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體
2022-06-30
「中心思想」決定了一個人、一個組織的高度和長久的成敗。淡江教會禮拜堂「十年磨一建」,莊牧師最願分享的不是籌款的經驗,而是恩典的經歷。神在教會生命中的建造、拆毀、呼召和領受,牧者品格的塑造和培養,「中心思想」的累積、建構和提煉。如今,同時躋身於牧會現場和神學研究的他,話裡話外都透著實幹者的務實、學者的深度、對時間彌足的珍惜和對福音單純的執著。他的生命又曾經歷過怎樣的「十年磨一建」?
2022-06-02
具有資訊安全背景的張志銘執事,曾任宏達電產品規劃處資深處長,他將就近年推動的「脫穎而出」事工,分析教會在網路世代面對的七大現象,就元宇宙浪潮,分享看法與建議。呼籲善用數位科技,而非迷失其中;活出愛神、愛人、愛自己的生命,而非以科技取代神,取代與人真實的互動連結。快來收聽吧!
2022-03-31
1982年,一個安靜、封閉的後文革時代,街頭巷尾所見皆是清一色的「毛式」藍灰色制服,沒有西方人敢想像走進中國。就在那一年的北京,神徹底地感動了柯立天教授,這位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此後的30餘年,他潛心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輾轉美、台兩地教授教會歷史,培訓宣教士。
從柯教授的視角縱觀歷史,唐、元、明、清都不是神所揀選的時代。文革後,人人以為教會已死,神的時間卻好像到了。王明道出生的1900年發生了什麼?他91年的生命又見證了怎樣的本土教會復興?「中國」究竟是什麼?華人的身分認同又是什麼?基督文化和華人文化會融合嗎?未來華人在普世宣教中有何機遇與挑戰?且聽柯教授慢慢道來!
2021-12-30
Isaac入行IT業十餘年,卻轉戰不通網絡、水電的東馬來西亞山區,跨文化服事原住民。他見證了跨文化的合一始於先踏出服侍的那一步,不是由高向低伸出援手,而是平起平坐並肩攜手。甘心降卑成為對方的樣式,委身同行,如基督道成肉身。他展示了塑造生命的門訓,乃是以為父的心腸陪伴青年人,以生活的點滴和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教導。來聽聽Isaac的故事吧!
2021-11-18
陳俊偉院長帶我們從「王權」(kingship) 的角度重新理解「神的國」。了解「天堂」不是地理概念時,會如何幫助我們更立體地認識「神的國」和耶穌「作王掌權」的身份?當我們重新檢視新舊約的連續性和重要性,再加上「已然/未然」的觀點,會如何幫助我們檢視教會今天的掙扎?讓我們來聽院長的分享吧!
2021-11-05
如果沒有向內關顧的屬靈生命,行動中的「膚淺」就難以避免,反之亦然。 神透過在歷史中陪伴、帶領祂子民一次次地移動,啟示了一種珍貴的互動關係;在移動與重新適應的過程中,求神讓我們打開眼睛,看見身旁鄰舍與陌生人的存在與需要。因為真實的跨越,才有紮實的成長。想要在跨越中蛻變嗎?來聽聽Easten的研究成果吧!
2021-10-28
跨文化處境中,與當地人的緊密配合和前端溝通是Ruby所擔的重任。用兩年多建構起基礎模式後,往往要更長時間裝備、餵養和鼓勵當地人成為領袖。面對組織的年度目標、對捐贈者的交代的壓力,要有耐性、敏銳覺察當地人的真實需要。當新鮮感褪去,諸多挑戰、文化衝擊甚至自我懷疑的時刻,Ruby如何面對?如何能有意識地放下主觀判斷而換位思考?來聽聽Ruby的故事吧!
2021-08-05
馬來西亞是融合了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的多元社會,也是全世界最多宗教共存的國家之一。多樣性的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共冶一爐,引發張力,讓「種族分離」成為了馬來西亞長久以來關注的議題。不少當地政治家提倡理性政治的觀點,也有宗教領袖嘗試進行公共對話,促進社會融合。然而,公共交流始終停留在學術和精英階層,無法進到廣大階層。
有鑒於此,馬來西亞神學院學生主任張俊明牧師嘗試從公共神學與靈性的角度切入,提出基督教對族群分離問題的觀點,嘗試彌補理性和情緒政治上的缺失。基督徒到底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回應種族共融的目標?又如何利用「由下而上」的觀念來促進族群和諧的長久遠景?馬來西亞的基督徒或教會在面對政治與宗教張力需要克服哪些瓶頸?公共神學觀點是否能為馬來西亞的實際狀況帶來新的出路,並最終實踐大使命?這一集,讓我們一同虛心聆聽、彼此學習。
2021-06-03
疫情持續了超過一年,世界仿佛停擺了一般,教會和機構經歷了一連串的學習、應變、轉型。有些人對信仰、生命、教會核心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也有些人隨著實體聚會的停止和生活衝擊而經歷信仰低潮,苦苦等待疫情的過去。成長在印尼的鄭超君執事卻認為,疫情是上帝給我們展示「如何作衪門徒」的大好機會。
在訪談中,她勇敢的反問:「如果我們願意為事業和娛樂冒一點風險,我們會否願意為信仰冒一點風險?」這一集,鄭超君執事將與我們簡介印尼華人教會的概況,同時一同在苦難中反思,到底我們可以如何在疫情生活中與非基督徒分別出來,活出門徒的身份,讓人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