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

神學的起點,始於上帝像人類啟示自己的行動。華福文庫中「神學教育」的分類中,收錄的文章內容包括對不同神學傳統的介紹、對不同議題的神學反思、與不同神學院老師的對談、在華人處境中的神學思考與教育、以及對當下神學教育的反思等。

說起神學,你會想到什麼?三位一體,道成肉身,因信稱義? 神學是學習搭建過去的語境和今日的處境之間的橋樑;學習身處日新月異的世界,以聖經為本,並福音為基礎的思辨;學習面對挑戰,與自己的時代沉著對話的智慧。神學與你我息息相關?神學應該普及化?來聽聽做了兩年網絡神學寫作卻突然跑去讀神學的阿豐如何說!
陳俊偉院長帶我們從「王權」(kingship) 的角度重新理解「神的國」。了解「天堂」不是地理概念時,會如何幫助我們更立體地認識「神的國」和耶穌「作王掌權」的身份?當我們重新檢視新舊約的連續性和重要性,再加上「已然/未然」的觀點,會如何幫助我們檢視教會今天的掙扎?讓我們來聽院長的分享吧!
當我們回溯歷史時,宗教改革為教會帶來突破性的更新,卻也導致羅馬天主教內部的鬥爭,分裂出基督新教,並引發許多革命和聖戰。時至今天,教會醜聞也時有發生。無可否認,教會同樣擁有黑暗和暴力的一面。有些人目睹一切,甚或身受其害,最終黯然離開教會。然而,也有一群人,堅持留守到最後。到底,教會值得愛嗎? 這一集,新加坡神學院謝木水院長將為我們簡介他剛出版的新書《愛教會到底?!》回溯宗教改革的根源,如何幫助我們反思教會分裂、教會權力和政治的問題?聖經的權力觀是如何的?歷史既成過去,我們如何直視和處理過去的黑暗、暴力和傷害?面對現實中教會濫權,無論是性、金錢、和權力的軟弱,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教會濫權的問題,可以被修正嗎?為何經歷過教會人事物的黑暗面以後,依然有那麼多人選擇留在教會?面對受傷和失望的信徒,謝院長有什麼話想說?直視教會真實的面貌,我們又該如何抉擇?
目前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做研究的Calida因著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的事件,從公共神學的領域走進了數位神學的探索(Digital Theology)。隨著疫情爆發,教會被催促走進網路世界。面對陌生又「虛幻」的數位空間,教會在積極學習之外,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神學討論。Calida也提到在疫情期間,因著英國與香港的文化差異,兩地的信徒以很不一樣的心態來回應網路崇拜。向來重視個人主義的英國社會,為何抗拒網路崇拜?而數位時代又為教會帶來了哪些挑戰和機會?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造就了「關鍵意見領袖」 (KOL) 的興起,他們往往從網路到實體帶動意見潮流的走向,那到底KOL與今天常提到的「無大台」概念有沒有抵觸?教會又是否可以擁抱「無大台」概念?
馬來西亞是融合了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的多元社會,也是全世界最多宗教共存的國家之一。多樣性的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共冶一爐,引發張力,讓「種族分離」成為了馬來西亞長久以來關注的議題。不少當地政治家提倡理性政治的觀點,也有宗教領袖嘗試進行公共對話,促進社會融合。然而,公共交流始終停留在學術和精英階層,無法進到廣大階層。 有鑒於此,馬來西亞神學院學生主任張俊明牧師嘗試從公共神學與靈性的角度切入,提出基督教對族群分離問題的觀點,嘗試彌補理性和情緒政治上的缺失。基督徒到底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回應種族共融的目標?又如何利用「由下而上」的觀念來促進族群和諧的長久遠景?馬來西亞的基督徒或教會在面對政治與宗教張力需要克服哪些瓶頸?公共神學觀點是否能為馬來西亞的實際狀況帶來新的出路,並最終實踐大使命?這一集,讓我們一同虛心聆聽、彼此學習。
Clubhouse、MeWe、Telegram、Signal、Instagram、Whatsapp、Line、Wechat、Youtube、Facebook、Podcast、Zoom等等。你的手機已安裝了以上的軟體了嗎?在疫情和社會不穩之下,新媒體興起和轉換的速度變得前所未有般快。為了適應時代和尋找出路,教會群體加緊學習,連神學院也推出了網上神學教育。但改變卻沒有為全職事奉的人數帶來新高峰,不增反跌。擁有資深媒體界經驗的現任神學院講師蔡玉玲老師一針見血地提出反思:「基督教群體是正在使用媒體呢?還是被媒體使用呢?」當代信徒被持續不斷和海量的媒體資訊包圍,各種各樣的觀點角度爭相建構著我們的世界觀,最終在不同群體中造成層層撕裂。到底教會該不該談論政治議題?最後,作為女性基督徒領袖,蔡老師將淺淡男女領袖跌倒的個人看法。
美國管理學教授Ronald Heifetz曾經說過:「人們抗拒改變,害怕的不是改變本身,而是恐懼失去熟識的事物。」疫情蔓延導致全國封城,不少教會在突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實體團契、聖餐和節期禮儀,感到方寸大亂。然而,在種種的「失去」中,卻意外重啟了家庭祭壇的大門,重現上下多代一同崇拜的美好畫面。在面對社會危機的過程中,謝木水院長從新加坡教會「政教養成」的角度出發,探討信徒獨立思考與基督徒群體生活的反思。他寄語信徒要摒棄二分化的思想、教會應以神學和群體利益為基礎而往前。
甚麼是神學教育的宗旨?《馬可福音》一章十五至二十節記載耶穌剛出來服侍時的一段話是關鍵。首先,祂宣告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接著在十六至二十節記載了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向兩對兄弟發出呼召︰「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很多人以為帶職宣教是指平信徒每年拿出兩週假期到第三世界國家短宣。無可否認,這是帶職宣教的一部份,但我們不能忽略每年餘下的五十週的真正帶職宣教任務。究竟現今教會如何向會眾提出指引,使平信徒明白何謂帶職宣教呢?教會又如何推動及訓練這支强大的生力軍,履行我主耶穌基督的大使命,將福音傳至地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