榮 中國心 中國文化

熱門文章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宣教神學 1
  • 普世宣教
  • 神學教育

宣教的整全使命|王永信

2010-12-03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sippakorn-yamkasikorn-dcR19WRRobU-unsplash 2
  • 普世宣教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義、現況及反思|葉大銘

2014-06-19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masjid-pogung-dalangan-DBsQFuIbXg4-unsplash 3
  • 普世宣教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可行策略|黃約瑟

2012-06-16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rock 4
  • 普世宣教

差傳過來人的佳美見證|歐陽瑞萍

2011-07-07
如何以國度思維建造地方堂會? 14 5
  • 教會發展
  • 門徒培育

如何以國度思維建造地方堂會?

2022-06-30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humphrey-muleba-dYqMMG6LdZs-unsplash 6
  • 普世宣教

馬來西亞華人的農曆新年|余自力

2015-02-01
重新想像教會的未來! 12 7
  • 教會發展

重新想像教會的未來!

2022-06-16
10th_CCOWE_KV_1200_Artlib
全球華人教會

第十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董家驊

2025-03-25
rirri-z4KhbVhPP7s-unsplash
教會發展

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朱珩甄

2025-01-17
marvin-meyer-SYTO3xs06fU-unsplash
教會發展

教會真的要做媒體嗎?|崔文青

2025-01-17
North Borneo Sabah, Malaysia
神學教育

抗爭與共融 ——馬來西亞公共神學的思考與踐行|張俊明

2025-01-16
florian-weichert-95flJvpA5Iw-unsplash
神學教育

從關係看基督信仰中的和平之道|郭偉聯

2025-01-16
li-yang-oS2MSW5ipH0-unsplash
普世宣教

全球移民潮中的福音使命——香港移民與散聚宣教的新視界|譚文鈞

2025-01-15
  • 全球華人教會
  • 神學教育
  • 普世宣教
  • 門徒培育
  • 職場使命
  • 教會發展
Copyright 世界華福中心 CCCOWE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