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1 訪談前奧美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弟兄:真實委身合一
嘉賓:白崇亮弟兄(前奧美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主持:董家驊牧師
職場神學以靈修神學為基礎
董:今天的嘉賓是曾在跨國廣告公司擔任CEO多年的白崇亮弟兄,我都稱他白哥,他曾出版《勇於真實》和《樂於委身》兩本有關職場神學的書,退休後的白哥,一點都不閒,有更多機會在職場神學領域探索並到處分享,面對今天高壓及充滿競爭的職場,白哥更是鼓勵我們在靈修中與神親近、對話,對於職場的福音工作,他也有獨到的見解。今天有這樣幾十分鐘的單獨對話機會真的很開心。想先請問白哥,很多人認識你是廣告集團的前董事長也很愛主,是什麼樣的機緣巧合,使你在這麼忙碌的企業經營當中,走上研究職場神學這條路?
白:我也很開心可以和董牧師對話,真的很寶貴。身為一個企業經營者,本來就應該很投入,但我始終有個一般人不太容易瞭解的感覺,就是企業家只是我演出的角色,並沒有更深刻的意義,這可能跟我大學剛畢業時,一心一意想當牧師有關,但上帝沒有給我這個呼召,於是走進企業界,沒想到有天可以做到這樣的職位。記得是在1998年秋天到1999年春天,我在奧美得到一個進修獎,可以到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學校選讀對自己有幫助的課程。原本想唸靈修神學,當時加拿大溫哥華維真神學院的院長James Houston以此著稱,在那裡卻發現從未聽聞的「職場神學」(market placetheology),老師是Dr. Paul Stevens,在他的課堂上,開始認識這是全面並深入的從文化、內在靈性、倫理、領導溝通各個層面,幫助職場人士把信仰和工作結合起來。雖然去的時間很短,但給我很大的啟發,從此慢慢在工作上,體會「職場神學」是怎麼回事。
董:奧美集團應該不是特別以基督徒企業著稱,是什麼動機給你一年的時間進修靈修神學?
白:是三個月,再加上我自己一個多月的Annual Leave,剛好是一學期。也許跟我的個性有關係,一直覺得領導企業管理的工作其實是由內而外的一個影響力,而我的人生經歷也使我必須由內而外去明白信仰是什麼?從十歲走進教會,到當時接近五十歲,差不多有四十年了,有時候覺得教會太忙,太看重事工。年輕時在浸信會,我們很愛主,很樂意事奉,但內在有很多徬徨、矛盾衝突,尤其是結婚以後,進入家庭、進入職場,碰到很多實際問題時,似乎那些事奉帶來的幫助很有限,相反的,你會渴望在內心世界有一個整合,有個內外一致的東西,從裡面發出的力量讓你可以走很長遠的路,所以知道「靈修神學」後,就覺得那是我想去追求的,剛好當時Dr. James Houston到台灣演講,我看到有關演講的一篇文章,才知道有麼一個人、這麼一所學校。
一般談的是如何經營企業、如何管理、如何成功,但維真的「職場神學」之所以可貴,因為它有兩個很出人意外的基礎,一是必須有很深厚的靈修神學的背景,我一再舉但以理、以斯帖、莫底改、尼西米的例子,可以看到他們靈修的深度,才能面對職場的強大挑戰,另一個是「Everyday Theology」,就是生活神學,不是只走進教會服事,而在每天最簡單的吃飯、睡覺、休息、娛樂、友誼,都有神學,在最平凡的食衣住行當中都充滿上帝賦予的意義和祝福,職場神學不是只談職場,本來就包括全人的生活,看起來是外面的事,但是從裡面出來的,我很幸運雖然只有一學期修幾門課,墊個底、開個頭,卻好像開了一扇門走進一個很豐富的世界。
在職場傳福音先在日常活出信仰
董:職場神學在維真神學院的脈絡下,其實是以靈修神學為基礎,重點並不是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士,而是透過職場跟生活的每個層面來認識神,來表達我們的信仰,也是上帝工作的地方,在白哥的《樂於委身》第六章,特別提到說,我們看但以理經歷上帝,不單單是那些重大事件,也是在他在位期間處理的大小事,在平凡事物中,心裡有神的智慧。
白:在職場,似乎大家很看重一些關鍵時刻、做什麼關鍵決定、說什麼很很動人的話,可是從長期來看,你工作的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三十年,人們真正認識你,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回應大小的挑戰,看得出真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說的真正的影響力由內而外就是由此而來。記得我曾在公司的例會上,強調要尊重人、要看重人的價值,每人都是有潛力的,要設法把潛力發揮到最好。幾個月後,有位高階經理跟我說:「我終於相信你說的『尊重人』這件事是真的,我觀察你很久,發現你對辦公室門口的接待員,和我們這些主管講話是一樣的態度。」這就是鼓勵我們在大小事情上活出信仰。
董:的確是很好的提醒,一般想到的都是關鍵時刻如何可以與眾不同,可是白哥講的是在每日生活中,如何展現這個信仰的本質,以至於我們所說的和所做的是一致的。華文教會最近這五年也開始興起談論各式各樣職場事工、職場事奉,甚至建議在職場建立教會,包括牧者可能聽到這些名詞,想到的往往是在職場傳福音,相信在職場傳福是很重要的一塊,但當白哥談到職場神學,或者是職場跟我們的信仰生命整合的時候,除在職場傳福音之外,還有哪些其實很重要但是常常被忽略的?
白:這就牽涉到我們的教會觀,教會是什麼?今天職場在整個教會牧養體系的位置其實有些尷尬,我們會發現主日祟拜的講道幾乎cover不到職場這一塊,因為週一到週五是屬於職場,週六週日屬於教會,這兩個世界好像不太相連。如果從比較狹義的教會的觀點來看,會覺得弟兄姐妹要到職場上傳福音、開小組、建教會……才是職場事工,但從另一牧養的角度來說,很多職場上的弟兄姐妹有許多掙扎、很多困惑,他們也讀聖經、禱告,但他們需要知道我的信仰如何回應我,去問牧者也不太知道,大多就是為他們禱告。
其實聖經裡有非常豐富的教導和內容,讓我們看見一個職場人在工作上,面對真實的狀況,如何活出信仰、如何見證我們的神、發揮我們的影響力,建立小組建立教會,只是一部分,更何況,傳福音真正寶貴的是,在職場上活出來的那個生命,是生命接觸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結果,如果弟兄姐妹能知道怎樣活出那樣的生命,傳福音的效果會更好。
董:十年前認識白哥時,我還在美國牧會,那時帶短宣隊在東亞參加一個服事,那個聚會很特別的是,基本上在講台不能講耶穌,也不能傳福音,白哥就是分享一些職場及僕人領袖的概念,我們這些帶小組的人,都被訓練不能主動講到任何相關的重要字眼,大概有七、八天的時間。以前如果三、四天的營會,小組輔導都會很想在第一天就帶人做決志禱告,可是正因為不能夠嘴巴講,可是有七、八天相處的時間,所以前面幾天大量的時間跟組員在一起,當我們真的活出我們所相信的,就算講不出來,其實別人也會聞到一種不一樣的味道。印象很深刻的是,那次服事是我參加那麼多的營會裡,最終信主比例最高的。雖然我和白哥不認識彼此,但其實是一起經歷那個過程。
白:現在有很多地方不允許直接宣教、直接傳福音,如何切進信仰主題?然後在私下接觸時,讓他們覺得你很特別,就會發問,你就能分享,這個是福音的策略問題。
先有本事贏得信任才能發揮影響力
董:談職場神學,談影響工作環境,很多年輕人會覺得只有老闆才做得到,才有影響力,作為員工的可能認為自己也沒有能力改變企業文化,改變職場文化,那應該怎麼辦?職場神學對於一個只是打工的人,意義何在?或者要怎麼面對高壓及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如果有一個年輕人跑來跟白哥說,我真的很想要在我的職場中活出信仰,但是第一個我又不是老闆,我真的對工作環境無能為力,第二,我光是求生存,在競爭當中不要被做掉,已經用盡全力,回到家真的已經累垮了,白哥會對這樣的年輕人有什麼樣的建議?
白: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不是在高階,如何影響企業文化?另外,在高度壓力之下,怎樣自己求生存還可以活出信仰?先講一個在奧美時的親身經歷,我在《樂於委身》書裡特別提過。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不認識的年輕Account Executive(AE)寫的Email,她是廣告公司最底層的新進客戶服務專員,和我之間差了八、九級,她說,白董事長,我是一個基督徒,我非常想要在今年的感恩節,在公司辦一個感恩的聚會,你同意嗎?如果你同意的話,你可以支持我、幫助我嗎?
我收到這封Email很意外,一般來說,有人肯傳福音,應該很高興,可是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請我的人資check這個員工是誰?工作表現好嗎?在同事們之間受看重嗎?結果很令人驚訝,公司每年進來三個月後有個新人獎,必須是主管和客戶都肯定,同事們也覺得很好才可以,而她就是新人獎的得主。我知道就比較安心,約她來談話,瞭解她的信仰各方面什麼都很好,她的教會也很鼓勵在職場做見證。當她開始安排感恩節聚會時,我只是默默的協助她,應她的邀請參加,這位小姐妹也寫Email邀請她上面的各階主管,並說明是利用午休、借了會議室,沒有用到上班時間。
她安排那個聚會很特別,她說,我到這個公司,很喜歡這裏,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想要藉一個機會來感謝大家,剛好今天是感恩節,也許大家也都跟我一樣想要感謝公司的人,然後她就開始一一的感謝,做了很漂亮的PPT,從公司守夜的伯伯開始,因為加班的時候,他在那裡讓我覺得很安心,他每次幫我們檢查所有門窗關好,感謝總機小姐,感謝秘書的支持,又感謝所有IT人員提供電腦資源服務,又感謝同事們互相在一起很愉快,再感謝她的主管們,最後感謝大家長白博士,帶領我們給我們很好的企業文化,講到這兒,她才請我說幾句話。她也預備一些自製的卡片送給大家,有一半都是聖經上祝福的話,只是不引聖經幾章幾節。最後結束的時候,她竟然說,讓我來為大家祝福、一起來感謝上帝好嗎?大家可不可以跟我一起做一個禱告?奧美人從不吃這一套,但會議室竟出現很愉悅的「好啊」的聲音,當天她的傳道人也來了,穿得很正式體面,坐在最後面一句話也沒說,默默為她禱告。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一個禮物,我想這是很多人第一次經歷帶有基督信仰風味的gathering,後來很多人說,這樣的聚會很特別很好!
我想說的是,並不是因為你的地位很低,就不能有影響力,你要有影響力一定要有一點本事,贏得人們信任和尊重,甚或人們要覺得你對他是很有幫助,才會有影響力,我一再的說,不管是約瑟、但以理、以斯帖、尼西米、以斯拉,都是在所在的外邦之地,先為人們提出很多有價值的貢獻,先建立起人們對他們的信任和肯定,然後才能起來發揮影響力,當然很多挑戰會接著來,要靠著神在每一次挑戰上得勝,人們會看得出這個人實在不太一樣,我認為福音有這樣的影響力,這也是職場神學教我們的事,不只是辦個聚會在台上講話,在台上講話背後,是在台下許許多多看不見的功夫。
董:白哥剛講到一個很關鍵的重點,其實這個聚會只是結出一個果子,但是之所以會有人來參加這位姐妹辦的聚會,而且不會批評她用公司的時間做自己信仰的事,一定是因為她平時和主管關係不錯,謹守分際,的確把工作做好了,她也沒有輕看自己是在這個公司裡的最底層,反而是在盡本分的情況下,從邊緣往中心影響,我覺得很特別,有一個神學家說,教會在邊緣的時候,往往是影響力最健康的時候,從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來看,反而當教會占據權利的中心,往往是表現最糟糕的時候。
白:所有的創新基本上都是從邊緣開始,當你達到中心位置,就失去了這種創新的精神。我和那位姐妹談過,她說她這樣做是受到教會鼓勵,所以傳道人有陪她來,也非常有智慧,當然我在那裡當董事長,讓她有勇氣,但職場和教會的確有相互合作的空間。
以職場眼光讀經感受不同的洞見
董:對很多傳道人來說,我們受的神學訓練、牧養訓練,不會刻意的教我們怎麼牧養職場人士,可是我們牧養的弟兄姊妹大部分都是在職場,而且更寬廣來講,我們把有拿薪水跟沒拿薪水的工作都視為職場,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職場,像家庭主婦的工作就是照顧孩子、照顧配偶,有什麼建議能empower裝備大家嗎?當然可以從神學的教育開始,神學院在培育傳道人的過程中,如果可以花一點時間在怎麼樣牧養職場人士,當然很美,即使現在沒有這樣的一個裝備,很多傳道人已經在第一線牧養,而且面對的都是在職場工作的弟兄姐妹,應該怎麼做?
白:有些是自己本身就有職場的經歷,工作幾年以後奉獻出來,開始讀神學院,慢慢走上牧會的路,對這方面的牧養或訓練很有感覺,他們知道很需要。但也有牧者、傳道人是一畢業就去念神學,整個經歷都是以教會為主,可能會對職場有陌生感或不知所措。我覺得,可運用職場資源,從聖經、禱告及屬靈的經歷去幫助他們,若從舊約讀起,從亞伯拉罕到約瑟,整本創世紀都是職場人士,讀福音書時,耶穌有一半時間是在職場上,在加利利在海邊,面對稅吏等各式各樣的人,真正到了耶路撒冷進了聖殿工作,那是一部分,所以,其實耶穌給了很多教訓充滿職場背景、脈絡,所以,我覺得聖經上的資源是很豐富,我鼓勵職場人士投入教會服事,教會牧者知道如何和他們合作,幫助他們,當然多走一步,可以有職場的小組或團契,特別聚在一起造就幫助,從週一到週五他們所接觸到廣泛人群,往往是教會不容易接觸到的,教會的確需他們的幫助去傳福音的同時,也對他們有建造有栽培有陪伴,然後又有神的話語可以與他們同行。
董:身為一個傳道人,職場弟兄姊妹本身就可以是一個我們學習認識職場世界的幫助,在能夠牧養之前,即便自己沒有職場經歷,都可以透過聆聽、透過這些人去理解,當我們能夠理解今天的職場世界,再用職場的眼光來讀聖經時,這不是時空的錯置,就像白哥說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其實是商人,約瑟其實是政治家或是管理員,或像是一個國家的總理,當我們理解職場的現實,然後再進到經文脈絡當中,重新去讀聖經的時候,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洞見和味道,而這樣的感受洞見從上帝話而來的,或許反過來也能夠為餵養職場人士。
很多人認為信仰和職場本質是衝突的,基督信仰講求要捨己,要為了愛而捨己,可是職場當中充滿競爭,通過力量去擊敗對方,不論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面對這樣本質性的衝突,出路在什麼地方?
捨己與競爭並不衝突
白:什麼叫做競爭?包括我自己的個性,基督徒喜歡羊的文化,溫良恭儉讓,不喜歡狼的文化,這沒有錯,所以說為什麼需要職場神學,聖經怎麼看競爭這件事?我書裡的第十章,花了一整章的篇幅講利潤、講競爭和金錢財富。
聖經並未反對競爭這件事,保羅不是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9:26),我最喜歡的一節經文:「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都是希臘羅馬文化裡的競賽的概念,聖經真正不喜歡的是巴別塔,典型的壟斷,一人獨大,全世界我最大,上帝就把他們打散。競爭可以給我們一個向上的心,去追求更好更卓越的表現,不需要排斥,當然面對競爭這件事情,需要有內在的力量,我們看耶穌出來傳道時,也有競爭,法利賽人、文士處處都在打壓他,最後還要他的命,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是這世界的一部分。一方面我們不逃避競爭,如果在心裡排斥它,的確無法在今天的世界上立足,另一方面,我們內心需要力量的來源,一個是專業的能力,做任何一行都要培養好自己的專業,因為競爭需靠能力,另一個是內在的力量,能頂得住壓力,而且能把壓力轉換為成長的動力,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都是以年甚或十年為單位的操練和學習。
這裡又牽涉到,你是否看到你為什麼要做件事?呼召?感動?人生走向?或我們有多少把自己放在神的面前,求神使用塑造成合神用的貴重器皿,這是心志問題,當我們有能力有操練有心志,當然現在還講求健康、友誼、團契、運動、平衡的生活,是全面的,而不只是單單工作壓力太大的問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重要。
我在五十歲初時,接下整個奧美的董事長,整個集團有八、九個公司,一般人很羨慕,認為這是多好、多被看重的職位,但當我上任後,才發現整個集團出了很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當時網路時代興起,所有傳統廣告、傳統傳播都往下掉,電視及平面的廣告量在整個產業掉得只剩一半,再加上中國大陸正在發展,公司許多好的人才都被外派或自己請調,真是內外夾攻,前所未有的壓力,還有很多過去沉積下來的問題要解決,需要有很好的靈修禱告生活,但真的不得承認,奧美集團董事長第一年,到了週一就不想上班,想到要面對那些就頭痛,有些沒信主的朋友安慰我,就因為狀況不好才需要有人,你也才有機會,不是沒道理,但真的沒安慰到我。
有一天主日,牧師講到「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我年輕時讀這段經文,認為在講把一切捨下,全時間奉獻,隨著年齡漸長,仔細思想,突然覺得不一定是指全時間奉獻,而是在講跟隨主耶穌。那時我從維真回來幾年,慢慢知道上帝給我的呼召是在職場,上帝沒要我做教會的牧師,我領受的是一個在職場牧者的角色,凡我們所在之地,我們都是牧者,周圍的人都是你用生命影響的福音對象。而且當年自己到奧美時,也是清楚禱告,有以賽亞書六十章第一、二節的肯定:「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祂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
我突然明白,如果神給我這個位分,而且站在少數的高位,我的捨己是要捨什麼?我的十架要背什麼?突然知道捨己就是捨掉不想去上班,捨掉情緒不好,十字架就是靠著主面對它,一天一天的面對、一件事一件事的走過,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然後求神帶領走出一個新的可能性。然後我自己覺得有一個很大的更新,這更新不是隔天走進辦公室,所有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帶著新的眼光、新的態度去迎接前面的挑戰,就這樣慢慢走過,整個集團帶到一個新地步,仍然成為強而有力、而且大家喜歡投入的地方,我領受這樣一個呼召的異象,有機會在教會、在社會分享我自己的經歷見證,很多事是一體兩面,需要有好的靈修生活、有好的屬靈夥伴,在教會有小組、養成運動習慣,上網上得太晚睡,早上起不來工作,怎麼承擔壓力?這是全人的事。
亡國者但以理的屬靈影響力何在?
董:你自己生命的經歷其實勝過很多的道理,道理是很好,但是剛剛白哥的故事是親自走過的,真的很有畫面。白哥提到聖經裡很多的職場人物,但以理、以斯帖、尼西米、以斯拉,他們在職場的見證,特別但以理歷經幾個不同朝代不同的王,等於是亡國的後代,從邊緣角度在帝國當中擔任政治角色,做一個被征服者,他的確在這個征服他的巴比倫帝國當上的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上帝也很祝福他,他也在治理上展現超凡的才能,但其實最終這個巴比倫也亡了,波斯帝國取而代之,但以理持續在波斯擔任要職,可是其實在但以理的服事當中,巴比倫王也沒有信靠耶和華上帝,雖有尊敬耶和華上帝,但並沒有帶領全國轉向敬拜耶和華上帝,新興起的波斯王也沒有這麼做,但今天我們在談職場的影響力時,很多時侯,我們喜歡聽的故事見證都是最終這個公司的企業發展非常好,我的老闆都信主了,如果從這個標準來看,但以理所經營的帝國沒有昌盛,最高的領導人也沒有真的專一信靠上帝,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聖經描述,我們很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到底屬靈的影響力是什麼?我們很容易把基督徒在職場上的屬靈影響力,跟世界的有影響力混為一談,但這當中的差異又很細微。
白:兩個問題,一是但以理產生怎樣的影響力?第二,什麼東西可存到永遠?
如果我們要數人頭去算帶幾個人信主,聖經上的確沒什麼記載,在神的眼光和國度計畫中,我們並不知完成了什麼,但至少但以理受到這麼多君王的看重,從巴比倫到波斯,所以在古列王面前必然也是有影響力,古列王下詔讓列國百姓回去建造自己的聖殿,包括猶太人,這麼重大的政策,古列王必定曾和但以理談過,像這種王的事,一般人做不到,可以看到但以理做到了,上帝認為他是合神心意的人,最後給他一個勇士的異象,人經過這個過程,神會用什麼人,是另一件事,但以理在五朝中接觸過哪些人?有誰受他影響?相信有許多故事沒寫在聖經中,既然但以理這樣一個人放在聖經裡,這麼重要一卷書,也讓我們看到,數算有多少人信主應該也不是聖經裡最主要的觀點。換句話說,在關鍵時刻的關鍵影響力和帶幾個人信主不一定是劃等號,是上帝要行動的時刻,要挑選祂能用的人,就像以斯帖如果沒進到皇宮,沒能在關鍵時刻去見王,沒那麼有智慧去翻轉局面,其他人都沒辦法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在奧美做事又如何,奧美有一天一定不存在的,我可以擔保奧美在永世一定不存在,拍了那些廣告片、做了那些品牌又如何?我在《樂於委身》寫完後,發現這段沒講清楚,又加個結語,這就是職場神學講到最後,特別要從啟示錄的眼光來問這個問題,我們在職場上所做的工,究竟有什麼價值?能存到永恆嗎?這就牽涉到末世論,在新天新地來臨之前的最後的世界,是徹底毀滅?還是被火煉盡、雜質都去掉,精煉後的東西仍留存在新天新地,創世紀一開始就說,伊甸園的河裡有黃金珍珠瑪瑙,最後在新天新地同樣出現,沒有被燒毀,最後的末世,這世界所做的一切的事,聖經上所說美善的事,在末來臨前是要接受考驗的,是被煉盡而不是被毀滅,而什麼會被留下來?聖經很清楚可以把握的是,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在世上所做的,是存著信去做、存著望去做、帶著愛去做,這是從input的角度,和我們所做出來的工,給這世界帶來更多一點對上帝的信心,更多一點盼望,更多一點彰顯基督的愛,點點滴滴都被記念,都可以存到永恆,不是你做什麼事,而是你這個人怎麼做,做出來後,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所以為什麼職場神學重要,不然所有人都去做全時間傳道人,這世界又如何運行?
好的商業其實是救贖工作的一環
董:您在《樂於委身》第九章提到營商的本質,營商在贏得信任,我們似乎很少把營商、職場、信任做連結。
白:創世紀時代,亞伯拉罕是第一個商人,他很會做交易。在早期遍地滿了罪惡的時候,當我們有需要時,只能用暴力和武力來取得需要的東西,在四王五王時期,部落社會裡,如果我要什麼,我沒有,但你有,我向你要,你不給我,那怎麼辦呢?我就打仗,把你徹底打敗,一旦征服後,不論你所有什麼全部是我的,那個時代使用武力,耗費生命成本,這不是神的心意,直到人與人之間學會交易,我有這個東西,你有那個東西,拿來交換,也就完成相互生活需要的滿足,卻沒有動用武力,也沒有人死亡,交換底下是你可以接受、我可以接受,我相信你、你相信我,當然這個交換出現不平衡時,可能又會出問題。商業行為的興起是一個很寶貴的事,跨越武力背後,是相互接受,任何一個交換都要有信任基礎才能進行。
聖經記載第一次重大交易,而且很特別的交易,是在四王五王的時代,所多瑪王被打敗,連帶羅得都被擄了,亞伯拉罕帶著318名壯丁一路追上去,將一切奪回來,照當時的部族的文化,這一切都屬於亞伯拉罕,結果所多瑪王向亞伯拉罕提出一個請求說,我的財產全部都拿去吧,我的人就給留給我,這是一個交易的請求,請求給我一個恩典,但亞伯拉罕說,你的財產就是一根鞋帶我也不拿,免得將來人們說我亞伯拉罕富裕了,是因為我取了你的財產,不是因為我的神,這是聖經的價值觀,天國文化第一次進入到商業交易,這是亞伯拉罕的見證、是職場見證,這是加碼的恩典,不過亞伯拉罕真是一個精明成熟的商人,所以他說,我的部分我可以不拿,不過我帶著這些人去跟你打仗,他們有他們要拿的東西,我不能勉強他們像我這麼大方,因為他們沒有我的信仰,他們要拿的東西,請你還是讓他們拿,那是他們該得的。亞伯拉罕在做這一切行為抉擇事情時,就像在職場一樣,所多瑪王一定非常驚訝,覺得很不一樣,他背後有什麼驅使他可以這樣做?
每一筆商業交易都不是單純的商品金錢交換而已,都帶著人與人之間價值觀、情感、關係建立的過程,真正好的商業,能長期持續的商業,必定是持續維繫住底下的信任關係。撒旦在伊甸園所做的第一個破壞的工作,就是破壞我們跟上帝的信任關係,對祂話語的不信任,接著破壞夫妻之間的信任,後面也進一步破壞兄弟關係,我認為,每一筆真正好的商業交易,展現一次值得信任的關係時,都是一次信任的恢復,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經歷信任的關係,怎麼相信看不見的上帝?我覺得好的商業其實是救贖工作的一環,一個社會恢復信任的關係,幫助我們瞭解信實的神的信實,一個好的商人真的在這件事上為主做極重要的見證,雖然不一定開口傳福音。
有價值的營商結合宣教才可持續
董:白哥在書上花了一兩章談營商宣教,商業活動跟宣教特別拉在一起,有很大的原因是,過去這十幾年,地緣政治的改變,很多待宣教、未得之民所在之地,傳統的宣教士、牧者身分根本進不去,於是就有所謂「creative access」,用創意方式把福音帶到不同的地方,營商就是其中一個最近這十年熱門的項目,特別是我們在華福運動當中也在探討這個主題,很可惜的是,當我們更深的去了解實際現況時,首先,我們得到的一些回應是營商宣教真的成功的案例很少,第二,很多時候口號喊的很大聲,可是真的做出來的成果很有限,或者是做出來的成果可能跟我們喊的口號都走樣了,如果回到職場神學,白哥怎麼看營商跟宣教的關係?
白:這也是一個大題目,今天很多地區的宣教士拿不到簽證,但是卻歡迎商人進去,因為要發展經濟,於是就以辦公司名義進去,但這條路沒走多久就走不下去了,這些國家也很精明,公司沒有真的經營,也會被吊銷,因此營商就真的要做一些生意,宣教士才能進去。我的老師Dr. Paul Stevens跟我強調的是business本身就是宣教。如果宣教才重要,商業不重要,只是工具,那麼不重要的東西永遠做不好,而且它有資金限制,錢燒完了,怎麼辦?尤其一般奉獻是不能拿來做商業用途的。
商業的本質是信心的見證,每一種真正的商業都提供一種真正的價值,也就是大使命大誡命之前的大任命:你們要去生養衆多、遍滿全地,治理這地,這是上帝交給我們很重要的任務之一,人在犯罪前就交給我們的起初的任務。一個真正好的商業都不只是真的為了賺錢,都是為了可以提供真正的價值和需要。所以,當我們要營商宣教時,選的商業是有價值的,顧客會來,供應商會來,週遭的人會來,他們覺得你很好、可以信任你,你有機會接觸他們,才能真正開始傳福音,這才是sustainable(可持續的),營商要可持續,宣教需要可持續,運用營商來宣教如果不可持續,這條路就走不下去了。
舉一個實際例子,我有個學生,在中東地區開麵包店,兼賣一點菜和生活食材,挑的品質特別仔細,特別好,價錢也不貴,慢慢做出名聲,很多伊斯蘭婦女到店裡買東西,一次兩次不斷回來買,他人又很親切,很客氣,互相就慢慢認識了,他說,我在伊斯蘭世界,出外不能傳福音,唯一能做的是,讓這些到我店裡買麵包的人,認識我的人,跟我建立關係,偶爾聊聊家庭、婚姻、孩子……,聊到後來,他們就很好奇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做好麵包,有好食材,有合理價錢,使顧客一再回來,變成我的朋友,才可能談福音,如果我的麵包很糟糕,價錢很不好,店裡很髒,人們進來就派發福音單張給他,這樣應該不sustainable吧?營商與宣教是兩個典範,價值觀與運作都不太一樣,現在兩者要合在一起,同一人要兼具兩種身分不容易,營商本身就很花時間,但不是不可能,看過一個最好的例子,一個businessman和一個宣教士像朋友一樣互相很瞭解,如同夥伴,一個負責把企業做好,一個負責宣教,互相瞭解互相支持,宣教士不排斥到企業幫忙,企業家更樂意有機會去宣教,這樣才可能把事情做好,這還有一段路要走。
董:謝謝白哥,今天實在太精彩了。最後,我想到我們常常講到大使命的時候,常常忽略上帝託付的還有大任命,就是上帝一開始創造人的時候,給予我們一個使命,就是要看守,大誡命就是要愛人如己,看到並服務鄰舍的需要,當我們真的把大任命大誡命給做好,甚至跟大使命結合在一起時,大使命是很自然地流露,就像之前我們提到的,當我們的生命活出基督信仰的時候,很多時候帶人認識耶穌,教導人怎麼樣做一個門徒生活是自然的過程。
相關資源:
1.《勇於真實》,白崇亮
2.《樂於委身》,白崇亮
文字記錄:鄭雅文姊妹
編輯:劉學安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