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

神學的起點,始於上帝像人類啟示自己的行動。華福文庫中「神學教育」的分類中,收錄的文章內容包括對不同神學傳統的介紹、對不同議題的神學反思、與不同神學院老師的對談、在華人處境中的神學思考與教育、以及對當下神學教育的反思等。

「如何牧養青年世代」是全球華人教會的大哉問。過去許多佈道和牧養青年世代的作法,這幾十年似乎陸續都碰到瓶頸。隨著今日世界人口的流動比以往更快速,今天青年人的世界觀及對生活、生命的看法為何?教會在今日的環境中,如何有效地做青年佈道與門訓的工作呢?本集邀請到長期在北美服事中國留學生和美漂中國青年的陸尊恩傳道,來分享他過去十幾年的觀察實驗和反思。除了分享青年牧養的常見「誤區」,也舉了許多對年輕世代佈道與門訓的內容實例,發人深省。
基督新教自馬丁路德所引發的宗教改革以來,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宗派,而在不同區域的發展,有些地方界線模糊、或有可能因宗派立場的原因教會不能合一;甚或宗派已經是過去的歷史,如今談論宗派已不再重要?本集我們邀請到中華信義會神學院的蔣伊鈞傳道,請他和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信義宗神學的當代價值,並談談宗派與教會合一到底是相對立的,還是可以互補,甚至帶給我們另一種對合一的想像。
現代強調創新,但我們卻常忽略了所有的創新都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上!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並建立了教會,肯定了人類歷史的意義;如今教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面對未來,我們非常需要在回顧過往中前瞻未來,在傳統的基礎上持續創新前行!本集我們邀請到在溫哥華牧養教會,長年投入「口述歷史」研究的謝大立牧師,來和我們分享什麼是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對跨代同行,以及對今日教會踐行宣教的意義。
近年極端氣候的出現,世界各地洪災、熱浪、野火的災情頻傳,因著人類對生態的破壞而造成的氣候變遷,似乎已不是一個學術上的假說,而是成了我們正在經歷的事實。本集邀請在馬來西亞長期投入研究生態神學的江得順牧師,請他帶領我們重新反省創造與終末的意義,並一起探討,從基督信仰的角度,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生態危機,以及這對今日基督門徒培育的意義為何?
過去三十多年,各地的華人教會均可見五旬節/靈恩運動(Pentecostal/Charismatic Movement)的顯著發展,但也因為對聖靈恩賜的理解或實踐產生意見分歧,而陷入對立乃至分裂。本集我們邀請到神召會背景、台灣政治大學的葉先秦老師來和我們介紹近代五旬節/靈恩運動的發展,當代靈恩傳統的神學建構,以及它對整個基督的教會帶來何種張力、刺激和貢獻,同時指出傳統「三波說」的侷限和問題。
舊約聖經中的雅歌書,常常是許多人在讀聖經時感到尷尬的一本書,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一對男女戀人的故事,書中書寫這對男女戀人的描述與互動也非常露骨。本集我們邀請到過去長期在美國正道福音學院教授舊約,現任富勒神學院舊約教授的謝挺老師,請她來和我們分享,我們該如何閱讀和詮釋舊約聖經中的雅歌書,並延伸談論該如何看待舊約中唯二的兩卷上帝缺席的書卷:以斯帖記和雅歌書,以及這對散居各地華人基督徒的意義為何。
宋尚節博士對今日的華人教會影響深遠,也形塑了華人教會對培靈奮興聚會的想像和期待。本集我們邀請到長期研究宋尚節生平,現任馬來西亞衛理神學院的劉世堯老師,請他和我們介紹宋尚節博士其人其事,顛覆我們對宋尚節博士的刻板印象,以及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新發現,和對今日華人教會的影響。
ChatGPT 去年發佈以來,已造成全球的關注,科技公司紛紛加入 AI 技術的戰局,推出許多新的產品和應用,在學術界、教育界和商業界都帶來衝擊,並掀起來大量的討論。本週我們邀請到長期研究人工智能與相關應用的台灣清華大學王道維老師,特別聚焦談論 ChatGPT 這類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到人類的教育與學習,探討這對教學者、學習者和研究者之間的三角關係帶來怎樣的衝擊和改變,未來教育的焦點可能會有怎樣的典範變遷,以及這對教會培育門徒的意義和提醒是什麼?
華人教會深受宗教改革之後的基督新教傳統影響,在詮釋聖經時看重「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並傾向以如何解決「罪疚」的問題,以及如何在上帝的審判面前能被判為無罪等焦點來理解福音。本集邀請到香港學園傳道會的陳義生總幹事Patrick,請他來分享,從一個新約研究的角度,honor-shame culture(榮譽與羞恥的文化)如何幫助我們詮釋聖經,以及目前這些努力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舊約聖經裡有許多「選民」與「非選民」的互動典範。我們的宣教行動,是否有適切的回應?東南亞除了泰國之外,幾乎被歐美國家(泛基督信仰)統治過。住在亞洲的基督徒,也經歷基督信仰「有時」被拿來當作殖民的手段,這些被殖民主義誤用的經文,很遺憾的,有時成為少數亞洲基督徒高舉的意識形態。此外,聖經翻譯就是「處境化」的過程,而這「處境化」會不會挑戰了聖經的權威?本集訪問了新加坡神學院的舊約學者Jerry Huang,來看他精彩的分享!
後疫情時代大家都更留心「家門口的跨文化宣教」。在新加坡,本地跨文化活動是相當自然的。這樣的實境對差派「長宣」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對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又有什麼啟發?本集節目訪談新加坡神學院盧家正博士,他從生物醫學領域到讀神學牧會、再繼續跨文化宣教學研究,從亞洲到美洲來回的生命歷程,分享處境化神學與東南亞宣教的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