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門徒Podcast

徐西面博士以神學倫理視角探討人工智能,指出許多討論忽略了對其本質的探究。他認為AI如同鏡子,並非擁有上帝形象,而是人類的慾望與需求的投射。又因AI運作過程如同「黑箱」,其不透明性與強大的運算能力,加劇了人們被取代的恐懼。然而,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是包含身體和靈魂的整全存在,這是AI無法複製的。我們需要擁抱自身的獨特並承認有限,才能在與他人真實的互動和團契中,如同徐博士提到的「聖徒肉身相通」,活出上帝的形象。
教會不是存在於真空狀態,而是身在具體處境中,或許很難發覺周圍環境變化與教會發展的關係,但從更大歷史維度來看,卻有深刻且巨大的影響。這集邀請到在歐華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的鄭路加老師,作為一位教會歷史的學者,不但對過去的事感到興趣,也從觀察、研究歷史,使他對當代正在發生的事,以及對今日教會的影響,有深刻的眼光與負擔。
想像一下,若上帝帶領你在一個地方植堂、建立教會,你會怎麼做?又會如何思考這間新堂會存在的意義?這集很開心邀請到馬來西亞的劉育仁牧師,他在馬來半島南端、距離新加坡只有一橋之隔的城市——新山(Johor Bahru)建立「綠洲」這個群體,他的許多做法顛覆傳統對植堂的想像,非常有創意和啟發性。我們將一起聊聊,他建立「綠洲」這群體所試圖要回應以及背後的理念是什麼?並談談教會如何持續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服事上帝把我們安置在的處境和時代。
華人教會投入跨文化宣教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也漸漸累積一些正面及挫敗的經驗,一代一代華人宣教士循著歷世歷代宣教士的榜樣,並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往前行。這集很高興邀請到長期投入在偏鄉、委身在少數民族地區,並創辦西宣學院的黃大熊宣教士,和我們聊一聊長年服事少數民族群體,對他們之間一些共性的體會,在宣教和裝備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過程當中,遇到的困境及如何回應,還有這對今日教會的門徒訓練和牧養的啟發。
2022年推出的ChatGPT讓全球都開始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並探討背後帶來的挑戰。除了人工智能,另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也正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那就是生物科技的進展。今天我們邀請到在美國長期行醫,同時研讀生物倫理的陳振威醫師,來和我們聊聊當前生物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怎樣的挑戰並探索基督徒在今天這個時代到底該如何回應。
這集邀請到長期在宣教機構服事,同時也用文字推動宣教的袁瑒老師,從一個歷史的維度一個常被忽略的視角來談宣教——「女性宣教」在宣教歷史中的角色和貢獻。並且應該避免走向性別的極端,讓男女宣教士可以彼此對話,成全回應福音的大使命。
疫情對世界帶來很大的改變,也讓教會面臨傳統上僵化的處境,加上今天隨著網路革命和人工智能興起,教會是否面對新的機會呢?這集我們邀請到在美國牧養教會,卻懷著國度心胸的劉曉亭牧師,請他分享他所説的第二次宗教改革以及疫情與AI時代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