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華人教會

歷史經常在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矛盾中前進。英國華人留學生宣教運動就在這種矛盾的歷史中產生,然而這運動在過去歷史的偶然性中卻錯失無數寶貴機會。今天,它在歷史的偶然性中逐步走向必然性,但願我們把握這千載難逢的宣教黃金機會,因為我們付不起那沉重的歷史代價,更不能推卸那壓在我們肩上的使命......
對中國大陸某些同胞來說,他們可能表示:「我們不需要基督福音。」但我們可以進一步問:中國要達到真正的崛起,除了經濟、國力或軍力強盛之外,還需要甚麼?很明顯地,當政府大聲呼喊、宣稱要建立和諧社會,豈不說明了真正地崛起、強大的中國絕對需要提升人民素質、精神文明及道德品格。當這些內部條件俱備,再配合經濟力、軍力等外部條件,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不是嗎?
《馬太福音》九章三十六至三十八節:「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今天這成熟的莊稼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使者深感肩負的使命既獨特又具策略性:今日的學生乃明日的領袖,一旦得著他們,必能改變未來的世界。為此,周主培牧師長年奔波,遍訪北美各大校園,奔走於美、加地區,建立查經班,廣傳福音,培訓並裝備華人學生成為神國生力軍。期間,每兩年就報廢一輛汽車,拓荒......
自從中國大陸開放以來,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以不同身分湧至海外,在這些留學或移居海外的中國人中,不少人會透過不同渠道接觸基督教,繼而信主。這些信徒又會在不同時候返回中國大陸,作短期或長期的停留,無論回歸中國大陸或長留海外,他們應是教會的生力軍、神國的精兵......
宣教士分享各地人群失喪可憐,需要基督福音的拯救時,同時挑起華基教會弟兄姊妹對失喪靈魂的負擔,亦加強他們對本地及海外福音事工的熱忱。故此,他們非常踴躍地作本土的個人佈道、領人歸主,又積極邀請未信者參加佈道會,促進教會迅速增長,「流淚撒種,歡呼收割」,真有說不盡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