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4 訪談Alex弟兄:誰是你在基督裏「共患難的」的家人——苦難對信仰的啟發
嘉賓:Alex弟兄 (「敞開的門」聯絡主任)
主持:董家驊牧師
一個秘密關注被忽視群體的事工
董:請簡單介紹你自己,和你如何加入「敞開的門」(Open Door)這個事工?
Alex:20多年前,我教會的一個弟兄在一個秘密福音機構工作,有一天他找到我,跟我說:「我們要做一件秘密的事情,想知道你對此有沒有感動。中國大陸沒有兒童的故事書,你有沒有感動幫忙做一本書?沒有人懂得怎樣去畫150幅圖畫,你能不能幫忙當義工?」我向他要了樣本來看,原來全部都是世界名畫,根本不可能做到。後來他牽線讓他的經理與我聯繫上了。經理帶我去見了很多人,跟我說了很多事情,後來才說其實他們不是一個出版公司,而是一個福音機構,如果我有負擔,請我幫助他們。我就開始參與並且用了兩年時間來完成這個本書,記錄的是150個兒童故事。做書的過程中他帶我認識了很多內地的教會,也問我:「你對這些人有沒有負擔?他們都需要幫助,但願意秘密幫助他們的人不多。你願不願意幫助他們?代價是沒有人知道你做的是什麼。」我說:「沒問題,能幫助人就可以了。」於是我就加入了敞開的門。大概有十年時間,我不知道自己事奉的機構就是「敞開的門」,因為這個名號從來沒有公開。
董:「敞開的門」是什麼樣的事工呢?
Alex:我們的創辦人身在歐洲,年輕時他看到歐洲對面有一群社會主義的國家,裏面有很多基督徒,但是當地的教會和周邊的基督徒都沒有理會他們。他有一個很深的感動,就找機會去拜訪這些都是在主裏的人。他拿着幾本書去叩那裏教會的門,開門的人很驚訝,對他說:「你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你一個基督徒來這裏做什麼?」他說:「我來找我的家人。」那個人很感動,說:「我以為再沒有人想起我們了」。他就建立了「敞開的門」機構,關心在受苦教會當中被忽視的人。我們從送聖經開始,把聖經送到世界各個沒有聖經的國度。有的當地牧者反映:「我有聖經但我們看不懂」,於是我們就開始訓練當地人讀聖經。後來我們又想,如何把教會建立起來?他們需要有很穩定的基督徒,能堅定教會、支持傳道。於是我們又在生活方面給予更多關注,比如技能培訓、生活支持,幫助他們把教會堅固起來。因為教會的成員不愁吃喝時,就能堅定地支持教會的傳道同工。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教會的事奉,但只有本地的弟兄姊妹不會離開,因為那裏是他們的家。你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比如阿富汗,他們面對很多的衝擊,但是阿富汗教會是有根有基的,當地人會守下來,只是人數少而已。
「敞開的門」跟宣教機構沒有分別,但我們不差宣教士,我們以當地教會為主。當我們的同工去到一個地方,我們並不是去找宣教士,我們是去找當地的教會,幫助他們堅固起來;或是把宣教士和教會聯合在一起,這就是「敞開的門」。
苦難中的服事
董:今天當我們在一個相對舒適和自由的地區,看到這些比較困難地區的教會時,常會思想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你曾說過,你最有負擔分享的話題是關於這些在受苦中的教會,因為對於環境相對舒適的教會,反而可以帶來啟發和幫助。你可否多一點分享這個話題呢?
Alex:一個認真學習像主的人可能會發現,我們生活中並沒有足夠的條件讓我們去行道,因為我們需要用信心的時間並不多。比如,你想買東西的時候,你口袋就有錢;當你生病,你有足夠的醫療來支持你。真正挑戰我們的是我們的信心。我們要怎樣活出一個仰望和倚靠神的生命?你可以在這些受苦的教會當中聽到很多見證。他們人生中沒有任何盼望,卻在那時候遇上神,嚐到了主的恩惠。譬如一杯水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拿起一個杯,隨時都可以喝水,因此我們並不覺得這是恩典;但對他們來說這卻是神的恩典,當他最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神就賜給他。其實事情沒有改變,只是我們的看法不一樣。
我在受苦教會身上學到了很多。在中東,我看到很多難民,也聽到全世界教會都說關心難民,但在當地我看到的卻是難民在服事難民。我問那些本土的服事機構,你們是哪來的感動呢?其中一個人說:「你知道嗎?我原本是難民,在兩伊戰爭的時候被趕到黎巴嫩。在黎巴嫩我得到外國的幫助,得以離開這個地方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生活、成家。但是有一天我聽到黎巴嫩、伊拉克都在戰爭當中,ISIS在攻擊基督徒,很多基督徒家庭被趕走,我的心就碎了。神就向我說話:『今天你的家人和弟兄有苦難,你能為他們做什麼呢?』我什麼都沒有,就馬上到黎巴嫩來,看看在難民中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又遇到一個牧師,他原來在俄羅斯學牙醫系,將要畢業,但神不斷感動他,問他是否願意放棄牙醫的工作,為神做事。他一直聽到這些聲音,最後他說:「好,不管家人和朋友怎麼說,就算說我是全世界最笨的笨蛋,我也要跟隨主!」他就離開了俄羅斯回到黎巴嫩,等候神,進入敘利亞,去到敘利亞的一個教會。這個教會的牧師跟他說,其實這裏人很少,沒什麼可以做的。誰知道有一天晚上,120,000 名難民從摩蘇爾被趕到那裏去,那裡突然變得遍地都是人,他就在那裏服事難民。難民最懂難民的事情,難民最可以服事難民。在我來說,我們在自由的國度、幸福的地方,所謂的服事就是看看有沒有多餘的錢奉獻;可是對他們來說,這是與生命有關係的。
真正的「主內一家」
Alex:「敞開的門」最困難的服事不在於我們供給別人什麼,而在於怎樣在生命當中,學會認同別人是你的家人。生命和生命的相遇,並不是說「我是他兄弟」那麼簡單,他真的是你的哥哥或弟弟嗎?「主內一家」是口號,還是生命的體驗?我在北韓聽到一個見證:他們在拘留所,所有人的食物都很少,有些人甚至沒有的吃,因此他們就有感動:「我們沒有辦法不吃,但我們可以為別人多做一點,從我們所吃的米飯當中拿出十分之一, 湊成另外的一碗、兩碗、三碗,給那些沒有的。」他們把這種米飯叫作「Holy Rice」。你餓了,可誰不餓呢?但你餓的時候,你不會首先只滿足自己,而是去幫助別人。誰有這種感動呢?就是難民。在困難當中的人才能體會苦難。誰在感恩呢?最能夠感受神恩典的,就是在困難當中的弟兄姊妹。當他在困難當中得到神的幫助,他就真的體會到這是神的恩典。有時候我們說Hallelujah,卻不是真的由心發出感恩。但這些人卻是在生命中經歷這位真真正正的神,體會祂恩典的真實。
董:你說真正能夠幫助這些受苦中的人,是那些曾經經歷過痛苦的人,也提到這些人會更真實地經歷、信靠主。是否有人問過你,今天生活在哪裏並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很多基督徒處於比較舒服自由的地方,沒有這樣的處境去操練信心的功課、去經歷神的恩典。你會怎樣回應他呢?
Alex:主耶穌說我們是祂的身體,身體本來就不一樣,並非每一個部份都公開在人面前,也並非每一個部份都有同一個功能。神把我們安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但我們都必須認同我們是身體的一部份。我們應該要問:神把我們安放在比較自由安全的地方,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為這些在苦難當中的人可以做什麼呢?如果一根指頭受傷了,整個人都會痛。但你真的能夠感受到那種痛嗎?「主內一家」並不是說說而已,我們要關心在苦難當中的弟兄姊妹。首先,在我們周邊的弟兄姊妹,我們有關注嗎?能體會到周邊的人——哪怕是最小的一個——他的需要嗎?耶穌給我們生命的訓練,並不只是在苦難的地方才能體會的。在平常生活當中都不能體會時,就算到了苦難的地方也不容易體會。
第一件可為受苦肢體做的事
董:上帝把我們安放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使命。你覺得對於在香港、台灣、北美等地的華人教會基督徒,既然上帝把我們放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怎樣回應那些在受苦當中的弟兄姊妹呢?
Alex:我常常鼓勵弟兄姊妹在禱告當中服事,但是現在很多基督徒甚至覺得禱告是不實際的事情,他們更不可能相信禱告。我常常跟別人開玩笑說:「你說你倚靠神、把這個問題交給主,但禱告完之後卻馬上說我應該找誰、找什麼辦法。那你到底有沒有信心?你相信神會動工嗎?」很奇怪,為什麼在苦難當中的弟兄姊妹會體會很多呢?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依靠,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等神出手,所以他們經歷神的恩典就會比較多。今天我們說常要靠信心,卻在禱告後用一萬個理由去解決問題,根本沒給神時間。因此我覺得到禱告一定是第一順位。創辦人跟我說了一件事,我問他:「你常常跟穆斯林的或極端主義的領袖們見面,你不覺得這些人是我們的敵人嗎?」他說:「弟兄,你不明白,當你為一個敵人禱告時,這個人就不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朋友。只有朋友,你才會把他帶到主的面前,把他交在主的手中。」你可能心裏恨一個人,甚至覺得他死一萬次都賠償不了他的過錯;但當你把他帶到主面前時,這個人就跟你一樣,在主面前都只是罪人,就這麼簡單。我沒有比他優秀的地方,只是神的恩典在我身上有效而已。其實禱告可以發展很多問題,也可以改變很多事情。有時候我們渴望像宣教士一樣跑到世界各地,但宣教士一次也只能去一個地方而已,禱告卻可以把你帶到世界不同的地方。你能夠相信禱告嗎?「敞開的門」的服事基礎是建立在禱告上的,沒有禱告什麼都做不來。
董:你所描述的就是我禱告的樣子,在禱告當中可能有了靈感,就立刻中斷禱告,或是匆匆結束就起程工作了。我們會說上帝透過禱告給我們很多方向,但其實我們腦裏總是在想很多不同解方,等不及用我們的手去完成,彷彿禱告只是跟上帝報告,報告完就要動手了。當人什麼都不能做卻只能禱告時,那種禱告定是更深刻的。這些弟兄姊妹的禱告生活給我們一個提醒,如果我們今天真的相信神是超越時間空間、聽禱告的神,那麼我們能為這些弟兄姊妹所做的就是禱告。
改變從創造相遇開始
董:除了禱告以外,你還有其他建議嗎?
Alex:生命一定要跟生命相遇,才能夠改變一個人。因為神也用祂的生命來改變我們。在可行的情況下,最好是找機會拜訪這些在困難當中的弟兄姊妹。我們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鼓勵、一個禱告、一個擁抱,對他們而言都是生命的鼓勵。我自己也曾經處於病痛的患難當中,醫生跟家人宣佈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個小時,但最後很奇妙的,神透過醫生的一場手術,使我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活了過來。我問神,為什麼要讓我經歷苦難呢?為什麼在沒有盼望時要經歷神的恩典?其實這也是一個功課:當你體會什麼是絕望,你就明白絕望當中的弟兄姊妹是什麼樣的心態——他們沒有依靠,只能倚靠神。在那個時間會很安靜,因為知道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別人什麼忙也幫不到。生命的相遇一定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鼓勵弟兄姊妹,如果你要關心穆斯林,就去關心你身邊擺小攤檔的穆斯林;如果你要關心家人,就應該多花時間聽他們講話;對於世界各地的受苦弟兄姊妹,就要你願意付出你的時間和金錢來關心!
董:其實這個建議是需要付代價的,因為我們生活很忙碌,大家都斤斤計較彼此的時間。哪怕開門見到鄰居打招呼,雙方也不想再多花點時間。其實今天的社會也給我們機會,透過全球人口的流動,我們身旁常會有各國的人,不管是穆斯林、泰國來的佛教徒,還是從西方、非洲等地來的人。如果我們只是一直在說要關心遠方的人,卻連這些在我們身邊的人都沒有花時間去陪伴,那我們的關心是很有限的。我們很少為他們禱告,會不會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不太相信禱告,另一方面我們可能也沒有真的愛他們?畢竟禱告也是需要花時間的。
Alex:在這20多30年時間,我慢慢體會到一些「我知道是對的,但我不一定會去做的事情」。比如說,你可能認識周邊居住的人10年了,但你有沒有為他做福音計劃呢?怎樣去派單張、家訪、送禮物,要把他介紹給主,你有沒有這樣的思維呢?我看過有這種恩賜的弟兄姊妹,他們真的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引很多人歸主。為什麼我沒有那人身上的恩賜呢?事實而言,我當然不會勉強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的人,但我會想,我肯定是沒有付出足夠的代價。同樣地,當我們要關心遠方弟兄姊妹時,真正的挑戰是你怎樣在你家和周邊關心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一定要從周邊開始,你才會有關心遠方人的感動。
苦難帶給福音的苗
董:回顧教會歷史,對教會的迫害從來沒有間斷過,譬如唐朝的景教曾經有幾千個信徒,但是遭遇外在環境的動盪,就整個消失了。可是像前300年的初代教會,面對羅馬帝國不停地壓迫,不但沒有就此消失,反而一直存在。為什麼經過苦難後有些教會完全不見了,有些教會卻春風吹又生,更有生命力,你覺得差別在哪裏?
Alex:我認為在表面上教會沒有復興、興旺,不代表福音的苗沒有栽種在那片土地上。唐朝的景教很可能是成功的,同樣清朝的皇帝幾乎要信主,但這個根還不夠深。誰會想到一個韓國的分裂,造成宣教士去到南韓,又從南韓去到中國,使得中國的福音大爆炸,在農村教會遍地開花,如今亞洲也是福音最火熱的地方。但是當我們看到這個成果之前,我們要想想中國在苦難當中到底過了多長時間?教會在清朝的時候,包括那些誅耶穌的活動,義和團殺了多少宣教士和基督徒,遍地都是血。但我們不能否定,福音的種子還是留下來了,神的工作在中國大陸不停地發生,我們看到教會的復興、生命得救的見證、委身服事的人遍地都是。
所以我們不能說苦難沒有為國家帶來不一樣的苗。很多人認為中東的國家已經破碎了,因為看到福音派的調查中提到中東的教會人數一直下降。但是他們沒有看到人數下降的原因——幾百萬的基督徒從伊拉克、敘利亞跑到了歐洲,這卻也彌補了歐洲原本的一些基督徒空位。也包括穆斯林福音工作,以前做穆宣工作很難,現在神把穆宣同工送往世界各地。有個同工跟我說:「我從小是穆斯林背景,現在是基督徒,很懂基督教也很懂穆斯林,我不需要跟你討論《古蘭經》,因為那是我從小就唸的書。」看到歐洲現在遍地都是做穆斯林工作的人,你怎麼想得到神的工作是這樣的呢?在過去20年,基督徒人口比例變化很大,歐洲直接往下、亞洲直接往上。新一代的基督徒都在亞洲興起——就是所謂受苦難的地方。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不在中東,而在亞洲;守望名單當中受逼迫最嚴重的地方,最起碼有巴基斯坦、北韓、阿富汗,全都在亞洲。所以你看,苦難只是在中東嗎?中東是我們眼睛比較容易看到的,因為到處都有講它的新聞。亞洲的基督徒,總是很關注耶路撒冷,但真正苦難的地方其實就在我們周邊。你看看印尼、巴基斯坦的、印度的基督徒受到什麼苦難?遍地都是困難的基督徒。
董:或許教會或一個地區福音事工的興旺、人數的成長是一件美事,但是如果沒有根的話,很可能就像我們看到歷史當中,有些地區也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歸主,但苦難一來就沒有了。所以問題並不是不同地區該不該為福音工作的擴張而開心,而是不論福音工作是藏在地下還是發展起來,我們信仰的根是否扎得夠深,以至不論外面的氣候怎樣變遷,它都可以伸得下去。
作好迎接苦難的預備
董:當你在「敞開的門」去關懷受苦的教會時,你覺得他們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提醒?沒有在那些地區的教會,可以怎樣預備我們自己或下一代,來迎接未來的苦難呢?因為世界充滿了變數,如果從一百年的歷史來看,其實幾乎全球每一個國家都經歷不同的苦難,苦難不是會不會來的問題,而是何時來的問題。在關懷這些教會時,我們也會問,現在的我們預備好了嗎?你有什麼提醒嗎?
Alex:我們應該把耶穌的教訓牢牢記在心。馬太福音第十三章中,耶穌提到七個比喻,他提到撒種的比喻,這不就是我們談的問題嗎?那個種子撒在好土上面的,它就生出五十、一百倍。那些落在石頭地上的,因為沒有根,當患難和苦難來到時,它就倒了。耶穌直接告訴我們有患難和苦難,基督徒大概都沒有都關注這句話。所以如果我們的生命沒有在真理當中扎根,當我們遇到了病痛、生活的難處、挑戰,就說這個神不可靠,沒有祝福,然後就跑了。生命的根札得深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是對的。但重點是,我們的根到底是札在石頭上嗎?還是建立在沙土上?我相信最古老的十字架,十字架是一個羞辱的記號,我不相信成功。在主來說,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主說我死在羞辱的十字架上就是成功,所以我不認為我要坐在世界最高的寶座上。到底是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有這種心態,願意為主而放棄呢?十三章的七個比喻當中,有一個財寶和珍珠的比喻——你是否願意變賣你的所有去換取這個珍珠,換取這土地?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價值建立在什麼上。如果你的根基建立在十字架的真理上,沒有什麼苦難可以把你打倒,因為神說沒有任何苦難可以隔絕我們的關係。但如果你的根基是建立在沙土上,比如所謂的成名、成功,那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地上的東西在天國用不上。
董:當我們說我們信靠基督的時候,我們到底信靠的是什麼呢?耶穌是那位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主,第三天死裏復活。祂是信靠天父的帶領以至於死,再復活和得着榮耀。而我們要的卻總是最後面的榮耀,沒有十字架、沒有墳墓的榮耀,但如果我們真的信靠、跟隨祂,我們就必須跟隨祂的死,也經歷上帝如何在苦難、死亡和羞辱當中得勝,彰顯祂的榮耀,並且賜給我們新的身份,成為天父兒女的喜樂。
Alex:我曾去拜訪一個很有信心的中東教會。我問他們:「你們的生命那麼堅定,你們信仰那麼堅固,你們肯定很熟悉聖經吧?」他們卻回答:「我們沒有聖經。」原來他們大部分人都不識字。我問他們怎樣學習真理呢?他們說:「牧師在講台分享真理,我們就牢牢地記在心,他講多少我們記多少。」我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今天ISIS來了,你願意為你的信仰而死嗎?他們說:「我願意!」有人對我說:「牧師你大概不明白,中東的基督徒,基本上從小就在穆斯林的環境當中長大,穆斯林的信仰不是一個信條的信仰,是一個生命的信仰,也就是說你相信這個宗教就等於你的生命跟宗教連在一起。當我們要為這個宗教而脫離那個宗教時,我們有機會被殺害,因為宗教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我們接受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祂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全部,再也沒有東西能把我和主分開。他們要殺我嗎?那就殺吧!」我想很少人能夠體會這一點,對我來說,到底主耶穌是我生活的主呢?還是我生命的主?如果祂是你生命的主,那你就算付出所有代價,都要保住這個主,這就是你的珍珠。所以同一個代價、同一個問題,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認識真理或看更多的聖經,而是他們行道!
我感謝主讓我成為他們的一部份,讓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我還在努力體會和學習當中,希望有一天,不是「你們」、「我們」,而是所有人就只有一個身體、一個主。
董:很多時候我們跟隨神的方式需要改變,不是需要讀更多東西和接受更多裝備,而是生活方式需要改變。Alex提醒我們並不是什麼也不能做,如果你想認識更多,「敞開的門」有中英文的網站,也會定期把不同地方的資訊跟我們分享。我們至少要學習從禱告開始,甚至可以回答一個問題,今天我代禱的群體,有沒有就在我身邊?可不可以刻意認識他們呢? 花3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跟他們聊聊天、說說話,以至於我們不是很抽象地在想着一群很遠的人,而是面對身邊的人,感受到我們是屬於同一個身體的;他們受苦,我們也同樣受苦。最後,生命信仰是需要扎根的,我們需要聽到,也需要明白神的真理,但更重要的是要行出來,我們就更深刻去認識,這是一個相互印證的過程。
相關資源:
文字記錄:謝煒瑩姊妹
編輯:鍾佳怡師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