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

神學的起點,始於上帝像人類啟示自己的行動。華福文庫中「神學教育」的分類中,收錄的文章內容包括對不同神學傳統的介紹、對不同議題的神學反思、與不同神學院老師的對談、在華人處境中的神學思考與教育、以及對當下神學教育的反思等。

董家驊牧師看到實踐神學並不只是談論如何建構一套理論,而是先去看當下的實踐是什麼,這實踐的背後受什麼理論影響,再回到聖經文本去做神學反思,從而產生實踐的更新。而福音則是讓我們看到,即便人類最大的失敗,上帝都可以把它變成得勝的記號。所以見證福音的大能就是實踐我們在基督裡本為一的關係。
李錦綸博士來自香港,一直致力奧古斯丁神學、系統神學、及中國宣教方面的研究,在台灣、北美的神學院都有長時間的服事,也曾任中國福音會總幹事。在本集訪談中李博士剖析了儒家文化與西方哲學的思想中信仰的位置,也分享到墨家思想和舊約的融合與連結、詩經與挪亞時代能有文學呼應等精彩的見解。並分享理解這些神學脈絡如何影響到我們身處現代社會的信仰實踐,非常精彩,邀您一起來聽!
基督教神學傳統中有兩本非常重要的書。一是聖經,二是自然之書。不但在神的話語(文本中)認識神,也要人透過上帝所造的萬物「自然之書」來認識神。今天為大家訪問物理系的王道維老師,在他的分享中不僅從自然與物理現象來思考信仰,也談從「有用」、「無用」論中體驗上帝的恩典論。
曾老師中學時曾著迷於物理與數學世界,驚嘆於上帝設計的邏輯和創造,因而大學選讀物理系。但遇自然科學老師們反基督的言論、及當時處境所遇到的苦難挫折而轉彎。與哲學相遇出於上帝的帶領,也藉著哲學領域的思辯,找回了對物理、音樂等秩序的熱情,繼而往神學領域發展。他認為神學應該和其他學科產生連結,才能回饋使神學院的教學具備更完整的世界觀:把信望愛的價值帶到唯物主義的世界中。在本集節目中,曾老師提出了各領域之間和神學的奇妙對話,也給想更進一步讀神學的聽眾們中肯而實際的建議,值得您聆聽思索咀嚼!
今日的教會重視實用性,忽視神學教育,正面臨缺乏足夠的信仰反思,無力對抗世俗化的重重危機。長此以往,將失去異象、視野和價值觀層面的影響力和與時代對談、為神發聲的話語權。而扭轉乾坤的關鍵,在於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人才要重拾文化使命,加入神學的投入性反思,建立智庫,進而重塑文化。一起來聽聽林老師語重心長的分享吧!
過去幾千年,來華傳教士作光作鹽,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客死他鄉,將一生奉獻給中國,正如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他們不僅是用文字,乃是以生命和行動翻譯信仰。當今,華人文化置身於西方思潮和中國哲學傳統的碰撞、真理和世俗化的博弈中,今天的宣教工作可以從歷朝歷代的西方傳教士身上學到怎樣的洞見?這樣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持,做蒙召的「使命門徒」見證福音?又該如何將福音地道地翻譯進華人文化?快來聽聽梁博士的分解吧!
多元文化是祝福也是張力,教會應當如何面對?分堂聚會怎樣建立家庭式的歸屬感?近年的香港移民潮對加拿大本土教會有何影響?1.5代如何牧養?如何促進兩代之間的溝通?神學教育和實際牧會有怎樣的關聯? 王理智牧師的分享展現了在複雜多變的時代中不停止對話的精神和多元文化中福音無限的可翻譯性。不是為了對話而對話,而是為了愛彼此。一起來聽聽王牧師從70年代留學加拿大,經歷排華,到牧養多元文化神學生和教會的故事吧!
由世界華福中心發起的第二次MDW圓桌會議於2022年4月7日舉辦完成。本次會議依然榮幸的邀請到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主席及創辦人、維真神學院職場神學退休榮譽教授保羅.史蒂文斯(Dr. R. Paul Stevens)為我們講論「在職場中經歷屬天的福樂」的觀念。史蒂文斯博士目前也作為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Institute for Market Transformation,簡稱IMT)的主席及創辦人,持續地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文章介紹職場神學的各個面向......
你一定聽過諸子百家有位墨子,但除了「兼愛」、「非攻」你還了解更多嗎?墨家學說和基督信仰竟有諸多相似之處?中國傳統和基督文化有對談的可能嗎?神學研究的價值為何?是形而上的神學「無用」,還是華人文化崇尚的「實用主義」的侷限?漢語神學建構重要嗎?未來又何去何從?本集加拿大維真神學院在讀生吳書翔弟兄將基於他的研究帶我們一一探索這些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