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景昌(香港仔浸信會署理主任牧師)
香港少數族裔現況
因著香港社會的發展,人口結構比例亦與前不同,目前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除新移民不住流入香港外,還有大量非華裔人士在香港居住,其中大部份擔任家傭工作。根據香港勞工處二○一○年三月資料顯示,香港外傭數目達273,609人,來自各地的人包括:印尼(Indonesia)有134,623人(根據入境處於二○一三年初報告,印傭數目約十五萬人),菲律賓(Philippines)有131,536人,泰國(Thailand)3,831人,其他國家有3,619人。
向香港女傭傳講耶穌基督的救恩,早已不是新鮮事,二十多年前已有以英語為主的教會,向菲律賓女傭傳福音,並且建立教會。今日,在此消彼長形勢下,印尼傭工已超出菲律賓傭工人數,很大可能,在未來日子,印尼傭工將會成為香港傭工市場的主流。而在五至六年前(可能更早),已有教會開始向印尼傭工傳福音。
領受異象——教會的回應
筆者因著參與香港浸信會差會的本地跨文化組的服侍,深深感受到在居住的社區中,就有著這麼大的一個族群(印尼人)在救恩門外,豈不也是我們應該要關注的嗎?因此,教會要推動本地跨文化事工,筆者認為首先要讓教會宣教部的肢體認知這個福音機遇。
二○○九年:認知年
筆者先與幾位有興趣參與印傭姐姐事工的肢體,透過接觸一些機構,觀摩他們所開展的本地跨文化宣教工作;藉此了解向印傭姐姐傳福音的迫切需要,以及在教會推動的可行性。我們認知到,要接觸印傭姐姐,必須要進入這群體當中,關心她們的需要,取得她們的信任,才可以建立關係,從而與她們分享福音。
二○一○:探討年
宣教部正式成立了「探索本地印傭事工發展小組」。首先在教會中作廣泛的問卷調查,以了解教會肢體家中聘有印傭的現況,以及印傭姐姐在教會中出現的原因。另外,在宣教教育上,我們分別在教會刊物中轉載一些有關伊斯蘭教世界或印傭姐姐的見證文章;又在祈禱小組中,定期為印傭姐姐的需要禱告,藉以喚起弟兄姊妹的關注,讓弟兄姊妹開始學習認識我們身邊的印傭姐姐的屬靈需要。同年又推動弟兄姊妹參加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舉辦的南區「恩臨萬邦動力」,其中一個工作坊名為「宣教就在家門口」,由一家主要服侍印尼女傭的教會主任牧師,分享她的本地跨文化的經驗;此外,我們又參觀考察另一家服侍印尼女傭的教會,參考她們所開展的事工模式。
感謝神,祂賜下合一的靈,讓宣教部成員都認同,這些考察內容拓寬了他們的宣教視野,又認同需要更進一步探討這個本地跨文化宣教的方向。宣教部明白要推動這「本地跨文化事工」,並不是幾位小組成員可以承擔,而是要讓弟兄姊妹認同向印傭姐姐傳福音的需要,才能配合事工的推動。為此,宣教部於同年七月舉辦「印傭姐姐事工」異象分享會,向弟兄姊妹(尤其是作為雇主的肢體)傳遞這個本地跨文化福音機遇的信息。邀請香港浸信會差會宣教士分享向印傭姐姐傳福音的需要,以及一位印傭姐姐見證她信主的經過;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可數的肢體出席異象分享會。此外,宣教部於二○一○年底,為教會肢體的家傭舉辦一個「女傭姐姐家常小菜烹飪班」。這活動除了讓印傭姐姐與教會建立了初步互信關係,也讓肢體進一步認知到,關心家傭靈魂得救的重要。
二○一一:實踐年
宣教部正式開始著手推動本地跨文化事工。小組有感於去年很少肢體出席異象分享會,故此在二月,改為主動邀請身為雇主的肢體,與香港浸信會差會宣教士,和宣教部部長有簡短分享。此次能成功地向大部份作為雇主的肢體分享,鼓勵他們把握向印傭姐姐傳福音的機遇。出席的肢體都願意讓「姐姐」放假及以金錢支持她們參加教會所辦的活動。因此,在端午節假期,舉辦了「印傭姐姐同樂日」,一班本地跨文化小組成員與十多位「姐姐」,在南丫島享受了一天的燒烤樂,進一步建立與她們的關係。
另外,宣教部於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在教會附屬的幼稚園體育館內,為她們舉辦印尼青年節活動,內容包括唱國歌及宣誓等隆重儀式,更有遊戲、表演、抽獎、茶點及晚飯等,目的不單接待教會內的「姐姐」,更有她們的好友出席,並藉此接觸南區的印傭姐姐。此外,小組亦計劃在這活動之後,安排不同性質的活動,讓「姐姐」參加,好深化與她們的關係;營造更多活動空間,與她們建立一個既廣又深的關係。有數十位「姐姐」出席重聚日並願意參加教會為她們辦的英語班、興趣班等。
二○一二年至今,宣教部繼續探索發展印傭姐姐事工方向。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分別舉辦印尼青年節,邀請過境香港的印尼華人教會短宣隊主持有關「青年節」的儀式,藉以吸納出席的「姐姐」參加興趣班。在這兩年中小組成員默默耕耘,陪伴那些願意留下的「姐姐」,雖然人數不多,但已建立深厚互信的情誼。除了主日下午在教會中舉辦的興趣班外,我們亦於主日上午在前宣教士的宿舍內,為她們舉行敬拜讚美祈禱會,並分享信息。當中出席的,除了有數位已信主的「姐姐」外,也有穆斯林的「姐姐」參與,她們對詩歌的喜愛及開放的心,相信她們終有一天會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
事實上,自二○一二年至今,本會印傭姐姐事工並沒有很大的發展;其中主要原因是,前來本會協助開展這事工的宣教士已退休返回印尼。因此,所有聯絡及維繫「姐姐」重任便落入小組成員身上;另外帶領她們於主日敬拜及分享信息的責任,亦由本會的女傳道承擔。雖然我們不懂印尼語,但她們卻感受到我們是真誠對待她們,以至可以贏取她們的信任,願意留下來,與我們一起。
展望
回望過去,我們在印傭姐姐事工的宣傳及教育上,確實下了不少工夫,分別有:動員團契成員協助印尼青年節;為讓肢體認識印傭姐姐的信仰,開辦認識穆斯林講座;為穆斯林禱告的祈禱會;二○一四年的宣教雙週也以穆斯林為主題,讓肢體有更多機會認識穆斯林世界。此外,也主動接觸不少肢體,邀請在不同的場合協助印傭姐姐事工。目前教會肢體已經對這事工不再陌生,而願意承擔興趣班導師人數亦有所加增。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在軟件上,我們缺乏懂印尼文化及語言的傳道同工或宣教士參與團隊;在硬件上,我們需要一個固定地點讓「姐姐」可以安心聚集,這是小組成員需要努力制訂未來確實發展計劃,才可以向教會申請。
誠然,在推動本地印傭姐姐事工上,我們還處於初階位置,在未來的日子,實在需要神繼續帶領教會有同一異象,願意以不同活動方式,接觸印傭姐姐,服侍她們。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九五期,二○一四年五月號,第十四至十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