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

教會是愛下一代,還是只是需要下一代的能力?談到跨代牧養,這尖銳的問題實在值得提問。義大利華人教會青年流失嚴重,沈利牧師認為語言隔閡和不適應教會傳統文化是箇中原因。談到補救方案,沈牧師直說:「他們需要真正愛他們的牧者」,而門訓正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關鍵過程。網路崇拜在疫情之下興起,專業的器材、用心的「製作」真的能連結生命,造就門徒嗎?對於教會而言,疫情的出現似乎是一場考驗。當各地牧者領袖都面對著遠距離牧養的痛苦時,是什麼讓大家堅持下去?面對疲於奔命的生活、愈漸黑暗的時代,「捨掉可以捨掉的,抓住不能失去的。」這是沈牧師給華人教會的忠告。
對於「合一」,年長一輩可能希望透過群體相處中的共融來達成,而年青一代則可能希望不同的聲音和價值觀被聽見。當每個人都在群體和世代中嘗試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時候,代與代之間,是否真的有可能從共識中達成合一? 陳炳中牧師(阿班)作為1.5代的信徒,同時也牧養著美國華人教會1.5代族群,對於世代差異、身份認同有著深刻的反思。同時面對動盪多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教會該持守什麼?又該突破什麼?如果教會能預知2020年疫情爆發而有所預備,今天又會有什麼不同嗎?擁有生物學背景、同時是牧者又是Youtuber的阿班牧師,到底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在科技發達、資訊唾手可得的世代,當代信徒的聖經理解和神學水平相比二、三十年前竟然有大倒退?謝木水院長以多年在各地牧養和進行神學教育的經驗愛心說誠實話。他在慨歎中呼籲信徒務必要重燃對聖經的熱愛和整全認識。同時,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他相信真理教育、以家庭為單位的跨代牧養、善用新世代科技所長、改寫傳統的領導模式,將為「跨代同行」和「承傳」帶來關鍵作用。此外,教會社會責任與政治的界線在今天越見模糊,過多的期望與絕望都為教會帶來負面打擊。華人教會在當下處境如何能化危為機呢?他認為需要「斷!捨!離!」。
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強調雙重聆聽(Double listening)的概念──「聆聽聖言、聆聽世界」。《使命門徒》Podcast的誕生正是一個呼應和操練雙重聆聽的平台。 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馬上點撃第一集,了解《使命門徒》Podcast的開展和未來節目內容。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將帶領您與全球華人基督徒領袖展開真誠並激盪人心的對話。 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目前全球約有八千多家海外華人教會,敝會約有一萬五千位會友,分布於五十二家堂會,每主日崇拜出席人數平均約六千。敝會的海外差傳事工交由海外宣教部(差會)負責,在過去十多年推動普世宣教與差傳事工,從學習中日漸成長。除了金錢、人力、資源、代禱等後方支援外,前線參與亦不容忽視。如何推動會眾直接投身普世宣教或差傳事工?
「宣教教育越早越好!」華人基督徒可能難以明白這句話。就臺灣而言,許多教會的牧長或個別信徒還停留在這樣的困惑當中:「到外國宣教?我們在本地傳福音還來不及呢!」好一點的基督徒,漸漸醒覺要推動宣教,或者認為宣教工作可促使堂會蓬勃發展,甚至有趕時髦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