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職宣教

過去十幾年,世界許多地區都有所謂的健身風潮,健身也在不同的年齡層中盛行起來,這集邀請到熱愛健身並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開始把健身與牧養的呼召結合起來,且於幾年前開始Petra Training健身房教練的陳培倫牧師,來和我們聊聊健身與基督信仰之間的關係、建立教會與經營健身房之間的異同與困難,以及他探索如何把熱情與呼召連接起來的過程與反思。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17世紀法國著名科學家帕斯卡曾說「在每個人心的深處,都有一個神所塑造的真空,只有耶穌基督才能填滿這個真空。」科學與信仰真的對立嗎?是什麼契機令孔雷漢卿長老接受基督信仰,並從一個工作於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標準「理工女」轉而成為全球「雙職事奉」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什麼是「雙職事奉」?它和一個基督徒去上班有什麼不同?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聽聽長老的分享吧!
宣教士是種職業嗎?宣教只是靠1%的人衝鋒陷陣?吳牧師說門訓是帶出靈性、情緒、關係和使命的全人重塑,最終走向宣教。他的「門訓之旅」是帶著由廚師、魔術師、殯儀師等組成的短宣「師隊」,讓各人從自己專業獨特的角度與人連接,多元合一,全民皆兵,見證福音。一切職場皆禾場!來聽聽年近古稀宣教熱情卻絲毫不減的吳牧師分享他的經歷吧!
在文化差異與西方國家相距甚遠的非洲,到底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關係?面對對管理和架構沒有具體概念的當地人,該如何有智慧的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設立有效的機制一起同工?回報系統、年度預算控管、期待管理是否可以套用在非洲處境?從「為父的心」到實踐的操作,讓我們來聽王亞辰牧師的分享。
此處所謂的「多元教會」是指在語言、文字、民族上是多元性質的教會。余有幸在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會全職事奉有七年半的歲月,如今雖已退休回臺灣,但在那些年的時日裡,我們夫婦已與長執及眾肢體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如今回憶起來心中仍常湧出感恩與懷念之情......
愛出風頭愛走捷徑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當上醫生。但自從我在會考那年信主後,我開始更了解生命,更了解苦難。還記得我在醫院實習時,最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罕見的病症,也不是那些複雜的治療,而是醫者能夠介入病人的生命中,在他們面對人生必經但艱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