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宣教

教會的宣教,始於上帝自己的宣教。華福文庫中「普世宣教」的分類,收錄關於宣教神學、宣教策略、宣教實踐、宣教對象、宣教見證、和個人與堂會如何參與宣教事工的文章,期盼華人教會能透過這彼此學習和相互啟發的交流平台,在宣教的路上同行。

眾所週知,「穆宣」已成為21世紀普世宣教的最大挑戰。其實伊斯蘭教世界不僅是宣教的最大挑戰,更已成為全球的鉅大挑戰。「伊斯蘭國家去殖民地化」、「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石油美元」、「巴以戰爭」、「九.一一」事件,以及緊隨其後的全球反恐戰爭,時刻刺激著我們的神經。一時間,伊斯蘭教教徒或穆斯林似乎成為恐怖、破壞和邪惡的代名詞,特別是阿富汗這個貧瘠的山區小國,竟相繼使前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人們不禁問:「伊斯蘭教是甚麼宗教?穆斯林是甚麼人物?如何才能與他們和平共處?」對基督徒來說,更大的疑問在於:「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把福音傳給他們?」
現代差傳史以1949年為關鍵的分水嶺。近年在全球化影響下,差傳工作變得更多樣化而富挑戰性。在《今日華人教會》2009年8月號的宣教篇中,朱昌錂博士以「萬千世界中的不變使命」指出六個宣教新趨勢,本文將從華人宣教角度,嘗試分享華人教會可參循的七條主要發展路線和事工走向......
離開凡事講求時效的臺灣、踏上宣教之路後,嫁了一位軍旅出身、步調極快,例如探訪結束禱告後,我才跟受訪者說:「再見,耶穌愛你。」他已不見人影。同時進入步調遲緩的泰國文化,他們喜歡說:「沒關係,慢慢來!」這以泰北山區的族群尤甚。這十多年真沒白熬,不但學會快跑地與領頭的丈夫並肩急行軍,更學會慢條斯理地與本地人溝通和同工,急徐自如......
回想70年代初為基督徒時,我覺得全時間事奉甚有意義,但當時只有教會的女傳道作為典範。在我眼中,她看來非常屬靈,十分親切,甚至犧牲自己關心別人,外表亦很敬虔。然而我很難想像自己梳了髮髻、身穿深藍色旗袍、手執大字《聖經》和長傘的模樣。在外表上,即使我嘗試打扮得像女傳道,但有感自己的性格及屬靈生命始終未達標,我便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