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9 聯發科通信設計本部總經理范明熙博士:職場牧養與宣教
嘉賓:范明熙博士(聯發科通信設計本部總經理)
主持:董家驊牧師
與職場交織的信仰之路
董:今天我們邀請到現任聯發科副總經理范明熙博士,請范大哥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人生的旅程,包括你職場的旅程。
范:我在中國上海長大,十五歲時去了美國,從那以後一直在美國讀高中、大學、研究所,然後工作,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美國度過。我的背景是無線通訊專業的,從研究所畢業以後,我加入了聖地牙哥高通公司,主要是做無線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開發。大家可能知道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以前是屬於高通的,大家聽到很多的3G、4G、5G的新產品,都是從那邊先推出無線技術和產品標準,然後變成產品。我很感恩,畢業之後能夠找到跟自己學習的專業一樣的職位,而且是在一個通訊業界的標杆公司。
我進高通四年之後,從美國去到中國大陸,幫助公司在北京建立研發中心,五年之後又回到美國,繼續做前沿新技術、產品開發以及產業界供應的工作。後來進入到一個初創公司,負責新技術的研發,以及產業的合作策略。再後來現在的公司聯發科技找到我,讓有一個機會讓我走出舒適圈,重新回到亞洲來工作。所以2021年我來到臺灣,負責無線系統的產品新技術和業界開發,主要是技術以及有策略性的產品。我的工作經驗基本在同一個行業以不同形式做技術的工作,當中最感恩的是,因爲神對我的恩典和帶領,在工作開始以後,我的信仰有非常大的提升和不斷的改變。
我是2005年進入到工作崗位以後才受洗,信主之後,神讓我開始學習如何服事,帶查經,帶小組,最後我在聖地牙哥跟著主恩堂教會開啟了一個跨堂會的職場團契。現在我在臺灣,在教會有服事,也同時還在尋求神給我的真正的帶領。我的信仰之路與職場道路是平行的,同時也是結合的,非常感恩。
在忙碌的生活中回歸最基本的使命
董:你提到你曾經建立了一個職場團契,其實各行各業的基督徒都有這樣的困擾—信主歸信主,工作歸工作,我們的職場跟信仰好像不一定有直接的連接,最大的一個連接就是賺錢奉獻;第二個就是教會有需要的時候,有相關背景的基督徒可以貢獻一點。但對於一個在職場的基督徒而言,信仰跟工作的整合應該不只是如此。你怎麼看待你的專業跟信仰的整合?
范:在我受洗剛剛成爲基督徒的時候,我經歷了一段很喜樂的日子。但是受洗一年多以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大的迷惑和掙扎中。
第一件事,就是我過於忙碌。我週一至週五努力工作之後,有時候週末還要加班,同時需要照顧家庭,信主之後加入第三件工作,就是要在教會服事,包括週五晚上的查經、週日的教會服事。我有一個特別熱心的階段,我在教會同時負責四件不同的事工,包括查經、敬拜、主日學、兒童班。那時我就像一個陀螺拼命地轉,雖然知道神給我添加力量,凡事都能做,但是忙到一個地步,我的孩子不期待我的陪伴了。有一次我回家,好不容易有一天放假,我要找兒子去玩,我兒子告訴我說:「爸爸你去忙吧,我自己會去玩。」我聽了頓時心頭一驚,生活裡面好像失去了什麼。
第二件事情,忙碌中我的心裡面並不喜樂。我工作日累得半死之後,週末教會的服事也是一大堆,而且不得不堆上笑臉,努力向每個人表現出基督的樣式。回到家後所有的精力都丟掉了,但仍要儘量照顧滿足家人的需要,非常疲倦。一個信主的人,根據聖經所講的應該是常常喜樂,凡事禱告,不住謝恩,但我發現疲憊之後,禱告很軟弱。我需要求神的幫助,但是我的喜樂、謝恩好像擠牙膏一樣才能擠出來,我的生命出了問題。我也感到人生方向不是特別明朗,信了主以後應該傳福音,應該做主工,同時工作也要做好,所有事情加在一起,我無法平衡。我甚至在想,我是不是就像耶穌基督講的,種子掉在石頭縫裡頭,雖然種子在那裡,但是太忙了,把福音都夾住了,所以我心裡面極端不安。
後來有一次我開車到了曠野,跟神禱告說:「神啊,我的生命出了問題,我沒有生活的重心,我需要祢的指引,如果我走錯了路,希望祢可以引導我,告訴我應當怎樣行。基督徒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上下班通勤途中我都會聽一個基督徒的電臺,我禱告完手不小心碰了一下,電臺就打開了,神好像通過這個電臺跟我說話。一位牧師在電台裡說曾經有一個人在世界上很成功,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他身上,他都拼命地做,工作很好,社會服務也很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這個人因為工作太忙,半夜趴在桌上休息,忽然心臟停止跳動,他就離開了世界。當他離開人世以後,很多人來緬懷他,說他有多偉大。他有一個非常宏偉的葬禮,非常風光。但是當所有人都離開後,上帝派去天使給他什麼評價?很有可能是四個字,F-O-O-L,為什麼?因為他的一生都是要滿足別人的期待,展現出自己的好。但最終他迷失了兩件事情,第一是他沒有真正跟上帝連接;更重要的是第二點,他根本沒有時間跟自己最親的家人去度一次假。這個時候牧師說:「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人生重要的事情和目的是什麼?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任務,是要去照顧身邊最小的人。無論是傳福音,無論是做什麼事情,不是為了事工本身的宏偉,而是為了要去找身邊最小的人。如果你找不到生命的目的,你就想一下你身邊最小的人是誰?很有可能這個最小的人是你最親密,但是你卻最忽略的,那就是你的家庭。」
我聽了以後很痛苦,我確實忽略了我的家庭。我得到外面的讚賞,但是卻沒有真正把「愛和照顧最小的人」這原則放在家庭裡面。當時我就做了一個決定,第一,一些事情我需要放下;第二,我的工作環境需要做一定的改變,使我可以照顧家庭的需要,工作中可以幫助到別人。公司裡是不是有一些人需要幫助,產業裡面是不是有最弱小的人需要一些幫助?通過禱告,神給我異象,要我從美國到中國去,一方面到那裡工作對我的家庭有一點幫助,同時也能照顧到行業中間一群最需要幫助的人,二者結合我就去了中國。
我的信仰跟工作最重要的結合,不一定是我的職業驅動力、科技這些原本就存在於專業中的東西,而是在過程中無論嘴巴裡面說什麼、做什麼事,我們都要造就人。我們怎樣造就人,而且是造就身邊最有需要的人?這件事情是我整個工作發展的核心。遵循這個原則使我的事工和工作相結合,從以事情為本,轉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不是指滿足他人,而是去幫助那些可能無法回報你的人,幫助身邊那些被忽略的人。神讓我回轉,從一個功利心很重的人,回到一個儘量能夠以人的成長、以造就人的培訓為本的工作,這是我最感恩的事情。
董:謝謝范大哥的分享。華人有一個通病,從小都很看重別人對我們的期望,走到後來都不知道我們到底在做什麼。這些問題並不是信主之後就突然之間化解了。你提到開車到曠野的經歷,也是今天很多的基督徒職場人士所面對的,甚至很多的教會領袖、傳道人、機構的領袖,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到底在忙的是什麼?我們可以解釋說我們在服事上帝,可是如果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生命,可能我們的精力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只是在滿足各樣的利益關係、以及人對我們的期待。當你站在曠野當中做完禱告後,上帝就透過一個牧者的講道提醒你照顧身旁那些最弱小的人,包括我們的親人,也包括職場當中被忽略、被犧牲的人。
基督徒面對職場衝突的四個關鍵
董:職場當中我們也會遇到大量的人際關係的衝突與問題,不論在什麼樣的位置,第一線員工、中層幹部、管理層老闆、或者有決策權的人,我們都在面對人際關係。也會出現一個矛盾的現象:許多基督徒老闆或員工在公司標榜自己是基督徒,但當他們沒有表現得與他人不同時,反而可能會讓人失望、絆倒。因此很多人乾脆在職場隱藏基督徒的身分,覺得還是不要羞辱主名。請范大哥簡單分享一下,你覺得在職場當中作為基督徒的員工跟老闆的挑戰,以及在關於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什麼特別我們需要注意的?
范:確實剛剛信主時,我希望在職場隱藏一下,但是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裡面說:「人點亮了油燈,也不會放在斗底下,而會放在燈臺上,它就照亮屋子裡所有的人」(5:15)。它的意思是,你既然有了這個燈,要藏都藏不住,因為你放在下面還是會被發現,所以不要刻意去藏它,只要以自然的方式把燈應該放的位置顯現出來就好了。
基督徒在職場裡有幾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誠實,要實在。做到誠實很不容易,例如會議裡當他人堅持某事是對的,你明知道不對,但不敢把這話講出來,這其實就是不誠實。又比如說你在職場中經常要跟不同的人競爭,某些工作其實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但是你在呈現成果的時候就會講很多工作全部是你做的。這些事情我不能靠自己克服,要靠著神去克服。越來越能用愛心說誠實話。耶穌基督曾經說過,當我要在人前作證的時候,你不要擔心說什麼,聖靈會幫助你把話講出來。因此許多時候我會先做禱告,然後硬逼著自己找那些很難搞的人一對一,大家坐下來,就能夠把一些話通過柔和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對方可以接受,又可以把事實講出來。
第二件事情,是你所講的人際關係中的鬥爭。其實關鍵有兩點,一點是利益的衝突,另外一點是人格的衝突。人與人立場不同所造成的衝突,根本也是一種驕傲和自我的衝突。職場裡大部分的鬥爭並非源自於真正的利益,而是源自於人的驕傲。利益衝突這件事情對我來講並不難,因為我們有耶穌基督的保障。我們每天有這樣一個流程,早晨有靈修,教會有團契,我們彼此提醒我的財富不在地上,在地上積攢再多的財富,積攢再多的名有什麼用呢?即使財富進來,也是上帝給的,不是我自己賺的。這個對我有什麼意義呢?神想要拿走,一夜之間可以全部拿走。所以沒有必要去爭這些東西,我們要的是天上的財寶。正如彼得前書裡面彼得告訴門徒說:你們在這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是耶穌基督在世界工作場所的外派,不用急著在公司裡給自己積累鬥爭的關係。所以我在職場中學會了如何溝通:這件事情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我們共同大家能夠共贏(win together)。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種心態以後,就不會把利益放在前面。職場訓練的導師也教導要共贏,但是對基督徒來説,這是自然的事情。我順服上帝,別人的利益放在我的上面,或者把整個團體利益放在我的上面,就可以很自然去這樣溝通。用這樣的方法,我就可以勝過很多鬥爭。可能溝通過之後也有人心裡仍不滿意,他要爭取自己的利益,對於這些事情我必須提醒自己,我很有限,就像大衛的詩篇說,「人算什麽,祢讓他比天使小一點」。因爲我的有限,我就在神給我的範圍之內,儘量敞開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別人對我什麼想法,完全在神的手裡,因為 「王的心在耶和華的手裡,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每個人都是一樣,他的想法是神控制,不是我控制,我可能無法改變他的想法,但是我可以改變我自己,怎樣把團隊和大家的利益,把大家前面的方向和希望—而非利益—放在前面來溝通。
第三件事情是最難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性格問題。我的性格比較溫和,所以不喜歡很尖刻、給人很大壓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帶著自己的偏見。最難溝通的人是這類帶著自我與你對話的人,但不幸的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上,一般在公司裡面做得越大的人,他的自我越龐大。在公司的管理層,任務做得越多就越累,這個累其實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因為人的問題,因為公司的層級越高,人的自我就越大。這樣的人確實有很多驕傲、很多本事、很多經驗,很多成就。所以最大的鬥爭往往是這些經驗之間的交鋒,人格之間的交鋒,以及人的驕傲的交鋒。
當我碰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這種性格比較柔弱的人很難跟那些人交流。我在信主以前我的做法就是躲避,儘量不去和他交往。但是再怎麼躲別人就會逼上,畢竟不是長期有效的辦法。直到有一次在職場團契,我學到了如何處理。當時在職場團契裡,我們很自然地開始討論一個話題:「對於你職場中很難搞的人,你怎麼對待他?」分享的時候,有一位弟兄提醒了我:「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說什麼?說對待跟你的性格不合的人,或者壓迫你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為你的仇敵禱告。」這句話我經常在馬太福音查經的時候提醒他人,但是卻沒有真正應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回到家裡我關上房門,安靜地跪下來為當時特別找我麻煩的人禱告,說:「神,我為他禱告,衷心地祝福他。如果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事,請求袮原諒。畢竟衝突的產生是因為兩個人都有問題,所以我願意把我自己的問題放在袮的面前。求袮打開我的心,他的問題我相信袮會照料,希望袮能夠祝福他,這禱告的目的不是讓他倒楣,而是要讓他的祝福。」禱告後突然之間上帝就給了我一些想法,我開始理解他為什麼要講這些。原來他有他的角度、難處,他是一個很正常的人。
在職場碰到不好溝通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先約一對一,所以第二天我馬上和他約了一對一,把先前他給我講的觀點,用我理解的方式先全部講出來,說:「我是這樣理解的,是不是正確?而且你講的方式其實有幾個正確的地方,我同意。如果是正確的話,我願意和你一起在這些方面合作,你覺得會不會有效?在你這方面我願意把所有權給你。」在這個過程中間,對方的態度緩和了很多,說:「我也沒有挑刺的意思,我只是覺得這些方面有些不太對。」從那以後我跟他每個星期都有一對一的溝通,逐漸地我們就開始聊天,發現我們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就有些共同話題,直到我最後轉到另外一個項目以後,他還來找我,說:「以後我們還應該聯繫,保持合作,因為你是我在工作環境裡面最信任的人之一。」通過這一系列的溝通,從開始我的項目跟他有利益衝突,性格也有衝突,到最後我們倆能夠非常和平地解決,甚至繼續合作。
所以,鬥爭其實是來自性格之間的不同,但是「在人不能,但是在神凡事都能」。在神凡事都能的第一步是我們自己願意先回轉,把自己心中的自我和擔子放下,才能夠真正讓神的工作開始。神在我們身邊放下這些鬥爭,不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用武力去勝過它,而是為了塑造我們的品格,願意接納不同的人。還有一點,有時候身邊最小的人恰恰是這些自我很大、坐高位的人,因為他們非常孤獨,甚至沒有人願意跟他們配搭。所以在職場中,我們身邊最小的人,可能如你所説是在工作中掙扎的人,也有可能恰恰是我們的老闆。這個時候我需要用禱告,用一種關懷的心態去幫助我們的老闆,才能夠把這件事情給做好。這個老闆越尖刻越難搞,可能越需要禱告的幫助。
神讓我經歷到羅馬書十二章提到「心意要不斷更新而變化」,而變化其實是我們把自我放下,而不要去論斷身邊人這樣一個過程。
董:謝謝范大哥,你提的這四點都非常寶貴。第一個是誠實、實在,要克服恐懼,把該說的話講出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其實我們應該要問:我們自己到底在怕什麼?很多時候或許我們都沒有去真實地面對自己心中的恐懼,那就是一個心意更新的機會。第二,你提到鬥爭分成兩種,第二種人格的衝突是更難解決的,特別是我們所在的整個社會的氛圍中,一個人越能幹,周遭人給他的回饋也使得他的自我越來越大。但可能我們的自我也很大,需要學習在基督裡放下我們的自我。第三,就是透過職場團契或者弟兄姐妹,在神的話語當中彼此勸勉。很簡單的做法就是:耶穌講了什麼,我們學習領受了多少就開始做。最後,我們要服事身邊最小的人,包括那些無權無勢的,但我們常常忘記或忽略的是,很多坐高位的、比我們更有權力的,可能是上帝放在我們生命當中那些最小的,因為他們孤單。這樣的人,更需要有人不是為了從他身上獲得利益,而是真實地去關心,愛他、關懷他。
教會牧者可以為職場事工做什麽?
董:今日教會的牧者可能在職場的經驗不多,或已經忘記職場的環境,以至於很多職場人士會覺得牧者跟他們面對的職場生活有落差。關於牧者怎麼樣去牧養,裝備鼓勵職場人士,范大哥可不可以從職場人的角度給牧者建議?
范:我非常感恩在聖地牙哥主恩堂職場團結剛開始的時候,當時的牧者對職場團契都非常支持。對於在職場中間有感動去傳福音來建立弟兄姐妹的人,他們會有相應的鼓勵,放手讓你在前面做事,後面他們又用禱告和用不斷地向你提供所需要的關懷,從教會的關懷資源來支持。所以一個比較重要的點是,其實職場中有很多非常強的弟兄姐妹可以發揮作用,但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是鼓勵,是牧者賦予他的責任,但又不是micro-manage(微觀管理)。
第二,要把職場團契的團隊建立起來,需要有一群在職場中很資深的弟兄姐妹來帶領。我們經歷過的兩位牧師,有職場經驗,知道職場人的想法,所以我們有共同語言。同時主日的信息非常重要,它能為職場人士帶來使命感。我剛剛進教會的時候,曾經長時間思考過是不是要放棄工作去全職做傳道。但神沒有讓我做成這件事情,所以我知道要做這件事情要有神特殊的呼召,很不容易。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我們說出去宣教需要有感動呼召,但在職場中的感動又是什麼?出去宣教往往是一個基督徒群體一起建立一個事工;而在職場的基督徒其實也是前端宣教士,而且是非常孤單的,有可能他是這家公司裡面唯一信主的人。所以對於職場基督徒,牧者也應該讓他們看見,他們其實也就是教會宣派出去的宣教士,宣教地就在他們的公司。
第三,要幫助他們搭配同工。我們剛開始職場團契的時候,我和幾位資深職場基督徒一起組成core group(核心小組)。開始有這樣一個core group,再加上牧者的使命激勵,給你空間以及資源的配合。當時我們也掙扎於願意去為職場團契開墾的弟兄姐妹已經都有甚至不止一個小組,這些額外的職場小組,跟平時的查經有什麽不同?我們需要聖靈的帶領和禱告。我們的弟兄姐妹禱告後跟牧師談話,牧師說你們不要把這個看成是一個查經小組,把它定位成一個福音的預工,凡參加團契的弟兄姐妹,只要他願意再往前走一步,我們會根據他所在的居住環境,介紹他到附近的教會。我們負責不斷地吸收心裡有渴慕的人,用基督的話來鼓勵他們的心,為他們禱告,當他們有所感動,就把他們送到各個教會去。
牧者願意用這樣很開放、支持的心態來做這些事情,對我們在職場服事的弟兄姐妹來説是非常受鼓舞的,所以非常重要。
董:謝謝范大哥,你很謙卑說只有三點,但我聽到至少五點。
第一點,對牧者而言,勇敢承認我們的有限是沒有問題的。有些東西我們不明白或沒有,但是我們可以鼓勵那些上帝有給的,所以我們不要覺得難為情,有些東西我們真的不懂,就要去鼓勵有這樣恩賜的人。第二點,有一群資深有經驗的職場人士基督徒弟兄姐妹也很重要,因為他們能夠明白,也有一些經驗可以來鼓勵其他的職場人士。第三點,教會該轉變看待在職弟兄姐妹的眼光。我們仍舊有需要教會繼續鼓勵他們成為去遠方的宣教士,但職場的弟兄姐妹,也可以帶著一個宣教的心志,甚至有一個宣教的位分,也需要學習如何在那個產業、那個公司把福音在那個地方很具體地活出來。第四點,牧者也需要學習有國度心胸。當職場弟兄姐妹開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許不一定會直接延伸自己堂會的事工。第五點,牧者的主日信息很重要。回到神的話語紮紮實實地教導,幫助在職場的弟兄姐妹不斷地再次聚焦我們真正的人生方向,走在上帝呼召我們的道路上。
在職場中回應基督使命
董:在教會裡面我們講到大使命的時候,往往想到的都是要去外面宣教,或者是要領人歸主、帶人做門徒。你覺得我們的職場跟耶穌吩咐給所有基督徒的大使命有何關聯呢?我們如何能夠在職場回應實踐耶穌託付我們的使命?
范:基督徒說要看顧身邊最小的,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帶領身邊人看見他們真正的盼望在哪裡。真正的盼望也許不在於解決了現有的問題,工作的問題會過去,困難會過去,病痛會過去,後面還會有問題。這個世界是一個破碎的世界,啟示錄最後給我們的啟示,這個世界會越來越黑暗,而且在最黑暗的時候,耶穌基督會回來。所以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我們認識到福音以後與耶穌基督讓我們帶給別人幫助和盼望,完全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在職場中間,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帶給身邊人盼望,最後把盼望指向神,指向耶穌基督。所以在職場中間傳福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接下來,我也必須不斷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傳福音的這個方法不一樣。在今天的職場、社會上傳福音很不容易,不是說像以前羅馬帝國時期遭遇壓迫,在壓迫環境下,人信主的動力其實更大,福音反而容易傳播;恰恰是在今天這樣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什麽宗教信仰都可以信的時候,福音反而是最難傳的事情。
我非常能體會早期時代的使徒,像保羅,要去哥林多或者雅典傳福音是多麼不容易,那恰恰是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地方。他當時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的哲學家,跟他在課上辯論中間傳福音,而傳福音的效果也很大。所以在職場中傳福音,特別在開放的西方國家和臺灣,我們面臨的類似當時保羅在雅典的挑戰。在這種地方的挑戰,第一件事情是:如果你一開口就跟別人講你的宗教性,往往會把別人關在門外。比如說我們去mission trip,去到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去幫助人,這時你跟人講福音,他可能表面上很快就會接受,但是後面還需要跟進。但如果在城市裡的職場傳福音,是非常困難的。是不是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不要去城市或富有的地方傳福音?我們就單單去找那些窮鄉僻壤,找那些越苦的地方去傳,可能更好?當然這是一方面,有非常好的宣教士弟兄姐妹去那些地方,確實看到有工作的果效。但是很重要一點是,聖經裡的「城市」雖然從該隱的時候就見到城市是一個罪惡之地,但是最後保羅他去的哥林多,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所以神讓我們去傳福音的不只是窮鄉僻壤,城市也是需要。我們在職場的使命其實相當於去城市裡傳福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城市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每個人有自己的固執,而且今天的信仰變成了一個個人化的東西,你可以跟我講你的,我不反對你,但是你也不要反對我,你也不要來強迫我,這個是很難的。
董:在職場當中傳福音回應使命,第一個一定是從建立關係開始,第二個在建立關係之後,我們要學習先接納他,而不是進入論斷。但是第三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納的同時我們不是被同化,所以我們每天還是需要常常來到上帝的面前,領受上帝的話語,心意更新,在這個世界卻不被這個世界同化。第四個是尋找福音的切入點。我們透過生命自然的見證,在生活當中學習感恩,一個被改變的生命很自然地會讓人產生好奇,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不一樣,就會創造出一些切入點。第五個是我們也為著身旁的人禱告,因為一個人能夠悔改、建立、認識、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其實最終是聖靈的工作。第六個不是信主了就好了,從此這個人我們不再關心了,而是持續地跟進,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單單是要傳福音,我們的呼召是要去愛我們的鄰舍,所以是一個持續的關懷跟進。
有壓迫環境的挑戰,在安逸環境中也有挑戰,但是不論在壓迫還是安逸當中,當我們真的是按著上帝的心意去關顧我們身旁的鄰舍、透過我們的工作去創造出美善的時候,人會看到不一樣,甚至會願意去問我們盼望的緣由是什麼。再次謝謝范大哥今天很寶貴的分享!
文字記錄:謝煒瑩姊妹
文字編輯:Frances師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