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門徒Podcast

耶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同樣的問題觸動了當時年輕的莊育靖牧師。直到他在非洲短宣中親睹宣教現場以後,上帝再一次向他說:「沒有什麼,就是因為愛。」看見非洲禾場復興的趨勢和需求,育靖牧師不禁好奇到底這些人歸主後,是誰來訓練他們成為門徒呢?如果2050年福音的國度將從西方社會移向整個大南方,那非洲準備好了嗎? 年輕的他,在上帝的引領中,進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異文化世界,一晃十幾年。像嬰兒一樣重新學習語言、在完全陌生的環境重頭建立人際網絡、擔心孩子們的教育和適應、努力面對與他成長以來完全相異的文化處境。當發現自己竟然什麼都「不能」的時候,他體會到什麼?一切由零開始,心中充滿了無力感,甚至對異文化充滿的困惑和批判,他如何尋找突破? 回過頭來十幾年,作為前線的宣教士,他有什麼話想對跨文化宣教有負擔的年輕人說嗎?到底我們能不能才能打從心底去接納一個文化?為什麼這趟宣教歷程,竟然也是一趟悔改之旅?這一集,莊育靖牧師將敞開心屝,與我們分享他在宣教工場中生命和眼界的轉化。
當我們回溯歷史時,宗教改革為教會帶來突破性的更新,卻也導致羅馬天主教內部的鬥爭,分裂出基督新教,並引發許多革命和聖戰。時至今天,教會醜聞也時有發生。無可否認,教會同樣擁有黑暗和暴力的一面。有些人目睹一切,甚或身受其害,最終黯然離開教會。然而,也有一群人,堅持留守到最後。到底,教會值得愛嗎? 這一集,新加坡神學院謝木水院長將為我們簡介他剛出版的新書《愛教會到底?!》回溯宗教改革的根源,如何幫助我們反思教會分裂、教會權力和政治的問題?聖經的權力觀是如何的?歷史既成過去,我們如何直視和處理過去的黑暗、暴力和傷害?面對現實中教會濫權,無論是性、金錢、和權力的軟弱,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教會濫權的問題,可以被修正嗎?為何經歷過教會人事物的黑暗面以後,依然有那麼多人選擇留在教會?面對受傷和失望的信徒,謝院長有什麼話想說?直視教會真實的面貌,我們又該如何抉擇?
本年八月,阿富汗在美國撤軍後一夕變天,塔利班相隔20年後重掌政權。驚惶聳動的媒體片段資訊,引發國際震驚和猜疑: 神學士政權本質的恐怖邪惡是真的嗎?若是,美國的決定豈非不負責任?又為何得到美國先進軍備技術的阿富汗政府軍會不堪一擊?這局面與阿富汗過去被稱作「帝國墳場」的由來,如何交互啟發?塔利班、基地組織、ISIS-K之間也打對台? 作為信徒,近日我們同感人權團體、女性權益、宣教士捎來的工場前線擔憂,但我們如何理解那些選擇了塔利班的「正義」,以及它背後所代表的那份阿富汗真實民意? 這一集董家驊牧師蒐集諸多問題,訪問 《台灣醒報》前副總編輯與擁有中東伊斯蘭專門研究背景的邱慕天傳道。 他將從阿富汗的地緣民族複雜、及它與現代化帝國開展接觸的歷史發展脈絡,串起那名為「帝國墳場」的前世今生;對一幀幀衝突破碎印象的一針針縫補,期許輔引聽眾信徒融入一份更積極深刻的復和視角。 若神是掌管全地萬有的神,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權的背後就不會只是祂作為的消極、更當有一份神意的積極!為咱們世上國族鄰舍致上關心的你我,甚或會發現神要呼召華人基督徒預備在動蕩新局中上陣扮演關鍵角色!
談到街舞 (Street Dance),人們往往聯想起美國黑人文化,甚至暗黑的幫派文化。然而隨著網路、娛樂、影音平台的發展,街舞開始普及,年輕一代更致力結合敬拜和信仰的元素,發起舞蹈宣教的事工。這一集訪談的對象是年輕又有活力的方逸熙弟兄 (Eric)。他從大學時代開始學習街舞,其後到韓國交流時被燃起對舞蹈宣教的火,回來後更加入了舞蹈機構D.O.G Power (Dancers of God),與一群同樣帶職事奉的年輕同伴一起到外地短宣,也到教會、監獄、中小學表演和舉辦工作坊,傳揚基督信仰。 舞蹈和信仰有何關係?藝術宣教到底是什麼?街舞文化與基督信仰相違背嗎?兩者怎樣融合?舞蹈如何引入信仰?任何人都可以用舞蹈來敬拜嗎?用藝術做宣教更有果效嗎?以舞蹈作為事奉能養活自己?上帝創造的兒女擁有各種各樣的恩賜,這一集讓我們一窺舞蹈、信仰、宣教之關的奧妙之處!
面對世界劇變和疫情空前的衝擊,有的教會走到社會前線,只為鄰舍提供一杯涼水;有的積極探索,在特殊的處境中開創牧養和宣教的新契機;有的借助時機深作反思,進行神學裝備。而美國焦點基督教會王唯權牧師則抱著對自身教會清晰的異像,在疫情期間強調「靈魂的餵養」。對於教會在面對疫情或世界的各種衝擊和議題時,他認為「教會需要回到信仰文本當中,去探索教會的權柄和本質,藉此來決定自己應做什麼事情!」 從改革宗神學的角度出發,王唯權牧師將與我們探索教會的三種權利。從而再由「公共神學」的角度探索教會置身於公共社會之中的本質與角色。教會與公共對話有何界線?教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公共利益?教會該如何面對政治和公共議題?面對尖銳的公共議題,教會該如何保守上帝所賦予的權柄卻有策略地回應?「靈魂的餵養」在公共議題上如何成為重要的根基?
目前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做研究的Calida因著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的事件,從公共神學的領域走進了數位神學的探索(Digital Theology)。隨著疫情爆發,教會被催促走進網路世界。面對陌生又「虛幻」的數位空間,教會在積極學習之外,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神學討論。Calida也提到在疫情期間,因著英國與香港的文化差異,兩地的信徒以很不一樣的心態來回應網路崇拜。向來重視個人主義的英國社會,為何抗拒網路崇拜?而數位時代又為教會帶來了哪些挑戰和機會?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造就了「關鍵意見領袖」 (KOL) 的興起,他們往往從網路到實體帶動意見潮流的走向,那到底KOL與今天常提到的「無大台」概念有沒有抵觸?教會又是否可以擁抱「無大台」概念?
2009年,他從優渥的美國舊金山矽谷舉家搬進位於南太平洋小島的一個原始部落Biem,開始了宣教之旅。他用了三到四年的時間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成為世上惟一三位可以講當地語言的外來人。2012年他建立了當地初代教會、2017年按立了五位本地長老,大致完成新約聖經翻譯,回到臺灣。他,是陳維恩牧師。對於這些常人看來奇異又感人的經歷,他回應:「很多人看到我們的故事表示會流眼淚,其實我寫書時並沒有期待。因為我只是在描述我應該做的事──就是把整全的福音,把『不要愛這個世界』的教導留給下一代。」 這一集,陳維恩牧師將會分享作為跨文化宣教士的關鍵心得。關於學習語言,它為何如此重要?而從學習語言中,他對聖經有何新的理解?宣教士所肩負的是什麼角色?而在荒島上實踐「門徒訓練」又為大都市的門訓帶來什麼重大的啟發?最後,他將淺談「苦難神學」如何幫助我們定義今生的意義、動力與盼望所在。這是一場誠懇、直接、具有挑戰性的對話,它將直達紅心,讓我們不得不與心底最深處的價值赤裸相見。你預備好了嗎?
馬來西亞是融合了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的多元社會,也是全世界最多宗教共存的國家之一。多樣性的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共冶一爐,引發張力,讓「種族分離」成為了馬來西亞長久以來關注的議題。不少當地政治家提倡理性政治的觀點,也有宗教領袖嘗試進行公共對話,促進社會融合。然而,公共交流始終停留在學術和精英階層,無法進到廣大階層。 有鑒於此,馬來西亞神學院學生主任張俊明牧師嘗試從公共神學與靈性的角度切入,提出基督教對族群分離問題的觀點,嘗試彌補理性和情緒政治上的缺失。基督徒到底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回應種族共融的目標?又如何利用「由下而上」的觀念來促進族群和諧的長久遠景?馬來西亞的基督徒或教會在面對政治與宗教張力需要克服哪些瓶頸?公共神學觀點是否能為馬來西亞的實際狀況帶來新的出路,並最終實踐大使命?這一集,讓我們一同虛心聆聽、彼此學習。
法國疫情爆發初期,確診人數已迅速超越一千,許多教會在第一時間停止實體聚會。除了採取應變,巴黎基督教新焦點教會牧師孫柯楠牧師卻視之為教會學習「反脆弱能力」的大好機會。他認為教會既是生命體,定當能按照處境去應變與成長。面對危機,過早的判斷未必能體會上帝的心意,但未雨綢繆卻是必須。教會若能操練「反脆弱」的抗壓能力,隨機應變,不因環境受損,甚至受益,能力便更大了! 同時,孫牧師也將分享歐洲大陸華人教會在發展及管理上所面對的挑戰。他認為這必須回歸到領導力的課題。如何幫助弟兄姊妹建立系統性方式去思考和詮釋上帝的真理、與主的互動,也是建立領導力關鍵的一環,卻往往少被重視。訪談中,他也提到「改變一個群體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領袖,但過程是漫長的。」而不得不承認的是,一個領袖的建造,同時也需要群體的信任、同行與支持!
戴眼鏡已有五十年,彷彿初次以真正的視覺看世界。陳世欽牧師雀躍地對醫生說:「太寶貴了,這真是從來沒有過的感覺!」最近動了白內障手術的他,左眼重獲美麗視野、右眼維持多年扭曲的視線,兩眼重疊的世界、適應與調整的艱辛過程,讓他再次省思從基督裡重生的屬靈意義,和在世生活操練的重要性。這一集,由重獲真視野談起,陳牧師將分享「門徒生活操練」的關鍵與秘訣。 而卸任在即,回顧在世界華福中心十年的事奉歷程,陳牧師盡訴心聲、傾囊相授。談到初次接棒時「自找」苦惱的那時的他、談到擔當總幹事長年四出奔走卻還能應付大量講道的個人心得。也談到他對華人傳承如此艱辛的觀察與分析。最後,是作為傳承者的一場謙卑的告白,並給予接棒者最真誠的忠告。這一集,即將交接的兩代華福總幹事,彼此交心對談,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從對談中,讓我們感受兩代同行,彼此互勉的美好!
談到基督徒漫畫家,不難想到他。從18歲受感獻身給上帝,23歲開始事奉,從出生地馬來西亞走到新加坡、韓國、臺灣、柬埔寨進修和服事,目前在德國投入宣教工作,他是蔡頌輝牧師──歐洲校園事工宣教士,也是一名漫畫牧師。 談到宣教,大部份人會想到第三世界、佛教、伊斯蘭教國家,歐洲的需要往往被忽略。這一集,蔡頌輝牧師將與我們淺談德國禾場的現況和需要。同時,他將娓娓道來他的漫畫創作歷程。在忙碌的事奉中,他是如何獲取無盡的靈感維持高產量的創作?漫畫創作如何有效轉達基督信仰?他又是怎樣把漫畫融入即時講道?藝術作為媒界來呈現真理信仰到底是否有成效?神把藝術恩賜賜給了不同弟兄姊妹,教會該如何具體支持和培養他們來服侍?讓我們帶著好奇和開放的心,聆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