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佩儀(華福中心出版部助理編輯)
為使讀者了解全球的城市/職場宣教現況,華福中心邀請各華福地區的董事、主席介紹所屬地區有關事工的發展,分享各區帶有本地特色的城市/職場福音策略,從而拋磚引玉,供眾教會及信徒參考。
馬來西亞(Malaysia)
一.沙巴亞庇市(Kota Kinabalu, Sabah)
眾華人教會同心推動海外勞工、職場及基層事工:
(一)海外勞工事工:眾教會按自己的負擔、人力、財力等資源,組織福音團隊接觸、關懷海外勞工團體,向他們傳福音;另設慕道、服侍、扶持、禱告等小組作輔助。
(二)職場事工:部份教會在市中心、商業大廈或酒店開辦教會,迎合職場不同群體的需要,推動不同模式的福音工作,力求引導工人、商人、專業人士及上班族歸主。
(三)基層事工:城市化令部份市民流離失所。神感動一些教會同心推動街頭福音事工,開設收容所、學校、中途站等。
二.砂勞越(Sarawak)
華人教會以不同方式進行城市宣教,鼓勵專業人士參與城市各群體的宣教活動,例如成立高爾夫球團契;又成立萬福耕讀團服侍當地青少年,透過英文及數學補習班、提供電腦讓學生上網做功課、假日烹飪班、燒烤會等方式向青少年及其父母傳福音。在詩巫(Sibu)開設青少年中心,採用5F策略〔食物(food)、朋友(friends)、感受(feeling)、娛樂(funs)及信仰(faith)〕接觸過千青少年,其中80%成為會員,至今已有多人信主。另外,一群基督徒專業人士發起「百萬領袖訓練會」,接觸非基督徒社會領袖。
泰國(Thailand)
大約四年前,有外國宣教機構在泰國推動「生命活力」事工──結合傳媒、文字和宣講的福音計劃,邀請知名人士每天多次在電視節目分享信耶穌和生命蒙恩的見證。觀眾藉郵寄或到教會索取「書本」,更多認識基督教。許多教會隨即舉行佈道會,令不少人對基督教信仰產生興趣,這影響力存在至今,特別是在大都會。每年聖誕節和復活節,各教會分工合作,在高架電車(BTS)各站唱詩、報佳音及派單張,又在市中心的是樂園(Lumpini Park)舉行佈道遊園會,反應理想。由於民間電臺成本不高,政府又未有條例管制,故有些城市教會開辦電臺,向市民傳福音。電視臺也播放福音節目,但時間太早或太晚,難以吸引觀眾注意。只有少數機構向特定群體佈道,包括學生、青年及商人;也有監獄福音事工及醫療團契;甚至向少數民族傳福音,當中以培訓和培靈為主;亦有個別教會到孤兒院、醫院等傳福音。
據華福泰國區董事觀察,由於眾多國民到海外工作,有宣教機構與這群勞工所在地的教會合作,向他們傳揚基督的救恩。得救的泰籍勞工回國後不但向親人傳福音,還要求在教會接受牧養,甚至獻身接受神學訓練,再返回家鄉佈道及設立小教會。香港及臺灣教會亦到泰國設立工場,開闢這全新的宣教模式。
澳洲(Australia)
澳洲悉尼(Sydney)二十年前成立餐館福音團契,專向華人餐飲業人士傳福音。由於餐飲業人士的作息時間與眾不同,所以他們通常在餐館打烊後的午夜時分聚會,後來在餐館密集的唐人街加設下午「落場」時間(三至五時)的英文班及查經班。在特別假期舉辦大型福音外展活動,吸引餐飲業人士參加。又派送佈道刊物《爐火》給所有接觸到的餐館從業員,令許多讀者聽信福音。此外,每年舉行下鄉佈道,甚至跨省短宣,向澳洲各城鄉的華人餐飲業人士宣教。已信主而懂英語的則介紹到西方教會接受栽培,其他的主要以文字和影音材料協助靈命成長。
法屬留尼旺島(La Réunion)
留尼旺島含多元種族及文化。當地唯一的華人教會將福音工作與文化結合,藉著中國文化為橋梁,讓人進入教會;又成立文化中心,每年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接觸及帶領人信主。
加拿大東部(Eastern Canada)
一.職場事工概覽
(一)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聯同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過去數年合辦市場神學講座及職場門徒神學課程系列。
(二)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曾聯同數家教會,與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職場神學教授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vens)合辦「信仰在職場」神學課程。
(三)目前有兩家華人教會設有專責職場事工的教牧。
(四)城北華人基督教會設有週末咖啡座,舉行有關職場事工的講座。
(五)位於多倫多(Toronto)北面的高科技商業圈的錫安宣道會每月最後一個週五舉行午餐會,配合有關職場事工的講座。
(六)士嘉堡(Scarborough)華人浸信會為於市中心商業區工作的弟兄姊妹每週舉行中午查經聚會,吸引未信者參加。
(七)近年加拿大商專聯會特別在多倫多及加拿大其他城市為以英語為主的本地職青每年舉辦「與社會同步」(Project Contempo)職場講座。
二.城市宣教現況
(一)多倫多中信中心於數年前在士嘉堡區成立,其使命宣言為:「將教會帶到人群,然後將人群帶回教會。」
(二)多倫多華人教會亦與救世軍、央街佈道團(Yonge Street Mission)及多倫多市佈道團(Toronto City Mission)等主流城市宣教機構合作,接觸及關懷城市的貧窮人口。
阿根廷(Argentina)
目前阿根廷全國超級市場總營業額的40至50%由華人操控,華人超市總數逼近一萬家,經營者大多來自中國福建省,多屬中、下文化水平人士,移居當地少於十年。他們工作時間極長,缺乏休息和正常家庭生活,從而產生許多疾病和家庭問題。面對這廣大的福音需要,福音事工需要變通,傳統的佈道會絕不適合。
主日崇拜有時需改於下午舉行,以遷就這群華人新移民,週間聚會也需設於晚上十時後。另外,超市工作人員住在一起,容易組織小組,忙碌之餘也看重親友相聚的樂趣,所以小組方式是很適合的佈道和門訓方法。再者,顧慮到他們的文化水平,各樣訓練需較簡單快捷。為華人新移民開設社會福利事工,如傳譯、陪同看病、教授西班牙語等都是接近他們的好管道。
美國(U.S.A.)
一.西雅圖(Seattle)
當地二十多家華人教會肩負向眾多華人移民傳福音的使命,他們選用的方式包括:
(一)舉行大型佈道活動外,也通過各種移民服務將主愛傳遞給未信的同胞。
(二)多家教會以小組方式邀請新定居的華人家庭參與教會活動。
(三)活潑的教會兒童事工能吸引新人進入教會。
(四)有些教會愈來愈注重個體接觸的佈道方式,以生命影響生命,果效良好。
(五)一群從事資訊科技業的信徒數年前建立「泉源網──福音之窗」,向網民傳福音。
(六)持續發展學校事工。
(七)隨著中國大陸派來的短期訪問學者增加,幾家教會開始合作幫助這群知識分子,並向他們作信仰的見證。
(八)近年各社區大學操華語的留學生數目不斷增加,成青福音宣教事工(Young Adult Gospel Outreach, YAGO)應運而生,以定期聚會及辦營會把青年帶到主前,牧養他們。
二.三藩市(San Francisco)
當地的華人教會透過社會服務服侍未信者,如課後班、週末中文班、電腦服務、入籍和英文班等;也有教會舉辦不同活動,如社交舞、插花和攝影等興趣班吸引人到教會。近年不少具時代觸覺的教會回應現今社會的需要,舉辦親子班、夫婦相處、理財和輔導等課程,幫助人面對各類生活困境。隨著經濟危機的出現,不少教會舉辦職場人生的專題探討,以至求職訓練和個人增值培訓等課程。亦有教會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家庭,鼓勵組成團契和關懷小組,從而幫助信徒肯定角色、認識使命,再融入社會,見證福音,展示神的恩慈!
中東及北非
由於中東及北非的國家及地區不歡迎傳統宣教士,故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及伙伴模式,讓宣教士以專業作帶職宣教。在沒有教會的地區,宣教士可擔任英語教師、幼稚園教師、書店經理、資訊科技員、保母等;在容許少數地下教會進行聚會的區域,則以學生、商人、醫護人員、非牟利機構項目經理等身分進入當地;在政府承認教會的地區,則可從事木工老師、會計師、音樂家、《聖經》老師、電腦教師、企業家等職業作帶職宣教。
新加坡
經濟全球化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百二十萬人送進新加坡,佔當地人口25%。從城市宣教的角度看,他們是當地信徒向近、異文化宣教的對象,並成為新加坡眾教會的城市宣教契機與挑戰,有宗派將這類型的宣教稱為反向宣教(reverse missions)。這些對象主要是來自中國大陸、緬甸(Myanmar)、菲律賓(Philippines)、印度(India)等地的工人、專業人士、學生、學者、中層技術人員和陪讀媽媽,當中以華人為主。當地的城市宣教沒有既定模式,各宗派、教會按本身的需要釐訂,並互相分享信息與資源。有關策略如下:
一.透過接納與關懷(參出二十二21)協助服侍對象融入社會,如舉行郊遊、節慶活動、英語課程、補習班、生活輔導與講座等。
二.福音分享:如啟發課程、個人佈道與見證分享、佈道會、福音影片。
三.門徒裝備:各宗派和教會的門訓課程、小組、查經班。
四.宣教培訓:舉辦「把握時機宣教課程」和宣教聚會。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三期,二○○九年八月號,第五至七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