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李志剛牧師原是工程背景,之後因為接觸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開始致力神學與管理學的融合與對話。神學是領受啟示的人,用人的邏輯言語表達我們對上帝的認識、當我們對上帝有正確的認識,就應該有生命的流露與表達,這則是管理學的範疇。李牧師在香港開拓馬鞍峰教會,從零開始至今九年,他也分享這段心路歷程,在其中檢視理論和實際的平衡,開拓時的艱辛、面對社會運動和疫情的挑戰,一切的理所當然都不再有把握。計畫和變化中,有哪些是我們應該堅持的?請來收聽本集節目精彩的訪談!
李潔人牧師是第三代信徒,海外留學後再讀神學院,其後十多年在瑞典牧會也在芬蘭開拓,13年前受邀回到北京國際教會開始華語崇拜,親身見證了中國教會的興發與收斂。在本集訪談中李牧師暢談北歐華人教會的發展脈絡、中國宣教運動歷程、及疫情對教會衝擊的自省,句句真誠又精闢。
全球化移動為宣教帶來新的機會,世界各國都有許多不同地區的移工。在台灣來自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的移工,從1990年代開放截至2022年已經有70萬人。本地的跨文化宣教工作,許多教會都有嘗試,但規模有限。本集節目中宣教士美汎分享了她如何開始接觸泰國宣教事工、蒙召的歷程、語言學習不可取代的價值,以及她在本地跨文化工作中面對的掙扎與挑戰,值得您聆聽分享!
此處所謂的「多元教會」是指在語言、文字、民族上是多元性質的教會。余有幸在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會全職事奉有七年半的歲月,如今雖已退休回臺灣,但在那些年的時日裡,我們夫婦已與長執及眾肢體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如今回憶起來心中仍常湧出感恩與懷念之情......
我服侍的國家是異文化的國家,學習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晚上我們看到一家裝修漂亮的餐廳,門外還有英文餐牌,於是決定到那裡吃飯。 豈料餐館內沒有人會說英語,還好我們可以從英文餐牌上點菜。可是,後來我們想要喝熱水,即使用身體語言盡量表達,他們仍是不明白。友人靈機一觸,想到可以從英文餐牌上找到「熱」和「水」兩個字,然後拼湊起來讓他們明白。於是我們......
基督教傳入柬埔寨已逾90年。1923年,美國宣道會差派宣教士往柬埔寨開荒,在鄉村建立教會,開辦聖經學院,並將《聖經》翻譯成柬埔寨文。宣道會獨力承擔了柬埔寨的福音工作半個世紀,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高棉福音教會。直至1974年,海外基督使團成為有組織地差派宣教士往柬埔寨宣教的另一家差會。正當基督教在當地的發展起飛之際,紅高棉政治力量得勢,宣教士逼不得已撤離柬埔寨......
提到普世萬民的宣教使命,主耶穌曾向門徒清楚應許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因此,今日的教會不只要留心主來的日子近了,更要看見主正掌管人類歷史,並主導普世發展的趨勢與世界各國社會變遷的走向;同時祂也是掌管普世萬民救恩歷史的主......
筆者服侍的教會剛於去年舉行立會五十週年紀念,眾多的慶祝活動中舉辦了金禧營,並在兩天的營前預會中舉行福音研討會。由教牧同工、信徒領袖及一些在海外或本地全時間事奉的肢體,針對時代需要及教會的處境,對如何遵行大使命進行研討,作出方向性及實踐路線的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