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門徒Podcast

本集邀請到香港鴻福堂集團司徒永富博士從他多元的職場歷練,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體現上帝對人生命的心意,不是追求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我們的工作不應只是一種做事(doing),更是一種存在(being),我們被呼召成為上帝的子民,應發揮所賜的恩賜才能,並在職場中實踐整全使命。
面對移民流動與人口高流動性,教會不應局限於單一堂會的人數增長,而要追求上帝國度的擴展。移民潮帶來文化多元化,使人數不再是衡量教會的指標。因此,移居英國的胡志偉牧師親身經歷當地香港移民與教會發展趨勢,看見教會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合作,幫助門徒在身分適應與工作轉換中培養跨文化視野。華人教會作為普世教會的一員,需突破單一族裔的限制,跨越文化差異,操練款待並看見他者的需要,與不同文化群體攜手建立跨文化教會,為未來世代開啟普世宣教之路。
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EA)指18至30歲間的年輕人,特徵為生活多變、專注自身、探索身分認同。他們面臨自我定位、人際關係和社會角色轉換的挑戰。陳保焜傳道建議以開放心態支持青年,透過聆聽與陪伴創造安全空間,並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提供更多元的嘗試機會,如短期宣教,幫助他們在行動中探索適合的角色。同時,需同理其文化適應的困難,陪伴其克服挑戰,支持他們在探索中成長。
這集邀請到劉利宇牧師,他過去曾在歐洲華人神學院擔任院長,現在則任職澳洲City to City亞洲事工主任。我們將探討以福音為中心的神學異象及宣教使命與教會合一,為何不應該被分開理解,而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向。並且教會應致力於建立一個健康的福音生態系,讓教會彼此的合一成為美好的福音見證。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灣神學研究院系統神學的梁越美老師來談一談在女性的處境中,如何因著神所給的恩賜,回應呼召。另外,在台灣生根最早的教會台灣長老教會中是如何看待和剖析教會青年流失的現象,並帶我們從神學教育的角度來探討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教會又可以如何回應?
慣性思維有時會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教會有時候也是如此。我們之所以抵制變化,可能是因為我們心中對教會有種固定的印象:只有符合我們的想像,才能被認定為「教會」。本集我們邀請到現任聖地牙哥主恩堂林祥源主任牧師,談談他所看到美國華人教會過去發展的樣貌,以及在不斷變遷的處境中,他看見教會如何辨識時代的脈動,回應上帝的使命,並帶我們一起反思「好教會」的定義是什麼?
過去幾年,全球極端氣候頻頻出現,氣候與生態危機已不再是理論,而是我們真實在經歷的現況。關懷上帝所創造的地球,也是教會所領受的整全使命之一!本集邀請到長期在基督教生態保育組織「磐石加拿大」(A Rocha Canada)及「磐石國際」(A Rocha International) 服事的趙汝圖傳道,來談一談關懷生態與作主門徒之間的關聯,以及作為基督的門徒,如何在生活和教會中具體實踐生態關顧。
自馬禮遜來華宣教已兩百年,今日華人教會的神學、文化和樣貌深受宣教士和歷史變遷影響。而這些屬靈傳統正深入地影響著牧養、神學教育及我們所傳講的福音信息。本集邀請到長期研究教會歷史及投入神學教育的學者梁家麟院長,請他和我們分享影響今天華人教會的幾個重要屬靈傳統,同時探討,華人神學教育今日所面對的瓶頸,以及前行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