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思想

今日的教會重視實用性,忽視神學教育,正面臨缺乏足夠的信仰反思,無力對抗世俗化的重重危機。長此以往,將失去異象、視野和價值觀層面的影響力和與時代對談、為神發聲的話語權。而扭轉乾坤的關鍵,在於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人才要重拾文化使命,加入神學的投入性反思,建立智庫,進而重塑文化。一起來聽聽林老師語重心長的分享吧!
由世界華福中心發起的第二次MDW圓桌會議於2022年4月7日舉辦完成。本次會議依然榮幸的邀請到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主席及創辦人、維真神學院職場神學退休榮譽教授保羅.史蒂文斯(Dr. R. Paul Stevens)為我們講論「在職場中經歷屬天的福樂」的觀念。史蒂文斯博士目前也作為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Institute for Market Transformation,簡稱IMT)的主席及創辦人,持續地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文章介紹職場神學的各個面向......
你一定聽過諸子百家有位墨子,但除了「兼愛」、「非攻」你還了解更多嗎?墨家學說和基督信仰竟有諸多相似之處?中國傳統和基督文化有對談的可能嗎?神學研究的價值為何?是形而上的神學「無用」,還是華人文化崇尚的「實用主義」的侷限?漢語神學建構重要嗎?未來又何去何從?本集加拿大維真神學院在讀生吳書翔弟兄將基於他的研究帶我們一一探索這些話題!
在教會裡講「效法基督」是老生常談,卻少有人在婚姻問題上覺得應該效法。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似乎是順理成章。華人文化說「血濃於水」是靠姻親界定家庭。然而教會應是「水濃於血」,突破血緣的群體── 因洗禮的水從四方歸入神家,在基督裡建立比姻親血緣更加親近、寶貴、永恆的關係。 耶穌為何沒有娶妻生子?神為何創造婚姻、家庭?「倫理」和福音到底有什麼關係?來聽聽多年鑽研家庭神學的黃國維院長怎麼說!
王健安博士長年致力於研究領導力和兩代議題。其研究不僅是對加拿大教會現狀特性的觀察,許多洞見更揭示了值得全球華人教會關注的共性。如何以聆聽、了解、接納、尊重、鼓勵、陪伴來創造安全的對話空間?上下兩代亦師亦友,從上承傳寶貴屬靈財富,對下成全多元宣教模式,同心同行,共繼召命。來聽聽王博士怎麼說吧!
如果沒有向內關顧的屬靈生命,行動中的「膚淺」就難以避免,反之亦然。 神透過在歷史中陪伴、帶領祂子民一次次地移動,啟示了一種珍貴的互動關係;在移動與重新適應的過程中,求神讓我們打開眼睛,看見身旁鄰舍與陌生人的存在與需要。因為真實的跨越,才有紮實的成長。想要在跨越中蛻變嗎?來聽聽Easten的研究成果吧!
面對世界劇變和疫情空前的衝擊,有的教會走到社會前線,只為鄰舍提供一杯涼水;有的積極探索,在特殊的處境中開創牧養和宣教的新契機;有的借助時機深作反思,進行神學裝備。而美國焦點基督教會王唯權牧師則抱著對自身教會清晰的異像,在疫情期間強調「靈魂的餵養」。對於教會在面對疫情或世界的各種衝擊和議題時,他認為「教會需要回到信仰文本當中,去探索教會的權柄和本質,藉此來決定自己應做什麼事情!」 從改革宗神學的角度出發,王唯權牧師將與我們探索教會的三種權利。從而再由「公共神學」的角度探索教會置身於公共社會之中的本質與角色。教會與公共對話有何界線?教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公共利益?教會該如何面對政治和公共議題?面對尖銳的公共議題,教會該如何保守上帝所賦予的權柄卻有策略地回應?「靈魂的餵養」在公共議題上如何成為重要的根基?
從龍的傳人到主的門徒,從無神論者到教會的牧者,從共產主義者到福音主義者── 他,是海外宣教士結出來的屬靈果子。自稱來自紅色國家、紅色家族的龍降恩牧師,是中國家庭教會85後的牧者,17歲在大學認識基督,被主寶血洗淨,及後在中國大陸牧會、念神學,再到香港和美國深造。 這一集,他將與我們分享三地在神學教育方面的差異與洞見。他透過學習反思和自身經驗的文化衝擊,指出東西方在神學、教會、信仰核心所面臨的危機。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影響底下,龍牧師觀察到世界各地年輕人的特質愈趨同化,社會衝擊、心理疾病與家庭缺失導致青年流失,已成為普世教會所面對的共同議題。 面對世代與社會的種種挑戰與危機,基督門徒該如何堅穩信仰、昂首面對? 「真正的神學家被塑造是因着生與死的考驗、印着火一樣的試煉,而不只是思辨和學術。」龍牧師在訪談中引用路德的提醒,寄予普世教會以生命跟隨基督,決心擺上一切!
從工業革命走到廿十一世紀、從日報發展到新媒體。時代的變遷少不了改變與創新,但也免不了人類對新事物的適應與抗衡。教會持續與「媒體」學習相處,到底文化、科技與真理之間如何尋找平衡,並產生對信仰有價值的互動?這一集,《台灣醒報》副總編輯邱慕天傳道將從日報產業談起,反思教會在適應新時代事物時應有的心態。 此外,他也將深入探討華人身份的認同與建構。從歷史、政治、社會發展、文化和信仰的角度、以批判性的角度切入,帶領我們再思基督徒的「核心身份」與「次要身份」的命題。這一集,豐富且深入的訪談,幫助我們抓緊基督門徒的身份,在動蕩多元的時代依然安身立命,活出基督門徒的樣式!
在科技發達、資訊唾手可得的世代,當代信徒的聖經理解和神學水平相比二、三十年前竟然有大倒退?謝木水院長以多年在各地牧養和進行神學教育的經驗愛心說誠實話。他在慨歎中呼籲信徒務必要重燃對聖經的熱愛和整全認識。同時,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他相信真理教育、以家庭為單位的跨代牧養、善用新世代科技所長、改寫傳統的領導模式,將為「跨代同行」和「承傳」帶來關鍵作用。此外,教會社會責任與政治的界線在今天越見模糊,過多的期望與絕望都為教會帶來負面打擊。華人教會在當下處境如何能化危為機呢?他認為需要「斷!捨!離!」。
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強調雙重聆聽(Double listening)的概念──「聆聽聖言、聆聽世界」。《使命門徒》Podcast的誕生正是一個呼應和操練雙重聆聽的平台。 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馬上點撃第一集,了解《使命門徒》Podcast的開展和未來節目內容。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將帶領您與全球華人基督徒領袖展開真誠並激盪人心的對話。 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