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雲端教會、社群媒體、線上聚會……我們被這些詞彙四⾯環繞。許多教會希望成為善於經營網路媒介的教會,但苦於資源有限、缺乏⼈才,⽽停滯不前。事實真是如此嗎?還是教會本⾝對世界媒介⽣態圈有著強烈的批判性,不願意同流合污?不論教會是否認同網路媒介,會眾已經在世界媒介⽣態圈中⼯作、⽣活,教會無法迴避⾃⾝與世界媒介⽣態圈的互動,必須順應時代轉變,發展出適合的利⽤之道。放下對媒介⽣態圈的評斷,聆聽神對這個世代的呼喚,將神的⼼意⽤現代語⾔傳遞給媒介⽣態圈中的⼈們。
神學教育的邏輯是什麼,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傳道人。假若我們打造出來的傳道人是持守某種取向,那麼他們就會牧養出那個方向的教會、門徒跟生態,彼此間是有著直接連帶關係的。假如失去以福音作為核心點,那它產生的會是什麼樣的傳道人呢?所以神學教育、牧者、教會門徒,三者互相緊扣,常會產生骨牌效應,這也是神學教育最後一哩路我們所要深思的。
萬力豪牧師強調教會應聚焦核心使命,重新思考門徒訓練與福音傳遞的方式。門徒訓練不在於吸引大量參與,而是專注於培養少數結合愛與信實的門徒,以清晰的認識論和聖經根基進行系統化教導,同時借鑒教會歷史的智慧。傳福音應融入每個主日訊息,而非依賴特定活動,讓每次聚會都能吸引新人參與。對於人數的追求,牧師認為其意義在於反映神託付的責任,幫助檢視目標與行動的一致性。最終,創新在於挑戰與豐富現有框架,而非單純打破常規,藉此實現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力。
黃志靖長老以「回應神,而非回應時代」的核心理念,闡述教會具備媒體屬性,應注重傳播的準確性與到達率,耶穌既是媒體也是內容,教會的使命是透過福音改變生命。科技工具如AI與數據洞察,應輔助教會關注「真實的人性洞察」,超越商業導向。牧者的價值不可取代,以生命的真實影響他人。而科技的發展揭示了人性需求與福音契機,促使人重新思考生命意義。最後志靖長老提出「鄰接觸」、「臨接觸」、「齡接觸」及「靈接觸」等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傳播福音,回應當代挑戰並見證神的作為。
蔡志堅牧師擔任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致力於將教會模式擴展至城市共用空間、聯合辦公室及社會事工,如花蓮幸福聖誕城和台灣青少年領袖高峰會。這些事工強調與職場弟兄姐妹的合作,並體現「使命門徒群體」的理念。此外,透過COE模組(教會—機構—企業)的架構,整合堂會、機構及職場,強調在不同場域中恩賜的重要性,致力於成全弟兄姐妹,發揮其恩賜以建立基督的身體,拓展教會的使命與影響力。
柳子駿牧師以「典範轉移」切入談世代的差異,從根本假設出發,創新教會運作方式,例如:容許年輕人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並採用靈活的文化以吸引和留住新一代。在不同世代背景與需求差異中看見嬰兒潮世代偏好穩定,而Y、Z世代更重視變化與參與。對Z世代,應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給予挑戰性任務、清晰目標與即時回饋,並建立「Ownership」文化,讓年輕人感受到責任與權利共享。最後,子駿牧師提出以「問問題」取代說教,並強調世代傳承的重要性,讓教會延續使命並世代榮耀神。
莊迺民傳道分享如何透過新媒體事工傳福音及以年輕一輩領袖養成過程。首先,他以基督徒YouTuber身分,突破資源與專業的限制,觸及難以進入教會的年輕男性,並以影片開啟討論空間,吸引基督徒及非基督徒對信仰議題展開對話。他透過創意內容與事工目標,實現了「突破同溫層」、「開啟討論」與「培養新媒體領袖」三大目標。其次,他分享成為領袖的挑戰與支持,強調教會需放手讓年輕人嘗試,並建立互信。他亦鼓勵持續學習新科技工具,為福音運動注入創新動能,進而召喚更多基督徒投入新媒體福音運動,搶回年輕人的時間和心靈。
顏璽軒弟兄從2012年開始利用網路傳福音的經歷與學習。起初,他抗拒在短影音平台上創作,後來在神的帶領領悟到利用大眾關心的話題(A企劃)包裝福音信息(B企劃)的策略,讓影片播放量大幅提升,並成功吸引未信主的群體尤其是男性。經營YouTube頻道「軒哥GOD聊」,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傳遞真理,突破同溫層,建立與觀眾的連結。此外,他也利用科技發展線上課程,從吸引訂閱到建立關係,進而將人帶入教會或小組。疫情期間,他進一步發展線上教會,透過持續的創意與努力,逐步將生命、生活和生意結合,實現更多福音果效。
華人教會和基督徒對穆宣工作負擔日益增加,上帝似乎在引導我們關注穆斯林這群體。但長期服事穆斯林的工作者也注意到其中有些亂象令人擔憂。本集邀請長期研究穆斯林宗教與文化,推動華人基督徒學習認識穆斯林群體的哈博士,來分享華人教會在投入穆宣時所面對的挑戰和常見對穆斯林群體的誤解。以及如何分辨激進、極端、甚至異端滲透的穆宣群體,也給要投身穆宣的教會和弟兄姐妹具體前行的建議。
「團隊建造」和「領袖培育」對堂會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重要性。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牧者看到,透過「教練(Coaching)」可以作為培育門徒和建造團隊的重要工具,突破傳統作法的一些瓶頸。本集我們邀請到曾是企業教練,現在是台灣繁星教會的主任牧師陳建宏牧師來跟我們分享,「教練(Coaching)」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善用這個工具來培育領袖、建造團隊。
基督新教自馬丁路德所引發的宗教改革以來,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宗派,而在不同區域的發展,有些地方界線模糊、或有可能因宗派立場的原因教會不能合一;甚或宗派已經是過去的歷史,如今談論宗派已不再重要?本集我們邀請到中華信義會神學院的蔣伊鈞傳道,請他和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信義宗神學的當代價值,並談談宗派與教會合一到底是相對立的,還是可以互補,甚至帶給我們另一種對合一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