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教牧分享》今年的總題為「教牧事奉與宣教事工」,一月號先行探討「教牧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今期的主題則為「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本刊邀請了兩位臺灣牧者及一位香港牧者進行筆訪,分享他們對此課題的心得,冀能幫助教牧同工思考如何參與及推動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
關於主的大使命,對本堂來說雖然不算陌生,甚至很多人認為本堂著重傳福音,將本堂定性為一家傳福音和差傳很強的教會。但對於佈道和差傳的參與,筆者留意到仍有部份領袖包括傳道和執事,是推動差傳的阻力。不過,最大的阻力可能是自己......
宣教,對很多教會來說也許不是新鮮事,沒有宣教,便沒有教會。踏入新的一年,我們將會回到教會建立的起源,一同進入宣教的世界,探討堂會教牧在事奉的歷程中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每家教會對此議題均以不同的態度處理,教牧在堂會的宣教事奉中擔當怎樣的角色?如何開始推動?怎樣繼往開來?如何擬訂宣教方針?
當初感召回到座落在深水埗的母會事奉,那是最多新移民聚居的地區。既然神愛世人(參約三16),祂愛世上每一個人,筆者不其然問一句:教會作為基督在地上的燈臺,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呢?我們常常說愛自己的同胞,眼見擺在眼前這些來自國內同胞的福音需要,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嗎?
福音午餐會是香港商區福音使團(下簡稱商福)的主要事工之一,已有二十多年歷史。我們藉此服侍了數以千計的職場信徒,並曾向數以萬計的職場人士分享福音。究竟福音午餐會是一項怎樣的事工?它又如何發揮職場宣教的功能,將福音在職場上傳開?
香港和澳門成為中國大陸經貿通商的窗口,很多往來外地的商品都以香港及澳門為中轉站,故香港和澳門也是中國大陸貿易商品的平臺。今天,香港和澳門已先後回歸祖國的懷抱,面向中國大陸十三億同胞的寶貴靈魂,香港及澳門教會更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作福音工作的流通管子......
神頒布大使命給門徒,預備了兩個地上組織完成大使命。這兩個組織相輔相成,就能完成神的使命。第一個組織是地方教會(所謂靜態使命架構),第二個組織是差會(所謂動態使命架構)。蒙恩得救的信徒應有大使命的負擔,就像近期常用的「使命教會」(missional church) 觀念。
本文探討神學教育與差傳的互動關係,以香港中國宣道神學院(下簡稱中宣)參與中國宣教二十多年的經驗作說明。在教會傳統中的神學院,即使開辦差傳課程也不會實際推動差傳事工;而差傳機構雖設有宣教士職前訓練,但不會推動神學教育事工。中宣在回應中國禾場龐大和逼切的福音需要上作出一些超越傳統的動作,就是在學院設立小差會,差派畢業生進入中國事奉,並以神學培訓為主道。
因著教會向不同群體宣教的負擔下,不少差會和機構相繼成立,彼此配搭及合作推動差傳。猶記得十年前,筆者的母會開始關心猶宣工作時,仍需香港以外的差會協助,但神沒有忘記祂的選民,在神的恩典,以及選民事工差會國際總幹事的支持下,選民事工差會香港分會(CPMHK)於2007年在香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