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聖材、溫清華(美國中華海外宣道會總會主任牧師及中華海外宣道會粵語事工牧師)
從過去到現在
中華海外宣道會(下簡稱中宣會)由史祈生牧師於一九六一年創立,一九六五年購入現址——一棟座落於紐約(New York)唐人街的十層高大樓。大樓所在之位置,昔日很少華人住在附近,因為那裡原是意大利人的聚居處,有「小意大利」(Little Italy)之稱。但教會成立後,華人同胞從各方各處湧入,把紐約華埠的疆界不斷擴大。經過五十多年來先賢們的努力,教會從未有堂址時的五、六十人,增長到今天的一千四百多人。
史祈生牧師和師母(筆名滌然)起先利用神所賜的大樓,以愛心接待從世界各地移民或求學到紐約的同胞。在他們的帶領下,透過傳福音和差傳,不但使教會人數激增,並且在紐約和其他地區設立分會。當時的中宣會,無論在崇拜、基督教教育(下稱基教)、團契、福音和宣教等方面,都不遺餘力地發展,獨是在門徒訓練方面,未見有資料或檔案留下。
開創教會後,史牧師用「以基督作為生命,以教會作為生活」為目標發展教會。初期很多參加中宣會的人,只是在華埠落腳。一旦生活安定下來,有能力買屋置業,他們就會遷出唐人街。時至今日,住在中宣會附近的都是一些年長的信徒,教會仍是往返者教會 (commuters’ church),而非社區性教會 (community church)。對這類教會來說,找泊車位是個問題,信徒留在教會參加活動的時間相對較少。
直到二○○四年,教牧同工才為教會寫下一份〈使命宣言〉,首次提到門徒訓練:「接觸不同文化背景與生活形態的華人和其他族裔,在耶穌基督裡藉著以聖經為中心的敬拜、團契生活、門徒訓練、教導、輔導和有益身心靈的活動建立他們。」
從次要到主要
一.名存實亡的門訓
〈使命宣言〉提及門徒訓練,意味著門訓對中宣會來說,並非完全匱乏或不存在。照記錄和檔案所載,中宣會一直有人間歇性做門徒訓練,甚至有一套門訓材料傳留下來;但因為沒有組織和照應,門訓停滯了一段時候後,已經名存實亡。究其原因有三:(一)系統的統籌和跟進不全,成果無從測量;(二)很在乎門訓者和門徒,素質也參差不齊;(三)沒有不斷衍生門徒,門訓未能薪火相傳。
二.為門訓重新定位
教會有見及此,在許多事工中,重新的為門徒訓練定位。盼望在未來五年中,建立新的門訓事工,為教會往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新的系統
門訓需要在三方面作出統籌 (我們簡稱為PTL):
- 人事方面 (Personnel)
就是協調及幫助訓練者和門徒之間有更好的互動,包括前者能持之有恆,完成託付,後者不斷努力,衍生下一代,並且為雙方的接觸留下一份詳盡記錄。 - 訓練方面 (Training)
要做好門訓,訓練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門徒變成訓練者更需要有優良的訓練。這些持續的訓練需要統籌、宣傳、開辦、檢討和跟進等步驟,使訓練沒有白做。 - 物流方面 (Logistics)
訓練和門訓都需要時間和地方上的安排、材料上的準備和人事上的聯繫。因此,精密的策劃和流暢的運作,才能叫門訓事半功倍!
(二)新的計劃
門訓本身不只是訓練,而是一套教會發展的計劃,需要教會在許多方面協調和幫助。中宣會目前採取雙線牧養模式,一方面分部門,另一方面又分語言和方言,所以門訓計劃要通過重重阻隔,才能廣泛推行,進展比較緩慢。整套計劃雖已準備就緒,但仍需要更多溝通和連繫,不能一蹴即至。
(三)新的進路
過去華人教會只注重個人和小組門訓,完全忽略能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家庭門訓,以致像喬希.麥克道爾 (Josh McDowell) 所寫一書名字〔《最後一代基督徒》 (The Last Christian Generation)〕(註)所揭示,信仰很難一代一代傳下去。所謂家庭門訓,就是夫妻間以沫相濡,一起作主門徒,又刻意和恆常的實踐,帶領家中孩子作主門徒,讓信仰傳遞下去。家庭門訓的觀念是基於作父母帶著自己孩子成長,所經的階段和門訓有極相似又重疊之處,所以能配合運用,構成門訓和家庭門訓的理論根據 (參圖一)。中宣會除了擴展個人和小組門訓之外,還希望能在家庭門訓方面有所建樹,同時配合教會所提倡的家庭崇拜,讓以家庭為單位的敬拜模式成為未來教會的新做法。
(四)新的材料
中宣會前人編寫的門訓材料,已過時不適用,所以參與門訓的人,多選擇坊間流行的材料,或使用外語材料。可是,兩者都較難配合中宣的情況,在本色化方面有所限制。恩此目前中宣會在著手編寫三套材料:
- 門徒訓練者的訓練手冊;
- 個人和小組門訓用的帶領者範本和學員小冊子;
- 家庭門訓用的材料,可能是十二套小冊子,可供家庭按月使用(參圖二:家庭門訓的十二主題)。
從基教到宣教
門訓的成敗在乎訓練者、帶領者和門徒的不斷出現和衍生。目前,中宣會正積極組織門訓帶領者小組,使有心在這方面事奉的人,得到鼓勵和協助。另外新受浸者是帶領者做門訓的最佳對象,所以許多帶領者刻意投入洗禮班,去建立和受浸者的關係,從中揀選願意接受門訓的人,成為他們的門徒。這模式頗有收穫,起碼帶領者不愁找不到門徒。
起先,門訓只是基教部的事工之一;但最近,基教部已著手和本地宣教部聯絡,把傳福音後的跟進和門訓事工連接起來。意思是:門訓會漸漸取代福音跟進,讓初信者立即被栽培成為門徒。另外,基教部負責門訓的同工也會接觸中宣會不同年齡階段的團契,首先找出團契中曾經做過門訓的信徒,鼓勵他們再度投入,其次是推廣門訓,盼望中宣會的許多團契,有日會成為門訓的實踐場景。
我們的目標是使中宣會能成為一家宣教加上門訓的教會,在日後教會策動的植堂和海外差傳,希望同樣產生宣教加上門訓的教會。
從回顧到前瞻
上述的一套門訓計劃,是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重新啟動和增擴門訓事工的策略和方案,我們稱之為「中宣藍圖五十五」。這名字的來源與目前中宣會的現況有關。中宣大樓在改建中,教會每主日租用附近一家初級中學來聚會。預料今年中,當大樓改建完成,我們便可遷回去大樓聚會。今年十月,也是中宣會成立五十五週年堂慶。為這一個轉變 (回到自己的地方) 和慶典 (五十五週年堂慶),我們勾畫了上述的一幅中宣藍圖五十五,以表達我們對未來的憧憬。當然這幅圖畫還要補上許多教會重要事工(例如崇拜、禱告、團契、關顧等),但它卻標誌著未來教會事工發展的重點:「聚焦門訓,擴大宣教」。求神憐憫,幫助我們為祂國度所發的夢,有日會在我們中間實現。
註
- Josh McDowell and David H. Bellis, The Last Christian Generation (Holiday, FL.: Green Key Book, 2006).
門訓和家庭門訓的理論基礎
家庭門訓的十二主題
十二主題 (每月用一個) | |
---|---|
一 | 救恩──每個人都需要救主 |
二 | 話語──如何明白應用《聖經》 |
三 | 禱告──先求神國和神的義 |
四 | 次序──凡事皆以神為中心 |
五 | 性格──肉體內的掙扎戰鬥 |
六 | 關係──學習怎樣與人相處 |
七 | 時間──管理自己的第一步 |
八 | 責任──做好分內要的事情 |
九 | 餘閑──過一個平衡的生活 |
十 | 金錢──有奉獻和助人計劃 |
十一 | 見證──在生活上傳揚基督 |
十二 | 事奉──參與擴展神的國度 |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二○六期,二○一六年三月號,第三十三至三十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