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

教會不是存在於真空狀態,而是身在具體處境中,或許很難發覺周圍環境變化與教會發展的關係,但從更大歷史維度來看,卻有深刻且巨大的影響。這集邀請到在歐華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的鄭路加老師,作為一位教會歷史的學者,不但對過去的事感到興趣,也從觀察、研究歷史,使他對當代正在發生的事,以及對今日教會的影響,有深刻的眼光與負擔。
神學教育的邏輯是什麼,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傳道人。假若我們打造出來的傳道人是持守某種取向,那麼他們就會牧養出那個方向的教會、門徒跟生態,彼此間是有著直接連帶關係的。假如失去以福音作為核心點,那它產生的會是什麼樣的傳道人呢?所以神學教育、牧者、教會門徒,三者互相緊扣,常會產生骨牌效應,這也是神學教育最後一哩路我們所要深思的。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灣神學研究院系統神學的梁越美老師來談一談在女性的處境中,如何因著神所給的恩賜,回應呼召。另外,在台灣生根最早的教會台灣長老教會中是如何看待和剖析教會青年流失的現象,並帶我們從神學教育的角度來探討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教會又可以如何回應?
自馬禮遜來華宣教已兩百年,今日華人教會的神學、文化和樣貌深受宣教士和歷史變遷影響。而這些屬靈傳統正深入地影響著牧養、神學教育及我們所傳講的福音信息。本集邀請到長期研究教會歷史及投入神學教育的學者梁家麟院長,請他和我們分享影響今天華人教會的幾個重要屬靈傳統,同時探討,華人神學教育今日所面對的瓶頸,以及前行的建言。
現代強調創新,但我們卻常忽略了所有的創新都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上!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並建立了教會,肯定了人類歷史的意義;如今教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面對未來,我們非常需要在回顧過往中前瞻未來,在傳統的基礎上持續創新前行!本集我們邀請到在溫哥華牧養教會,長年投入「口述歷史」研究的謝大立牧師,來和我們分享什麼是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對跨代同行,以及對今日教會踐行宣教的意義。
近年極端氣候的出現,世界各地洪災、熱浪、野火的災情頻傳,因著人類對生態的破壞而造成的氣候變遷,似乎已不是一個學術上的假說,而是成了我們正在經歷的事實。本集邀請在馬來西亞長期投入研究生態神學的江得順牧師,請他帶領我們重新反省創造與終末的意義,並一起探討,從基督信仰的角度,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生態危機,以及這對今日基督門徒培育的意義為何?
華人教會深受宗教改革之後的基督新教傳統影響,在詮釋聖經時看重「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並傾向以如何解決「罪疚」的問題,以及如何在上帝的審判面前能被判為無罪等焦點來理解福音。本集邀請到香港學園傳道會的陳義生總幹事Patrick,請他來分享,從一個新約研究的角度,honor-shame culture(榮譽與羞恥的文化)如何幫助我們詮釋聖經,以及目前這些努力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高銘謙博士是印尼華僑,出生成長於香港,1997年大二時蒙召全職事奉,起初在學園傳道會擔任校園同工,畢業後擔任傳道。其後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神學詮釋學及歷代志的音樂敬拜神學,先後獲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舊約)學位。他深入淺出的分享了以基督為中心的釋經對話原則,不只是單向的解釋真理而是生命的互動與轉化。釋經同時是牧養的基礎,是教會核心信仰的綱領,也是群體的宣認,主導教會走向跟隨基督的方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研究舊約的高老師也帶領我們看見聖經人物經歷的一切,也映照著我們面對未來的一些態度與方向。最後高老師也提出神學教育中的傳承和改革,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