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城市貧富差異的悲哀、第三國家遍地貧窮的傷痛,這一幕幕的情景搖撼了怡涵的心,聖靈從此把她的心與非洲繫上不解之緣。 在台灣出生長大,到香港讀語言學,畢業後卻沒有留在城市發展。一個九零後女生,毅然前往非洲,上帝於是為她開了一條與別不同的路。她投入關懷非洲婦女的愛女孩計畫,隨著計畫規模成長,最終發展成「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Love Binti International)。從教導當地婦女製布衛生綿到翻新學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致力從農業、健康、教育各層面服侍非洲婦女。 一個在物質豐裕地方成長的年輕女生,如何能跨越地理、種族、語言,從熟悉的範圍跨進全新而充滿挑戰性的旅程?是什麼原因讓她能突破自我限制和攔阻,以行動見證基督的愛? 這一集,她將與我們訴說展開服侍的心路歷程。也同時分享她走過臺灣、香港、英國、非洲等多個城市的文化與信仰反思。
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強調雙重聆聽(Double listening)的概念──「聆聽聖言、聆聽世界」。《使命門徒》Podcast的誕生正是一個呼應和操練雙重聆聽的平台。 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馬上點撃第一集,了解《使命門徒》Podcast的開展和未來節目內容。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將帶領您與全球華人基督徒領袖展開真誠並激盪人心的對話。 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提到普世萬民的宣教使命,主耶穌曾向門徒清楚應許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因此,今日的教會不只要留心主來的日子近了,更要看見主正掌管人類歷史,並主導普世發展的趨勢與世界各國社會變遷的走向;同時祂也是掌管普世萬民救恩歷史的主......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在身心靈方面貧窮與弱勢的百姓,總是心生憐憫。祂不僅停下來服侍他們,更回過頭來鼓勵祂的門徒:加入我的服侍、與我一起同工!回想祂憐憫貧弱百姓時,祂總是說:莊稼熟透了、做工的人少、你們給他們吃、問瞎子要我為他們作甚麼?……這些話句句言猶在耳,更是今日教會無可推諉的愛神愛人大誡命。
傳福音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個策略。教會要完成大使命,傳福音是必然的行動,若是希望有果效地傳福音得人,就要把握「有服務才有福音」的策略原則。教會服侍者應該把握服務為福音鋪路的理念,讓福音可以有效地擴展。主耶穌一生沒有建立一家教會,祂的一生可以用三句話來形容:傳道、教導、醫治......
二百年來的中國宣教歷史充滿了西方宣教士來華宣教的血淚。他們遠渡重洋來到陌生的中國,帶著愛中國人靈魂的心和充滿佈道熱情的心情,進入與他們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及思想方式都很不同的中國傳福音。他們經歷了文化震撼、語言障礙、生活上的不適應,以及飲食的大挑戰,試著用他們在本國習慣的方式向中國人佈道,效果可想而知,當然......
「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路一80)「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上述兩段經文分別描述施洗約翰及耶穌基督的成長路,顯然他們出來事奉之前,從小到大的生命與心靈成長是一個過程。就此而言,一位宣教士成熟地踏進宣教工場,也絕非一朝一夕......
《教牧分享》今年的總題為「教牧事奉與宣教事工」,一月號先行探討「教牧如何在堂會中推動宣教事工?」,今期的主題則為「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本刊邀請了兩位臺灣牧者及一位香港牧者進行筆訪,分享他們對此課題的心得,冀能幫助教牧同工思考如何參與及推動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