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散聚宣教是針對移居他國的移民群體進行宣教活動,這些群體常因政治、經濟或戰爭等原因離開本國,在新國家定居,帶來文化挑戰和福音機會。本文探討香港移民加拿大和英國的現況、對當地華人社區和教會的影響、及其在普世宣教上的意義,通過對比兩地移民情況,提供教會和宣教機構可參考的資訊和策略。
現今世代的年輕人正處於日新月異的科技世界,社交媒體為他們帶來24小時不停的新資訊和文化。對於青年基督徒,他們面對著很大程度與信仰對立的世界價值觀和文化。藉由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玻的青年基督徒研究,進一步了解他們的靈性狀況與福音需求,期盼能與他們一起同行。
隨著社會的急劇轉變,今日的年輕人有別於我們的 「當年」,在處境上的不同會怎樣影響我們與他們在信仰上同行的方式呢?陳保焜傳道近年專注於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的佈道和門徒培育工作。希望透過本文幫助讀者了解這個群體的特性,如何向他們傳福音,以及如何陪伴他們走宣教路。
香港浸會大學郭偉聯教授他研究和實踐如何在一個對立撕裂的社會當中栽種和平,而他另一個研究項目則是研究華福運動過去四十八年的歷史,在這過程當中有何發現。這集他將和我們分享他的研究:栽種和平與華福運動這兩個主題的心得,以及這對今日教會的意義。
許家欣姐妹透過兩項研究,探討青年基督徒的靈性狀況與挑戰,發現離開教會並不意味遠離上帝,許多青年依然渴望信仰連結,但對教會制度或文化的不滿成為阻礙。青年基督徒面對現代社會資訊過載、多元價值觀及信仰反思等壓力,表現出對上帝的渴望與對教條的不滿足。研究顯示,他們重視屬靈反思和討論,卻常缺乏安全的空間與導引。教會應重視聆聽,創造親近上帝的環境,並以真誠的同行與青年建立連結。牧者若能坦誠自己的經歷可以拉近彼此距離,進一步體現恩典的力量,讓青年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
陳敏斯教授借用聖經中以色列人在巴比倫被擄的情境,強調基督徒應以「祝福那城」的態度面對職場文化的差異與困難。探討基督徒在職場中的信仰挑戰和應對之道,文中提到職場基督徒需要主動融入並影響工作環境,避免被動等待或逃避衝突。他們應保有服事的心態,並透過行動活出信仰,見證神的同在。牧者也應更多關注職場信徒的處境,幫助他們在挑戰中堅守信仰,成為祝福他人與環境的器皿。
這集邀請到香港超窮教會的黃志誠牧師,牧師強調福音就是主耶穌的大能,福音是讓人生命改變的,對不同的群體要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要用他們的文化進入他們當中,另一方面我們用生命活出主耶穌的大能,成為福音的見證人。
本集邀請到香港鴻福堂集團司徒永富博士從他多元的職場歷練,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體現上帝對人生命的心意,不是追求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我們的工作不應只是一種做事(doing),更是一種存在(being),我們被呼召成為上帝的子民,應發揮所賜的恩賜才能,並在職場中實踐整全使命。
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EA)指18至30歲間的年輕人,特徵為生活多變、專注自身、探索身分認同。他們面臨自我定位、人際關係和社會角色轉換的挑戰。陳保焜傳道建議以開放心態支持青年,透過聆聽與陪伴創造安全空間,並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提供更多元的嘗試機會,如短期宣教,幫助他們在行動中探索適合的角色。同時,需同理其文化適應的困難,陪伴其克服挑戰,支持他們在探索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