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家儀(新福事工協會少數族裔事工主任)
根據二○一一年人口普查,香港約有四十五萬少數族裔,佔全港人口的6.4%,相比二○○六年的三十四萬人增加了十一萬人。當中除了外籍傭工外,也有一班來自南亞國家的民族,他們主要來自印度(India)、巴基斯坦(Pakistan)、尼泊爾(Nepal)、孟加拉(Bangladesh)及斯里蘭卡(Sri Lanka)等地;有移民來香港定居,也有在香港土生土長。
除了面對語言困難,他們截然不同的服飾打扮、飲食習慣及膚色亦令他們很容易被邊緣化,加上傳媒負面的報導,尤其是提到宗教極端分子的激進行為時,更加深了社會對他們的偏見。這一群為數不少的少數族裔,雖是我們的鄰舍,但卻可能只是每天與我們擦身而過的外人,甚至是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隱蔽一群。
早在二○○二年初,新福事工協會(下簡稱新福)「發現」了這一弱勢群體,他們的境況比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更差,不受重視。我們卻深信這群體,是神帶領他們到我們當中的鄰舍,也是衪看為寶貴的未得之民。回應神給我們的看見,新福開展了少數族裔事工,與教會攜手服侍他們,照顧他們身、心、社、靈的需要。
「與你們一起寄居的外人,要看他像你們中間的本地人一樣;你要愛他好像愛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曾作過寄居的人……」(利十九34 ,〈新譯本〉)
從認識到建立關係與信任,以至分享信仰和建立生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中嘗試過不同的方法,在跌跌碰碰中學習,探索神的心意和經歷衪恩手的作為。篇幅所限,未能盡錄,但有兩項事工的發展是令我們雀躍的。
青少年「譜出新一代」
隨著一班從初小已認識的南亞裔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新福開展了青少年工作,起初我們以每週分享或户外活動凝聚青少年,直至二○一一年,神為我們啟動了一個以音樂為發展主題的青少年事工,衪不但為我們提供經濟支援,更為我們預備了一位印度籍的基督徒音樂導師及合作的教會,讓我們藉著音樂培訓,與他們建立關係,關心他們個人、家庭及學業等方面的需要,並與他們分享福音,更與教會合作為他們特別組織了屬於他們的團契。
音樂培訓不但是我們與他們連繫的平臺,也是發揮年輕人潛力,讓他們綻放生命光彩的舞臺。在過去年多的時間,這群年輕人被邀請到教會及社區表演,讓他們用音樂打破與華人群體、教會弟兄姊妹之間的隔膜。交流不但祝福了少數族裔的青少年,也幫助華人信徒更認識不同文化,關心社區內的需要和推動跨文化宣教的熱誠。
生活在香港的少數族裔青少年都較容易融入香港文化模式,他們都喜歡結交不同民族的朋友,所以本地教會要服侍少數族裔青少年時並不一定把他們「民族分類」牧養,反而按他們朋友之間的信任程度及關係而組織團契,我們深信少數族裔年輕人會成為家族中的福音種子,把福音帶回族群。
面紗背後的美麗人生
不少南亞裔婦女都保存著傳統衣著打扮,尤其是穿上黑色長袍及蒙頭的婦女。神祕的裝扮令人容易誤會她們是冷漠的一群,甚至是宗教狂熱一族、恐怖主義分子。其實筆者認識的南亞裔婦女並不如此。從她們傳統手部彩繪圖案(Henna),便不難發現她們也像其他女士般愛美,每當談到打扮或一些女士的話題,她們都滔滔不絕。有見及此,在本年一月,新福為婦女設立了縫紉班及美容班。有一位婦女在美容班中學會了線面(一種用棉線拔去臉上的汗毛及修眉的古法美容,流行於南亞國家)的技巧,之後她竟高興地告訴我們,她的丈夫讚她漂亮。放下蒙頭面紗的南亞裔婦女,與一般女士一樣愛被欣賞;同樣地,當我們放下誤解,以真誠去認識南亞裔婦女,也不難發現她們的美麗和可愛。
另一方面,不同族裔的南亞裔婦女都有共同的禁忌,就是害怕與同族朋友分享困難及家事,以免家醜外傳;相反,香港人卻是她們可信任的朋友。曾認識一位穆斯林太太,要申請丈夫來港定居,那時她經常來到中心,我們除了協助她處理申請文件外,還安排了一份文字翻譯工作給她,舒緩她的需要。接觸多了,關係變得更密切,她便很願意分享心靈裡的孤單感及憂慮,甚至願意與我們一起禱告。南亞裔婦女不像年輕人般活躍於社交圈子及結交其他族裔朋友,但華人在少數族群心目中是友善及可信任的,我們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好友和鄰舍,甚至成為他們之間的和平之子。
使命必達
華人教會開展少數族裔事工當然不容易,但亦非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神定意要萬族得福、恩臨萬邦。在衪,凡事都能。
新福一直致力與教會結成伙伴,成全神託付給我們的使命。教會除了差派宣教士到國外服侍以外,也可為眼前的少數族裔群體守望。教會不但可提供場地舉辦功課輔導班、粵語、年輕人音樂培訓、婦女班組等,也可參與在當中服侍,推動整全使命。
最後,想分享一個令我們感動的生命故事,多年前認識一位有印度教背景的尼泊爾年輕人,他從小便穩定地參加我們的功課輔導班。轉眼間,他已是高中生了,這段日子,他不但認識了福音,加入了教會,也成了音樂培訓班中的樂隊成員。最近,他更向我們表達服侍神的心願,我們當然樂意地邀請他加入音樂事工的團隊,一同服侍少數族裔年輕人。這位年輕人為神火熱,願意服侍社群,求主大大使用他,成為群族中的美好見證!
面對著一群未得之民,讓我們也隨時作好準備,對神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九五期,二○一四年五月號,第十八至十九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